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做妨礙孩子成長的家長

每個家長都不願自己的孩子落後於人,為了孩子今後能出人頭地,很多家長都加強了自己的管理力度,為孩子設計了一整套的成長方案。他們總是認為,自己是過來人,隻要孩子順著自己設計的路"乖乖"地走下去,就能少走彎路,就能獲得成功。殊不知,家長的這種做法其實恰恰壓抑了孩子的天性,妨礙孩子的發展,讓孩子成為沒有主見的“寄生蟲”。我們可以想象,假如把樹栽在花盆裏,無論花盆有多大,終歸隻是一個容器,在這有限的容器裏,能指望它的根有多深、葉有多茂呢?如何能長成頂天立地的參天大樹呢?

那麽,家長的哪些行為會妨礙孩子成長呢?專家認為,以下這些家長的做法會妨礙孩子的成長:

(1)事事都先把結果告訴孩子,是非曲直都"被編好程序",孩子失掉了體驗和探索的機會。習慣於被別人"編程序"的孩子,是不可能有探索的欲望與求知的熱情的,這樣的孩子永遠不可能有創造,更不會有出息。

(2)不允許失敗,以失敗為恥,剝奪孩子失敗的權利。一些家長不忍心看孩子遭到失敗,從拔刀相助到包辦代替,表麵上是幫了孩子一把,實際上是從孩子的手裏奪走了實踐失敗的機會,奪走了孩子嚐試失敗的權利。我們應該相信孩子具有超越失敗及挫折的能力,在挫折失敗中孩子完全有可能自我奮起。

(3)什麽事情都要求盡善盡美,不允許出現任何一點紕漏。這種家長用自己的完美主義把孩子的創造性扼殺在搖籃裏。

(4)把自己當成孩子的榜樣,讓孩子克隆家長。孩子成為家長的“翻版”是不會有出息的。長江後浪推前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超越父母的孩子才有創造力。

(5)處處設置清規戒律,害怕孩子越位或犯錯誤。到處設置“安全屏障”,把孩子的天地圈得越來越小,人為地限製了孩子的自由空間,會使孩子謹小慎微,患得患失。

(6)一言堂,甚至父母之間都不能有一點不同的聲音。家中沒有思想、言論的碰撞,必然死氣沉沉,沒有一點活力。

(7)凡事都要求必須有一個明確的結果,總是用正確的邏輯和科學的事實去壓製孩子的想象。孩子的想象,很多時候是無邊無際的,甚至是幼稚可笑的,非得強求一個結果,往往會製約、壓製孩子的想象力。

(8)容不得孩子的固執。有主見的孩子,一般都比較固執。孩子沒有了主見,沒有了固執,就不可能百折不撓地奔向既定的目標,就可能像"牆頭草"一樣風一吹就倒。

(9)總以為先有伯樂才有千裏馬。許多家長自以為是孩子的“伯樂”,把自己的“賞識”淩駕於孩子之上,貶低孩子的存在價值,削弱了孩子的自尊和自我意識。

(10)把“長幼有序”等家庭倫理觀淩駕於真理、科學、事實之上,要孩子無條件地服從自己。

以上的這些做法都是孩子成長的障礙,請家長審視自己對孩子的教育,看看自己是否也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給孩子設置了這些障礙?

那麽,怎麽才能做到不妨礙孩子成長呢?

專家以為,最適合孩子成長、發展的理想的狀態是家長本身就不墨守成規,家庭內部有支持創新、鼓勵創新的氛圍。如果家長本身不是很有創新精神,也應該凡事想得開,心胸寬廣,不過分管束孩子。如果家長沒有時間和精力管束孩子,那就從客觀上為孩子創造了一個自由寬鬆的環境。具體地說,家長應做到以下幾點:

1.以寬容的精神為孩子提供寬鬆的獨立成長空間

家長應該在學習上多放心,讓孩子在自學中去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在生活上多放手,讓孩子在自理中學會自立與自強;在思想上多溝通、情感上多關心,少批評、多鼓勵,少要求,多引導,由此幫助他們盡快形成獨立的人格個性。

2.家長以平等的交流和參與方式來傾聽、討論孩子成長的煩惱和問題

家長不要總是對孩子重複"好好學習"、"好好與人相處"、"錢夠不夠"之類的"老三樣"話題,這樣會無形中擴大代溝,使孩子不願對你們敞開心扉;不要過多插手孩子的事務,以免剝奪他們在專業與就業、友情與愛情等重大人生選擇問題上的自主權;不要擔心孩子吃虧、摔跟頭,因為曆經磨難的人,成長的動力與耐力會更強。總之,要相信孩子。

3.讓孩子獨立、自由、自主地成長

社會是複雜的,孩子要成為社會中獨立自主的人,就必須具備獨立的精神,一個缺乏獨立性的孩子今後是無法適應社會需要的。

因此,父母應給孩子足夠的自由,讓他們自由地長,不要太多限製,讓他們掌控自己的生活。因為給孩子獨立的機會,孩子覺得受到信任和尊重,會因此更加尊敬父母。父母應理智地看待孩子的成長,讓孩子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獨立性強的孩子,往往具有健全的人格、強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即使麵對棘手的問題也會保持清醒的頭腦。獨立性強的孩子具有堅強的意誌,麵對困難會知難而上。獨立性強生活的孩子還會將獨立精神運用到學習之中,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科學精神。

正確的教育方式是使孩子具備真實的能力和健康的生活態度,將來既能夠自己去爭取幸福,又能夠承受人生必然會有的磨難和痛苦。這樣做才是真正的深謀遠慮,才是真正愛孩子,才是對他的一生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