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抱怨外界,多審視自身

對於更多的普通人來說,在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似乎都充滿了抱怨和憤懣。

為什麽我的機會那麽少?為什麽一分耕耘換不回一分收獲?

為什麽,為什麽……問了太多的為什麽,卻很少有人去想法找到真正的答案!

於是,怨天尤人、悲觀宿命之類的行為與思想甚囂塵上:不是我做得不好,而是世間人心太險惡;不是我付出太少,而是我命中注定劫難難逃。

當你感到整個世界都在辜負你的時候,當你感到不快樂的時候,當你感到世界都錯了的時候,你不妨先問一問自己是否是對的。如果整個世界都在辜負你,那麽錯的肯定是你,而不是這個世界。你要想改變這個局麵,唯一的辦法是改變自己。當你以一種正確的態度去對待這個世界時,世界也會以一種正確的態度對待你。

平庸的人總是喜歡去找外界的種種不是作為理由,卻不願意審視自己的不是。他們看得見別人臉上的灰塵,卻看不見自己鼻子上的汙點。但強者們卻總是在調整自己、提高自己,努力地將自己打造成一個與外界和諧的人。他們更加注重自我管理,深知隻要自己對了,世界就對了。“現代戲劇之父”易卜生曾經告誡他人:你的最大責任就是把你這塊材料鑄造成器。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一個人是否善於自我管理,對於一個人能否有成就非常重要。除非你能管理"自我",否則你不能管理任何人或任何東西。

李嘉誠先生在談到自己的成功的秘訣時,也不止一次地強調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他說過,自我管理是一種靜態管理。在人生不同的階段中,要經常反思自問,我有什麽心願?我有沒有宏偉的理想?我懂不懂得什麽是有節製的熱情?我有與命運拚搏的決心,但我有沒有麵對恐懼的勇敢?我有信心、有機會,但我有沒有相應的智慧?我自信能力過人,但我有沒有麵對順境、逆境都可以恰如其分行事的心力?

每個人,不管是天賦異稟還是資質平平,不管是出身高貴還是出身貧賤,都應該學會自我管理。"大多數人想改造這個世界,卻極少有人想過改造自己。"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如是說。

你想擁有怎樣的世界?你想做怎樣的人?一切主動權都在你的手裏。

有道是:大丈夫能屈能伸。知道這話的人多,但真能做到的人少。而這些做不到能屈能伸的人,又大多是能伸不能屈。古來先哲為人處世、安身立命的“屈伸學”,原本是效法自然、模仿萬物的變通經驗總結。一屈、一伸原是人與萬物的本能,也是處世求存的智慧。本能是先天的潛力,智能是後天的功夫。

動物界的刺蝟可以說是能伸能屈的智慧化身了。你看它身處順境時拱著小腦袋,憑借著滿身的硬刺,橫衝直撞,當它身處險境時,則縮回腦袋,把自己裹成一個刺球,讓敵人無懈可擊。

“屈”不是逆來順受,而是一種識時務的智慧,是一種顧大局的氣概;"屈"不是屈服,而是一種忍辱負重堅毅,是一種以退為進的勇敢。戲曲家馮夢龍在其著作《智囊》中,認為人與動物一樣,當形勢不利時,應當暫時退卻,以屈為伸,否則形勢將更加惡化。蠖會縮身體,鷙會伏在地上,動物都有這樣的智慧,以此來保全自身,難道我們人類還不如動物嗎?

在事業處於困難、低潮或逆境、失敗時,若去運用“屈”的智慧,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反之,該屈時不屈而伸,必然遭到沉重打擊,甚至連性命都保不住,那樣,還有什麽資格去談人生、談事業、談未來、談理想呢?

勾踐忍嚐糞問疾之痛,韓信受**之辱,司馬遷忍宮刑之恥……縱觀曆史,有多少像勾踐、韓信、司馬遷一樣的人物,為成就自己的事業,實現自己的理想,在必要的時候寓伸於屈,從而保存自己,待時機一到東山再起。曆史已經證明,善於使用屈伸之術,該屈則屈,該伸則伸,是成為強者的一項重要素質。畢竟,人生沒有一帆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