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激情穿透你的身體

在網上一度流傳著一段“猴人”錄像:地動山搖的音樂聲中,一個六英尺高、禿頂、大腦殼的男人跳上舞台,揮舞著手臂,上躥下跳,不時像猴子一樣仰天長嘯。台下掌聲應著呼聲,沸騰成一片……

別誤會,這位仁兄可不是小醜在演戲,他是大名鼎鼎的史蒂夫·鮑爾默,微軟的CEO。而台下扭動著身軀、鼓掌叫好的正是微軟的數萬名員工。這個場景是一次普通的微軟會議的視頻。史蒂夫·鮑爾默從不吝嗇自己的能量,即使幾年前因為在日本大叫“Windows”喊壞了嗓子不得不接受治療,也絲毫未能降低他的音量。

會後,一位供職微軟的年輕人在論壇上感慨:“我被我們的CEO鼓動得熱血沸騰,那時候如果讓我去為微軟撞磚牆,我都會毫不猶豫。”雖然誇張,卻道出史蒂夫·鮑爾默**演說的功效。

**對於演講者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對聽眾而言,他們要看的是一個有**的“活人”,隻有這樣的演講者才能去感染聽眾、俘虜聽眾。

如果你留心那些擁有一呼百應的影響力的人物,會明顯感覺到他們身上總是洋溢著一股**。特別是在公眾場合演講時,他們甚至手舞足蹈、熱血沸騰,將聽眾們鼓動得**澎湃。

美國著名的黑人解放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不僅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革命家,還是一位演講大師。當美國的大地上四處彌漫著種族歧視的黑霧時,年輕的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站了出來。1963年8月,34歲的馬丁·路德·金在林肯紀念堂前向25萬人發表了著名的演說“我有一個夢想”(又名“在林肯紀念堂前的演講”),為反對種族歧視、爭取平等發出呼號。

這個**澎湃的簡短演說產生了無與倫比的影響力,促成了黑人的覺醒與白人的醒悟。

在這裏,摘錄其演講片段如下讓我們一起欣賞——

100多年前,一位美國偉人簽署了《解放宣言》。現在,我們懷著無比敬仰的心情站在他紀念像投下的影子裏。這份重要的文獻,為千千萬萬正在非正義烈焰中煎熬的黑奴點起了一座巨大的希望燈塔。這文獻,有如結束囚室中漫漫長夜的一束歡樂的曙光。

然而,100年後的今天,我們都不得不麵對黑人依然沒有自由這一可悲的事實;100年後的今天,黑人的生活依然悲慘地套著種族隔離和歧視的枷鎖;100年後的今天,在物質富裕的汪洋大海之中,黑人依然生活在貧乏的孤島之上;100年後的今天,黑人依然在美國社會的陰暗角落裏艱難掙紮,在自己的國土上受到放逐。

我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會站立起來,真正實現其信條的真諦:“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我夢想有一天,在佐治亞的紅山上,昔日奴隸的兒子將能夠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坐在一起,共敘兄弟情誼。

我夢想有一天,甚至連密西西比州這個正義匿跡,壓迫成風,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將變成自由和正義的綠洲。

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孩子將在一個不是以他們的膚色,而是以他們的品格優劣來評價他們的國度裏生活。

……

“我有一個夢想”是20世紀最為驚心動魄的聲音之一,穿過近半個世紀的時光隧道,至今仍然震撼我們的心靈。馬丁·路德·金的演講,感動了所有人:黑人們流下了眼淚,白人們也流下了眼淚。黑人們為他們所遭遇的不公正的待遇而傷心、難過;白人們也許是感到對這一切自己無能為力,深感不安。

馬丁·路德·金的演講可謂用情痛徹心扉,卻在沉痛中表現出堅毅、執著與對未來的相信。這篇演講之所以具有如此強烈的感染力,其原因是多方麵的。事實上,任何一場成功的演講,都是諸多因素的合成。但不可否認,**,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

1944年6月,蒙哥馬利元帥在諾曼底登陸中對擔負突擊任務的—隊士兵發表的**演說,對士兵產生了極大的鼓舞。他說:

你們在幹一件無與倫比的大事業。世界將通過你們完全變一番模樣,曆史將為你們樹立一座豐碑,寫上:你們是迄今最優秀的軍人!

