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主見是最寶貴的

有一則寓言,講的是:

場院中,一頭毛驢要吃草。此時,在毛驢的左邊和右邊各放著一堆青草。豈料,毛驢在這兩堆青草之間犯了難:先吃這一堆,還是先吃那一堆?就這個問題,毛驢一直想來想去,猶豫不決,最終餓死了。

這就是布·丹封的毛驢,看完這則寓言後,你或許會笑話毛驢的愚蠢與猶豫不決。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常常上演著布·丹封毛驢的故事。

故事一

亮亮8歲了,無論在學校還是鄰裏間,大家都誇他是個乖巧、聽話的好孩子。在家裏,大人讓他做什麽,他就做什麽,讓他怎麽做,他就怎麽做,表現得十分聽話;和小朋友一起玩時,亮亮也順從別人的領導,很少有自己的想法。最近,亮亮媽媽從老師那裏了解到亮亮有個缺點:當老師教了一種解題的方法後,他就不再嚐試其他的方法。這讓亮亮媽媽非常擔心。

故事二

海林今年上四年級了,可做事總是不果斷、猶豫不決。給他錢讓他上超市買零食,他會挑來挑去,拿不定主意。如果沒人催促,可能要挑上十幾分鍾。有一次去逛商場給他買衣服,他東挑西揀,因為猶豫買藍色的還是紫色的,來回選了一個上午。作為一個男孩子,這樣優柔寡斷的,真讓人擔憂他長大以後該怎麽辦。

故事三

黃婷婷是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她的學習成績很好,但是她對任何事情都沒有自己的觀點。在家,她經常問媽媽:“媽,我明天是穿褲子,還是穿裙子呢?”在學校,她經常問老師:“老師,你說我是參加活動好,還是不參加活動好?”在生活中也是一樣,看到別的同學穿背帶褲,她也要求媽媽給她買。但背帶褲買回來她才發現,由於她個子矮,根本不適合穿,最後隻得送人。

以上的這些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那就是遇到事情拿不定主意、猶豫不決、不果斷,更有甚者,喜歡人雲亦雲,表現在人際交往中,一味無原則地迎合和遷就別人。這樣的孩子往往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常常成為受人欺負的對象,長此以往,對孩子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不利的。

那麽,孩子的這種遇事拿不定主意、猶豫不決的性格又是怎麽形成的呢?事實上,每一種不良性格的形成都有其不利的因素。對於孩子來說,他們之所以形成優柔寡斷的性格,與家長的教育是分不開的。歸納起來,造成孩子猶豫不決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父母過於保護,孩子依賴性強

一位心理學工作者去一所學校調查小學生的自主性狀況,在被調查的150名學生中,當被問到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難題,一時解決不了,該怎麽辦時,150名學生幾乎異口同聲地回答:有困難當然是找父母解決。當被問到今後準備從事什麽職業時,竟有70%的學生說要先回家問過父母後才能回答。家長、教師本來就是孩子心目中的權威,再加上有些家長習慣於替孩子設想一切,所以容易造成孩子唯命是從,不敢做,甚至不敢想違背家長或教師意願的事情。

·認識上的障礙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對孩子限製頗多,總是要求孩子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為,造成孩子認識上的障礙,心理學認為,對問題的本質缺乏清晰的認識是一個人遇事拿不定主意並產生心理衝突的原因。這是因為孩子涉世未深,對一些事物缺乏必要的知識和經驗的緣故。

·缺乏溝通,讓孩子產生猶豫不決的心理

有些家長因為工作忙,和孩子之間缺乏溝通,不理解孩子。這往往造成孩子的畏懼心理,不敢說、不敢做想做的事情。

·缺乏訓練,導致孩子遇事拿不定主意

一種是從小在倍受溺愛的家庭中,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現成生活,父母是他們的拐杖。這樣的孩子遇事容易優柔寡斷。另一種是從小家長管束過嚴,使他們遇事循規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一旦情況發生變化,他們就擔心不合要求,在動機上左右徘徊,拿不定主意。

