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服他人需好口才

如何克服與人溝通中的心理障礙?如何應對下屬或他人的質問?如何同反對自己的人相處?如何激發部下的能力和創造力?如何說服頑固的談判對手?如何使對方心悅誠服地接納自己?……這是當前每一個人所麵臨的社會難題。

傳統的管理學,強調權威式的管理方法。領導者高高在上地發號施令,下屬必須不折不扣無條件地執行,且自鳴得意,以為這樣才能顯出領導者的威嚴。其實,這種陳舊、專製和生硬的方法,不但不能解決上述的難題,反而使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橫亙著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

那麽,能否在兩者之間架設一道橋梁,消除彼此間的隔閡與對立,使之達到心靈上的共鳴呢?

有,那就是——說服。

這是一個自由的世界,你可以一言不發直到你離去,或者讓嘴巴毫無目的地響個不停,無人有權對此幹涉。但當你走過人群時,不能抱怨遭到冷落或遇到嘲笑的眼光,因為人們來到這個世界,不是說服別人就是被別人說服。

何謂說服?一言以蔽之,說服就是使對方能主動地“起而行”。也就是使對方自動自發地成為“被說服者”。因此,是否成功地說服了對方,需要檢驗對方是否自動自發、自覺自願“起而行”。如果隻是強迫性地去改變他人的意願,那隻會徒增反感罷了。誠如一位西方哲人所說:“牽馬到岸邊,強迫不想喝水的馬喝水,實在是不可能的。”舉起槍來威脅,也隻不過是為生命而暫時屈服罷了。誘以整疊的鈔票,對方即使做了,為的也隻是金錢而已。用手槍威嚇、用金錢利誘,驅使對方就範,這隻是對方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所采取的權宜之策,這不能算是說服。

對於已起反感的對方,即使他能不停地去做,也稱不上是說服了。人心理的自動起而發和反感之間,就如鍾擺的搖動,能以一種和諧、雙贏的方式來牽引對方到自動自發的方向去,才稱得上是說服。

戰國時期,趙國的太後剛剛執政,秦國趁機攻打趙國,形勢非常危急。趙國向盟友齊國求救,齊國答應出兵支援,但有個條件,就是要求長安君到齊國做人質。長安君是趙太後最疼愛的小兒子,做人質要寄人籬下,在那個動**戰亂的年代,人質的性命常常很難保證。所以對於齊國的要求,趙太後斷然拒絕。

趙國的大臣們都十分著急,紛紛勸說太後答應齊國的條件,太後非常生氣,宣下旨意:“誰再來勸我讓長安君去做齊國的人質,我就殺了他。”大家一看,都不敢再開口了。

秦國的進攻日益加緊,趙國安全危在旦夕,老臣觸讋看在眼裏,十分憂慮,決定冒險規勸一次太後。太後聽說後,怒氣衝衝地在大殿等他。

觸讋故意小步緩慢地走上殿堂,先謝罪說:“老臣的腳有毛病,不能快走,非常失禮。很久沒有來拜見太後您了,擔心您的身體,今天特來問候!”

看到觸讋老態龍鍾的樣子,太後不忍苦著臉,跟著感慨道:“我現在進出也要靠車子才行了,我們都老嘍!”

“那吃飯還好嗎?”觸讋很關切地問。

“隻能喝些稀粥,成天這麽多的煩心事,哪裏有胃口啊!”

“我的胃口也不好,但我還堅持散散步,每天走二三裏路,增加點食欲。”

“唉,我可做不到。”太後歎了口氣,臉色好多了,先前的怒氣基本看不到了。

這時,觸讋用懇求的語調說:“太後,老臣有個兒子叫舒祺,排行最小,不成材,但老臣很喜歡他,老臣想請求您讓他當一名侍衛,也算為國家出些力。”

“好啊,他幾歲啦?”

