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也是一種語言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心理學研究表明,在人的各種感覺器官可獲得的信息總量中,眼睛要占80%以上。人內心深處的秘密,情感的變化起伏,總是自覺不自覺地在不斷變幻的眼神中流露出來。

美國第四十任總統裏根是演員出身,擁有高超的“演”講技巧。每次演講他都能充分運用眼神,有時像聚光燈,把目光聚集到全場的某一點上;有叫則像探照燈,目光掃遍全場。因此有人評價他的眼神是一台“征服一切的戲”。

在演講中,演講者的情感、風度、氣質等在一定程度上,都是通過眼神傳達的。一字一句地讀講稿式的演講,是難於產生任何好的效果的,因為你的眼神一直盯著稿子。演講者必須與聽眾建立直接的眼神交流,這樣做才能把握局勢。不要把視線隻停留在前排中間的觀眾身上,左右和後排的人也要顧及到。但切忌眼神遊離不定,黯淡衰頹,或過分地左顧右盼,或老是向上看、老是閉眼、眨眼等。演講者在台上,光線與目光聚集在他身上,如果他不能用眼神與聽眾發生互動,聽眾會很快對他和他的演講失去興趣。

在演講時,你也不要向窗外看。如果你向窗外看,那麽你的聽眾也會跟著看。對於看屋頂、牆壁或者地板也是一樣的。聽眾們會跟著台上的人的眼神看,而你就是站在台上的人。看著聽眾,他們也會看著你。這就是目光語的作用。

印度著名作家、詩人泰戈爾說過:“一旦學會了眼睛的語言,表情的變化將是無窮無盡的。”美國作家愛默生也說過:“當眼睛說的是這樣,舌頭說的是那樣時,有經驗的人更相信前者。”所以,一個口才出眾的演講者一定要學會和掌握豐富的目光語技巧。

在平時口語交際中,目光語的運用是有一定規則的。與人交談時,視線接觸對方麵部的時間應占全部談話時間的一半左右,這樣對方會感覺最舒服,也能體會到你對談話內容比較感興趣的心理狀態。超過這個平均值,對方會認為你對談話者本人比對談話內容更感興趣,這顯然很不禮貌,尤其是對方是異性時;低於這個平均值,則表示你對談話內容和談話者都不怎麽感興趣,這顯然會引起對方心中不快。當然,如果你確實想表達上述意思,那你就可以這樣做。

演講實踐中,我們總結出目光語用得較多的三種類型:凝視、環視、虛視。

除了以上三種目光語之外,還有一些約定俗成的慣例,比如:斜視表示輕蔑,逼視表示命令,瞪眼表示敵意,不停地打量表示挑釁,白眼表示反感,行注目禮表示尊敬,雙目大睜表示驚訝,眼睛眯成一線表示高興,眼睛眨個不停表示疑問,等等。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不懂得目光語的價值,以至於在某些時候感到眼睛成了累贅,於是總習慣於低著頭看地板或盯著對方的腳說話,這是很不利於演講或交談的。所以,在口才培訓實踐中,老師們一再向學員強調,在與人交談時,要敢於和善於運用目光語,這既是一種禮貌,一種修養,又有助於達到較好的溝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