·家長管得太緊

幾歲到十幾歲的孩子往往都以自我為中心,家長如果不能體察他們的內心世界,不注意尊重他們的自主要求,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為他們規定學習和生活的模式,孩子的依賴性就會越來越強。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很可能會成為一個優柔寡斷、遇事毫無主見的人。

現實生活中,那些富有影響力的人,通常是那些既能為人著想,又不失有自己主見的人。沒有主見、做事猶豫不決是一種性格上的缺陷,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首先,那些沒有主見的孩子,在心理上是自卑的。即對自己的知識、能力、才華等做出過低的評價,進而自我否定。自卑的人在交往中,雖有良好的願望,但是總是怕別人的輕視和拒絕,因而對自己沒有信心,很想得到別人的肯定,又常常很敏感地把別人的不快歸為自己的不當。所以總是一味責備自己,討好別人。

其次,沒有主見的孩子因為對自己沒有信心,所以對某些事情難以下決定!總是瞻前顧後,猶豫不決,容易受他人影響。

再次,沒有主見的孩子遇事優柔寡斷,拿不定主意,是意誌薄弱的表現。他們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往往要經過反複比較,反複動搖。結果錯過了成功的最佳時機,最後一無所獲。

最後,沒有主見的孩子的口頭禪是“我再想想”、“我先問問我媽媽”、“我不知道對不對”,也因為如此,很多人不喜歡與沒有主見的人交往。

總之,一個人遇事反反複複,猶豫不決,總拿不定主意的現象,是意誌薄弱的表現。它直接影響著一個人選擇能力的形成,而選擇能力的強弱又對人的成功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人是在各種各樣的選擇中度過人生的每一步的。其中,有些選擇會直接影響自己或他人一生的命運。而優柔寡斷、猶豫不決,正是選擇的大敵。

孩子將來獨立麵對紛繁複雜的社會局麵,身邊再沒有大人的話可聽,而自己又拿不定主意,那可能要誤事吃虧的。因此,做父母的要盡早教會孩子有自己的主見,教會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鍛煉他們“拍板”的能力。

是呀,孩子聽話、乖巧可以省卻父母許多力氣,而且不用操心他們在外麵和小朋友鬧矛盾。但如果孩子表現得過於順從,凡事沒有主見,總是模仿別人,就不是一種好現象了,這對孩子今後個性的健康發展是不利的。

解決這個問題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給孩子“無條件的關注和愛”,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孩子之所以時時處處要詢問媽媽,就是希望自己表現得更好,他想討父母的歡心,想做得更“正確”,想盡力做個好孩子。卻不料自己做“好孩子”的努力,反倒讓媽媽生氣了,這就會讓孩子左右為難。隻有讓孩子感到自己無論做得好還是不好,父母都是愛他的,即便做了錯事,父母也不會怪罪他,他才敢去嚐試自己的方式。有了成功的經驗,孩子自然會越來越有主見。

為此,家長應做到以下幾點:

·為孩子做主,並獲得成功的機會

一位媽媽曾這樣介紹她培養女兒有主見的方法:

女兒從幼兒園一直到上小學,她的事情都是我包辦,她樂得逍遙自在。可是,在學校這個大集體裏,孩子的弱點很快就顯現出來了,老師說什麽,她就做什麽;同學講什麽,她也就信什麽。

為了讓女兒對事情有自己的見解,我為她提供了許多實習的機會。買衣服時,讓她自己選擇款式、顏色;買書包時,無論是米奇卡通公主係列的,還是史努比減負係列,都由她自己決定;買文具、課外書等,都是如此。

開始時,她動不動就問我哪一種更好,我會告訴她:“自己的事情自己決定,自己喜歡哪一種就要哪一種。”

就這樣從買東西開始,女兒漸漸有了自己的主意。每當我們母女倆的眼光出現差異時,她都會對我說:“媽媽,我認為我選的這個樣式比較好,因為……”而且還會像個小專家似的說得頭頭是道。

