既“即”之,則“興”之

既然是即興演講,就要講究一個“即”與“興”。所謂“即”,也就是有不確定性、即時性與即事性之意;而“興”則含有興趣、興致與助興之意。

即興演講常常是“突然襲擊”式的。比如你參加會議,本來沒有安排自己演講,臨時出現需要你“講幾句”的情況。比如你參加某個酒會,由人提議或情勢所迫,你“不得不”講幾句;或者你知道自己需要講,但講什麽需要根據即時的情況而定,不能夠事先作準備等情況。還有一種情況是,你沒打算也並沒有人邀請你演講,但你被當時的環境所觸動,主動要講。總之,即興演講沒什麽時間來讓你準備,你必須即時開講。講什麽呢?即事——也就是說,要抓住當下之事的話題即興發揮講幾句。若你扯到老莊哲學、外國文學等,那可是跑題,所以你要就事論事。此外,即興演講一般要求一事一議,不可信口開河,也不允許信馬由韁。

再談即興演講之“興”。別人有興致才會邀請你演講,或者你自己來了興趣,有話在喉不吐不快。例如你參加下屬的婚宴,司儀可能會請你說幾句;例如你參加下屬的演講,被某個人的話所深深觸動——這時,都是你即興演講的時機。否則,你沒有必要為了顯示自己的權威或什麽,霸王硬上弓地說幾句。

既然別人有興致聽你講話,你還是得助興。國人好謙虛,如果是應別人邀請即興演講,自己卻禮貌性地推卻,那未免不夠通情達理。這種推卻一般當然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作個謙虛的姿態之後,對方一般還是會“堅持”要你講幾句,這時你要是仍拒絕,則有敗興之嫌。出於禮儀,你確實不得不作個即興講話。這種講話,固然有“應景”與“多此一舉”的嫌疑,但為了不掃興,隻能恭敬不如從命。因為人家邀請你即興演講,是尊重你;而你應約演講,也是尊重對方的一種表現。

總之,即“即”之,則要“興”之。要想讓即興演講“興”得更濃,即興演講者應具備一定的素質:

一定的知識廣度

隻有學識豐富,才能在短暫的準備時間內從腦海中找到生動的例證和恰當的詞匯,使即興演講增添魅力。這就要求演講者具備一定的自己所從事的專業知識,並能了解日常生活知識,如風土人情、地理環境等。

一定的思想深度

這是指即興演講者對事物縱向的分析認識能力。演講者對內容應能宏觀地把握,通過表層迅速深入到事物本質上去認識,形成一條有深度的主線,圍繞著它豐富資料,連貫成文,以免事例繁雜、遊離主題。

較強的綜合材料的能力

即興演講要求演講者在很短的時間裏把符合主題的材料組合、凝煉在一起,這就使演講者應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有效地發揮出其知識的廣度和思想的深度。

較高的現場表達技巧

即興演講沒有事先精心寫就的演講辭,臨場發揮是特別重要的。演講者在構思初具輪廊後,應注意觀察場所和聽眾,攝取那些與演講主題有關的人物或景物,因地設喻即景生情。

較強的應變能力

即興演講由於演講前無充分準備,在臨場時就容易出現意外,如怯場、忘詞等等現象。遇到這種情況,隻有沉著冷靜,巧妙應變,才能扭轉被動局麵,反敗為勝。

魯迅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戶闊人家在孩子滿月時舉行慶宴,前來慶賀的人見到孩子,有的說孩子將來一定能當大官,有的說孩子將來定能發大財,有的說孩子將來一定能成就大事業,等等。

這時有一個人卻說:這孩子將來會死的。

前人都是隨口奉承,沒有根據;最後一人所言確有根據,符合客觀規律。但從口語表達的效果看:對前者,主人眉開眼笑,連連道謝;對後者則怒氣衝天,棍棒相加。孩子滿月是喜事,主人這時當然願聽讚美之詞,盡管是信口之言;而說孩子將來必死確是有據之言,卻使主人反感,因為言語與場合和喜慶的氣氛不相協調。由此可見,在莊嚴的場合演講也要莊嚴,在輕鬆的場合演講則要輕鬆,在熱烈的場合演講應要熱烈,在清冷的場合演講必定要清冷,在喜慶的場合演講也要喜慶,在悲哀的場合演講一定悲哀。

令聽眾掃興的演講,除了那種不切時、不應景的即興演講之外,那利滔滔不絕的長篇大論往往也是令人生厭的。即興演講講究的是短小精悍、有感而發,長則十分八分鍾,短則三兩句話。

艾森豪威爾在擔任哥倫比業大學校長時,經常應邀出席各種宴會。在一次宴會上,幾位名人作了長篇演說,可是主持人最後還是請他也講幾句話。艾森豪威爾一看時間已經不多,站起來即興發揮:“每一篇演講不管它寫成書麵的還是其他形式,都應該有標點符號,今天晚上,我想說的就是標點符號中的句號。”大家立刻報以熱烈的掌聲。後來,他對別人說,那是他最著名的演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