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每天學習的習慣

知識和才幹的增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隻有養成每天學習的習慣,才會有大收獲。

在埃利胡·布裏特16歲那年,他的父親就離開了人世。於是,他不得不到村裏的一個鐵匠鋪當學徒。每天,他都得在煉爐邊工作10~12個小時。但是,這個勤奮的小夥子卻一邊拉著風箱,一邊在腦海裏緊張地進行著複雜的算術運算。他經常到伍斯特的圖書館閱覽豐富的藏書。在他當時所記的日記中,就有這樣的一些條目:

6月18日,星期一,頭痛難忍,堅持看了40頁的居維葉的《土壤論》、64頁法語、11課時的冶金知識。

6月19日,星期二,看了60行的希伯來語、30行的丹麥語、10行的波希米亞語、9行的波蘭語、15個星座的名字、10課時的冶金知識。6月20日,星期三,看了25行希伯來語、8行敘利亞語、11課時的冶金知識。

終其一生,布裏特精通了18門語言,掌握了32種方言。他被人尊稱為“學識最為淵博的鐵匠”,並名垂史冊。

東晉初的《抱樸子》中曾這樣說:"周公這樣至高無上的聖人,每天仍堅持讀書百篇;孔子這樣的天才,讀書讀到‘韋編三絕';墨翟這樣的大賢,出行時裝載著成車的書;董仲舒名揚當世,仍閉門讀書,三年不往園子裏望一眼;倪寬帶經耕耘,一邊種田,一邊讀書;路溫舒截蒲草抄書苦讀;黃霸在獄中還從夏侯勝學習;寧越日夜勤讀以求十五年完成他人三十年的學業……詳讀六經,研究百世,才知道沒有知識是很可憐的。不學習而想求知,正如想求魚而無網,心雖想而做不到。”

劉子又說:"吳地產勁竹,沒有箭頭和羽毛成不了好箭;越土產利劍,但是沒經過淬火和磨礪也是不行的;人性聰慧,但沒有努力學習,必成不了大事。孔夫子臨死之時,手裏還拿著書;董仲舒彌留之際,口中還在不停誦讀。他們這樣的聖賢還這樣好學不倦,何況常人怎可鬆懈怠惰呢?”

懸梁刺股、鑿壁偷光、燃薪夜讀、鑽壁讀書、編蒲抄書、負薪苦讀、隔籬聽講、織簾誦書、映雪讀書、囊螢苦讀、聞雞起舞……這些流芳百世的勤學苦讀的典範和榜樣,仍將激勵後人,光照千古。

高爾基曾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對於這個“階梯”的理解,應該是人們一生的經曆有限,不可能每件事情都通過自己的行動來獲得知識,那麽就隻能依靠書籍來實現。書籍是人類知識的載體,它記錄了人類千百年來的每一點進步。通過閱讀不同的書籍,掌握各個時期、不同領域的知識,這就是讀書的真諦。一個沒有書籍、雜誌、報紙的家庭,是缺乏動力的。人們隻有通過經常接觸書本,才能對學習產生興趣,才能在不知不覺中增長各種各樣的知識,才能不與社會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