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敗都是說出來的

我們的很多前輩不大重視甚至不大喜歡“能說會道”的人,那些很健談的人,常常被冠之以“誇誇其談”的帽子。如果一個人被公認為“誇誇其談”,那就不怎麽討人喜歡;如果被公認為善於為自己辯護,那就沒有多少人願與之交往。相反,如果一個人沉默寡言,不苟言笑,這個人往往會受到讚賞。這個傳統的評價標準,依然在今天的青年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常常聽到有人說:“我這個人,笨嘴笨舌,不會說話。”似乎這並不是什麽缺點。顯然,這是相當陳舊的一種見解。

即使在古代,誇誇其談者遭人輕視,卻也出現了許多雄辯家,正是那些帶著自己觀點,遊走於各國之間的思想家們不知疲倦地遊說、演講,才有了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百家爭鳴。“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祖先充滿智慧的辯論至今讓我們津津樂道,辯論的口才更讓我們佩服。

戴爾·卡耐基說:“一個人的成功,有15%取決於技術知識,另外85%則取決於他的口才。”在當今時代,愈來愈多的人意識到口才的重要性,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口才都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能力、一種未來成功的資本。放眼政壇或商界的風雲人物,無人不是能言善辯的高手。我們無法想象:奧巴馬沒有良好口才怎能戰勝麥凱恩登上總統的寶座?馬雲、俞敏洪沒有良好口才怎能說服投資人掏腰包、鼓動員工跟隨自己?

事實上,古今中外,凡是在職場上能左右逢源、逢凶化吉、辦事順暢的人都是擁有好口才的人。擁有好口才,無異於就擁有了勝人一籌的法寶。

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返回後,中國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宇航員楊利偉一時間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各大新聞媒體爭相報道。航天部門的領導們說,楊利偉之所以最終被選中,主要有三方麵的因素,其中很關鍵的一條就是他的心理素質過硬,具有很強的口頭表達能力,而且說話有條理、有分寸。楊利偉總認為航天沒有小事可言,什麽都很重要,因此,無論做什麽事情,他都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將其做好,甚至訓練的總結會、訓練的小節等等這些在別人看來微乎其微的小事兒,他都不放過。在總結會上,楊利偉準備充分、發言積極,並且每次發言都條理清晰、邏輯性強,而且態度從容。在最終確定從三個候選人中選擇一人首飛的時候,領導為難了,這三個人各方麵都很優秀,難分伯仲,最後考慮到我國第一個踏入太空的宇航員,勢必會受到全世界的矚目,要接受各大媒體的采訪,出席各種活動場合,進行巡回演講等等。所以最後決定讓在口才上有明顯優勢的楊利偉進行首飛。楊利偉就是在口才上走在了其他競爭者的前麵,因此他脫穎而出了。

但是,我們也常看到許多不會說話的人,他們不能表達自己的意圖,話說的聽起來費神,讓人無法接受。

古代有一位國王,一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滿嘴的牙都掉了。於是,他就找了兩位解夢的人。國王問他們:“為什麽我會夢見自己滿口的牙全掉了呢?”第一個解夢的人說:“皇上,夢的意思是,在你所有的親屬都死去以後,你才能死,一個都不剩。”皇上一聽,龍顏大怒,杖打了他一百大棍。而第二個解夢人則說:“至高無上的皇上,夢的意思是,您將是您所有親屬當中最長壽的一位呀!”皇上聽了很高興,便拿出了一百枚金幣,賞給了第二位解夢的人。

同樣的事情,同樣的內容,為什麽一個會挨打,另一個卻受到嘉獎呢?因為挨打的人不會說話,受獎的人會說話。

沒有口才的人,有如發不出聲音的留聲機,雖然是在那裏轉動,讓人產生不了興趣。當今的社會是一個繁忙的社會,具有好口才的人,必然是社會中的活躍人物。口才是一種技術,也是一種藝術,要成功定要具備這樣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