“15歲,雖然還不大,但我想趁我活著的時候先安排好。”

“原來男人也疼愛自己的小兒子。”太後笑了。

“當然,我喜歡這個小兒子比他媽媽還多呢。沒辦法,天下父母心嘛。”

太後很開心,談話的氣氛越發緩和了。

這時,觸聾趁機說:“老臣認為太後疼愛女兒燕後比長安君要多。”

“這怎麽可能?”太後睜大了眼睛。

觸讋很感慨地說:“父母疼愛兒女,總是替他們做長遠的打算。當年您送燕後遠嫁外地,她也哭個不停,不願意遠離家鄉;出嫁後,您非常想念她,但每次祭祀時總是祈禱她不要回國,好好當她的王後。這不是替她做長遠打算,讓她的子孫世代繼承王位嗎?”

“是啊!”太後點頭說。

觸讋進一步說:“您想過沒有,三代以前,甚至趙國的開國重臣,現在子還封侯的還有嗎?”

“沒有了。”太後想了一下說。

“是那些封侯人的子孫都不好嗎,沒有能力嗎?不是的。關鍵是他們沒有功勞。沒有功績卻享受很高的俸祿,有很高的地位,時間長了就難服眾啦。現在您寵愛長安君,可以提高他的地位,賜予他土地與財寶,可您不讓他為國立功,您百年之後,長安君憑什麽服眾呢?所以我認為您沒有替長安君長遠打算,說您對他的愛不如對燕後的愛。”

一席話,讓趙太後醒悟了,她改變了想法,同意長安君到齊國為人質,讓他為解決趙國的危機出力。齊國很快出兵,擊退了秦軍,趙國平安了。

可以說,觸讋的說服力是十分了得的。他勸諫趙太後的過程真是精彩——以柔克剛,以情動人,能言善辯,而蠻橫固執卻又愛子心切的趙太後最終被他成功說服。

美國人類行為科學研究者湯姆士指出:“說話的能力是成名的捷徑。它能使人顯赫,鶴立雞群。能言善辯的人,往往使人尊敬、受人愛戴、得人擁護。它使一個人的才學充分拓展,熠熠生輝,事半功倍,業績卓著。”他甚至斷言:“發生在成功人物身上的奇跡,一半是由說服力創造的。”

“說話和事業的進步有很大關係,如果你出言不慎,或是容易與人爭辯,那麽,你將很難獲得別人的同情、別人的合作和別人的動力。”這是千真萬確的,一項事業的發展,常會在一次談話中獲得效果。無數成功者的事實證明,敢於當眾講話、擁有一口好口才、善於說服別人是成功的催化劑,它直接關係著事業的成功。

經過精心的準備策劃,西蒙·福格來到英國著名的《泰晤士報》總經理辦公室求職。

他問:“你們需要一位好編輯嗎?”言下之意自己就是好編輯。

“不需要。”拒絕的很幹脆。

“那麽,好記者呢?”

“不需要。”拒絕的同樣幹脆。

“那麽,排字工、校對員的?”西蒙堅持不懈。

“都不需要。很抱歉,我們現在沒有空缺。”明擺著事情要沒戲了。

“那麽,你們一定需要這個。”說著,西蒙從包裏拿出一塊很精致的牌子,上麵寫著“額滿,暫不雇用”。

總經理被西蒙新穎、獨特的求職方式所打動,破格給他安排了一個職位。25年後,西蒙·福格成為這家報社的總編輯,名揚世界。

1983年元旦,英國女王為多年給首相撒切爾夫人擔任顧問的戈登·裏斯授以爵位。他的主要功績是:有效地提高了撒切爾夫人的演說能力和應答記者提問的能力;為撒切爾夫人撰寫了深得人心的演講稿……一句話,為英國塑造了一位嶄新的“風姿綽約、雍容而不過度華貴、談吐優雅和待人親切自然的女首相形象”。由此可見,英國王室和政界對政治家的說服力是如何的重視。

自從有了人,影響其他人或其他團體的行動的能力就成為人類文化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縱觀人類曆史階段中的重大變革,它們幾乎都是由那些在說服過程中掌握主動的個人所引導的。這些人能夠讓別人相信,跟隨他們的信念將使自己的生活完全為之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