可見,要想培養孩子有主見的個性,媽媽就應該給孩子提供更多自己做主的機會。

——吃的自主

在不影響孩子飲食均衡的情況下,媽媽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吃什麽。例如飯後吃水果時,媽媽不必強迫孩子今天吃蘋果,明天吃香蕉,而讓孩子自己挑選。

——穿的自主

媽媽帶孩子外出玩耍時,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讓孩子自己決定穿什麽衣服,切忌隨自己喜好而不顧孩子的感受。

——玩的自主

不少孩子在玩遊戲時,並不想讓成人教給他們遊戲規則,更願意自己決定遊戲的方式,並體驗其中的樂趣。媽媽可讓孩子自己選擇玩具和玩的方法,這樣做可以極大滿足孩子的自主意識,幫助他成為一個有主見的人。

·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個人對自身力量的認識和充分估計。它是自我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的孩子看不到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幹什麽都不行,總覺得不如別人,對自己力量的認識和可能達到的成就估計很膚淺,不穩定,完全從屬於別人的評價。因此,無論什麽時候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

·不要讓孩子覺得你的回答是唯一標準的答案

開啟、激活孩子的大腦需要家長的耐心,麵對孩子一次次的詢問,家長可表現得“無知”一些,讓他立即想從你那兒得到正確答案的欲望被延遲。如可以這樣反問孩子:“你想怎麽做?”或者多給他幾個問題,諸如喝水可以用杯子喝,也可以用碗喝,還可以用嘴對著瓶子喝,你想怎麽喝?

·提高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

我們一般是按自己喜愛和厭惡的情緒來判斷人物和事物的是與非。控製能力差的孩子往往會看別人怎樣做,自己就跟著別人學,難免會是沒有主見的表現。所以我們要通過家長對孩子行為、言語的評價,讓孩子逐步認識到自己行為的是非,從而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讓孩子有參與的機會

孩子做事缺乏主見,通常與家長缺乏和孩子溝通,做事武斷,不注意尊重他們的要求有關。因此,媽媽應該給孩子充分表達自己願望的機會,給孩子獨立思考的機會。

·為孩子提供及時的幫助

讓孩子有主見並不是鼓勵他去盲目地做事情,而是讓孩子在掌握了事情的發展趨勢的情況下再去做事情。因此,在孩子做重大決定時,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收集資料,了解和分析、比較各選項,這有助於孩子進行科學選擇。

如果孩子平時自主性很差,家長也可以和他一起分析資料,找出各選項的利弊,最後了解孩子做出選擇的動機。如果孩子平時就很有主見,家長則可以讓他自主完成選擇。當然,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具有不同的自主能力,家長把關的尺度也應該不一樣。

·讓孩子學會說“不”

一位媽媽曾寫下了下麵一段話:

慢慢地,我意識到,兒子已經是大孩子了,應該有自己的想法了。於是,找了一個合適的時間,我開始與孩子聊天。

“如果你吃飽了,媽媽還讓你吃飯,你會怎麽做?”我問孩子。

“我告訴媽媽我已經吃飽了,不吃了。”孩子說。

“如果你正在寫作業,媽媽過來和你聊天,你會怎麽做?”

“我會告訴媽媽我正在寫作業,請不要打擾我。”孩子認真地說。

“兒子,今天你的回答都很對,都很精彩。你要記住,不要盲目地相信大人,有自己的想法就要大膽地說出來,大人們不會因為你的拒絕而不喜歡你,相反,我們會認為你是一個很有主見的孩子。”

後來的很多事情都證明,我鼓勵孩子學會說“不”是正確的。

從此以後,孩子變得不再盲從。

一個不懂得拒絕別人的孩子,在別人眼裏永遠都是唯唯諾諾、沒有想法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敢於對別人不合理的要求說“不”。

當然,值得注意的是,培養孩子有主見不是讓孩子不聽勸告、一意孤行,而是希望孩子在麵臨選擇時,保持清醒的頭腦,不人雲亦雲,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這樣,可以有效避免或減少成長過程中那些不必要的損失或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