什麽叫感染力,感染力其實就是調動他人情緒、觸動他人心靈、引起他人共鳴的能力。如果說,一個富有感染力的演說家,能夠像給聽眾中了蠱般地支配他們的思想,那憑的就是滿腔**。聽眾的心靈被你感動,聽眾的思想被你傳染,他們無法抑製住對你的相信與擁護。即便像希特勒那樣喪心病狂的魔頭,當年也正是拜演講時強烈的感染力所賜,才擁有眾多的“擁護者”。

在亞伯拉罕,林肯(美國第十六任總統)還是一個年輕的律師時,他接受了一樁棘手的案件。這個案件的棘手之處,在於代理人除了自己的證詞之外,沒有其他任何旁證來證明自己。案件的來龍去脈。事情是這樣的:

一個老婦人將一名出納員告上了法庭。老婦人是美國獨立戰爭時期一位烈士的遺孀,每個月靠領取撫恤金維持生活。不久前,當她像往常那樣去領取每月的撫恤金時,出納員竟要她交付一筆手續費才允許領錢。但是,這筆手續費差不多是撫恤金的一半。這種勒索讓老婦人無法忍受,便憤而將出納員告上了法庭。

老婦人這樣的案件,沒有律師願意擔當代理。其原因姑且不論老人沒能力支付多少律師費,單論她“一麵之詞”式的控告,就讓許多律師頭疼而沒有任何勝算。但林肯接下了這個案子,他的同情心使他無法拒絕。

但打官司光靠律師的同情心是打不贏的。林肯深知這一點,因此他在事前作了周密的準備。開庭那天,被告對於老婦人的指控矢口否認。這個狡猾的出納員是口頭上進行勒索,並沒有留下憑據。情況看上去對林肯這方很不利。

輪到林肯發言了。他並沒有一上場就義憤填膺地指責,而是用低緩深沉的聲音把聽眾引入到了美國獨立戰爭的回憶,述說愛國誌士們是如何忍饑挨餓地在冰天雪地裏戰鬥,直到為自由而灑盡最後一滴血的。說到動情處,林肯眼裏飽含淚水。等到法官、陪審團與聽眾都沉浸在感動之中,林肯話鋒一轉——

“如今,所有的事實都已成為故事。1776年的英雄,早已長眠於地下,可是他們的那衰老而又可憐的遺孀,還生活在我們身邊。此刻,她們中的一位老人站在這裏,這位老人曾經是位體態輕盈、聲音美妙的美麗少女,現在她變得貧窮和無依無靠。她沒有辦法,不得不依靠作為烈士的丈夫帶來的那一點菲薄的撫恤金過日子。但這一點,她也得不到保障,她現在隻得向享受著先烈們爭取來的自由的我們請求援助和保護,試叫,我們能熟視無睹嗎!?”

——在林肯如此動情的演說下,誰能熟視無睹呢?結果是:在沒有任何旁證的支持下,法庭通過了保護烈士遺孀不受勒索的判決,確保遺孀今後再也不會遇到類似的勒索。

**,就是強烈的感情。注入強烈感情的演講,甚至於可以不用開口,也能征服你的聽眾。在千部反映美國獨立戰爭的電影中,一場殘酷的攻堅戰將要在荒原上展開,所有的將士都知道這一仗將是無比凶險,將會有無數戰友有去無回。將軍最後一次檢閱了他的部隊。他從一隊整齊的方陣前緩緩走過,眼裏噙著淚水,注視著他眼前如他兒子般年輕的臉龐,似乎要將每一張臉都鍥刻在腦海,這名將軍自始至終沒有說一句話,但他的舉動震撼了每一個士兵的心靈。士兵們發出震耳欲聾的喊聲:“自由萬歲!”然後在將軍的揮手之下,如猛虎般發起了衝擊。在那場決定整個戰爭勝負的慘烈戰役中,他們發起一次又一次的衝擊,終於用鮮血凝成了勝利。

將軍沒有開口,但卻的確做了一段**的演講。從這個極致的例子裏,我們更能體味到情感那無與倫比的力量。

可以說,成功演講者都是情感豐富者。這種情感發自演講者的內心,表現出:愛憎分明、喜怒分辨、苦樂分界。沒有演講者的情感投入,就沒有聽眾的情感付出,更不可能有情感變化,當然就不會成就一場最給力的演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