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的投資要花在刀刃上

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後,獨生子女家庭不斷增多,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多數家庭的收入比以前也有了較大改善,家庭對孩子的教育也越來越重視。因此,大多數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投入越來越多,除了書本、資料、文具資金的投入外,還有補課、家教、興趣班等開銷。

為了讓孩子有出息,很多父母從孩子一出生就為他設計好了宏偉藍圖,不惜重金地把孩子送到各種學習班中去。今天到這裏學鋼琴,明天到那裏學繪畫,為培養特長、專才,進行“超負荷教育”,弄得孩子身心疲憊,結果大多是半途而廢,無奈感歎“不是這塊料”而草草收場。對於在教育方麵投資的盲目從眾現象,父母應客觀準確地認識自己的孩子。由於遺傳和環境的作用,每個孩子的興趣、愛好、能力都各不相同。父母要善於觀察,不僅要了解孩子的優點、長處,更要知道孩子的缺點、短處。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在投資項目上,不應追“熱”逐“潮”,給孩子增添沉重的負荷,而應該做到量力而行,從實際出發,從孩子的興趣、愛好入手。發展其潛力,做到因材施教。

“低齡留學熱”也是父母在“望子成龍”心理驅使下,進行盲目家庭教育投資的表現。雖然“低齡留學”的社會基礎是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但它在改善人們教育條件的同時,也誘發了一些人對教育的過高期望,過分講究“高投入高產出”,要求在最短的時間內收到高額回報。“低齡留學”由於既逃避了升學就業壓力,又可以“鍍金”。雖然投資較高,代價巨大,卻成了一些父母實現投資回報的一條捷徑。對此,專家建議,父母應從孩子自身條件出發,慎重考慮再做決定。

除了特長班熱和留學熱外,擇校、陪讀、考證等也都成了父母們進行教育投資的目標。在所有的擇校熱中,小學生擇校進初中則是最厲害的,每年小學畢業升初中時,都會有一大批跑學校的父母,他們削尖腦袋也要將孩子送到最好的中學去。也總是有形形色色的父母,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陪讀的,也有從農村到城市陪讀的,還有從大城市到小縣城陪讀的;有為大學生陪讀的,也有為中小學生陪讀的。而考級考證已經成為中小學生業餘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種特長考級、少兒英語考試等都擁有大量的報考者,而樂此不疲的父母也越來越多。

有專家指出,真正成功地把孩子培養起來,前提並不是父母到底在孩子身上花了多少錢,根本的出發點在於你是否把孩子培養成一個獨立自主、擁有良好人品、能夠持續地自我要求、持續地學習、自我成長的人,而這個結果一定是緣於投入的錢是否花在刀刃上而不是投入的錢有多少。

美國人對孩子花錢的“大方”之處,表現在該花的錢絕對不摳門。他們重視孩子的精神和心理健康,同時也絲毫不放鬆身體素質鍛煉。美國孩子差不多人人都會在5~6歲時學會遊泳,幾乎每人都有自行車、旱冰鞋和滑板。兒科醫生認為讓孩子從小就玩這些體育項目,可以增強體質,並能有效防止脊柱側傾。但對可花可不花的錢美國人表現得往往非常“小氣”。美國人一般都為孩子辦理了健康保險,但孩子有個小病小災很少抱他們去醫院,為的是讓孩子對疾病產生抵抗力。出生不久的嬰兒往往赤身**地躺在房間裏或者陽台上,給他們洗澡也用冷水,稍微大一點餐前還要喝一杯加冰的水,目的是培養孩子健康的生活習慣。

各種盲目的教育投入提醒我們,雖然大多數家長都抱著“望子成龍”的心態,但是理性的投資還是非常必要的。總的來說,每個家庭教育投資應該有明確的方向,而不是盲目跟風。從實際出發,賦予適當的期望,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加強孩子身心保健,采用多渠道的投資方式,用豐富多彩的生活方式來培養和鍛煉孩子,拿出一部分資金和時間來培養廣泛的興趣,讓孩子接觸和注意多方麵的事物,開闊視野、豐富聯想、暢通思路,增加孩子對外界事物的新鮮感和旺盛的求知欲,這樣才有利於孩子的長遠發展。

那麽,父母如何才能做到對孩子的投資花在刀刃上呢?應考慮如下一些投資範圍:

·娛樂投資

為嬰幼兒期的孩子花錢,應首先考慮娛樂性。隻要能使孩子心情愉快、玩得開心,錢就花得值。這包括帶孩子去公園、動物園、遊樂場以及看演出和旅遊等。

·智力投資

給嬰幼兒期的孩子買一些啟迪型的玩具、識字畫片,給稍大些的孩子購買圖文並茂的知識智力類書刊,以及跳棋、象棋、地圖、地球儀等。有條件的家庭還可以購買有科教內容的音像製品。

·美育投資

讓孩子從小接受美的熏陶,給胎兒買胎教音樂磁帶,給幼兒買電子琴。在家庭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根據孩子的興趣和天分可以給他買喜歡的樂器。經常帶孩子參觀繪畫、雕塑、攝影等展覽。

·體育投資

為使孩子體質健康、身姿優美,可以購買與孩子年齡相適應的體育器械,如皮球、跳繩、羽毛球、拉力器、足球、籃球等。

·培養勞動技能的投資

為從小培養孩子愛勞動的習慣和勞動技能,可以給孩子買小水桶、小鐵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