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品質奠定孩子人生的根基

品質,從字麵上理解,應當包括品格和素質兩方麵。我們這裏所說的品質培養,偏重於"品格"的養成,即培養孩子正確的生活目標、價值觀、人際關係以及麵對挫折的能力等。

對於孩子來說,好品質的養成遠比知識和技能更重要。因為,孩子的品格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而知識和技能卻可以隨時隨地學習、吸收與更新。"沒有品格,教育隻完成了一半"。良好品質的養成,能構建健康的人格,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因此,家長應從小重視孩子誠實、守信、善良、真誠等良好品質的培養。

一般來說,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質,家長應注意以下幾方麵:

1.在日常生活中抓孩子的品質培養

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來講,孩子的良好品質是靠父母平時潛移默化的教育養成的。隻有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讓孩子從所見、所聞、所遇、所為的事情中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能真正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品質。

例如,父母要求孩子真誠待人,那麽平時就應當經常給孩子講真誠待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孩子知道隻有真誠待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與信任;要求孩子持之以恒,那麽就應當幫助孩子樹立完成每一項具體任務時的信心,同時,也要為孩子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指導。隻有這樣,才能讓孩子養成不管做什麽事都能持之以恒的品質。

2.從小事抓孩子的品質培養

孩子的良好品質,是在具體甚至是細微的事情中養成的。因此,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質,家長應抓住每一個教育契機,從一點一滴的細節人手。

很多孩子在上學期間,有時候看到別的同學的什麽文具比較喜歡,因為對所有權的概念還不是太明確,就會偷偷地放進自己的書包裏。盡管對孩子的這種行為還不宜定論為“偷”,但如果不及時指出並及時糾正,就會影響到孩子良好品質的養成。小蓧今年上小學一年級。

有一天放學回家,媽媽發現小蓧的筆盒裏有一塊漂亮的斑馬橡皮。媽媽問橡皮哪裏來的,小蓧吞吞吐吐地告訴媽媽,是同桌的,因為自己很喜歡,就“帶”回來了。

媽媽抓住機會跟小蓧講了“不拿別人東西”的種種道理,要求她第二天將這塊橡皮還給同桌,還承諾:"如果你喜歡,媽媽明天也去給你買一塊同樣的橡皮"。

第二天,小蓧將橡皮還給了同桌,媽媽也兌現了自己的諾言。從那之後,小蓧即使對別人的東西再喜歡,也沒私自拿過。

3.家長要以身作則,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所學校,家庭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孩子能否健康成長。良好的家庭並不是指富裕的家庭,而是指家風好。

家長是孩子最貼近的老師,家長對孩子的影響非同小可。家長的信念、情緒、行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加上孩子年齡小、辨別是非的能力差、好模仿的特點,家長的一句話,一個動作,甚至一個表情,都會對孩子的發展起導向作用。

曾有這樣一個廣告,三個孩子在一起比誰的爸爸勇敢。一個孩子說:"我爸爸開車看到紅燈闖了過去,你們的爸爸敢嗎?"家長即使不教孩子學這些,但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已經受到了感染。因此,家長自身的修養、良好的親子關係、正確的教養態度和生活方式、和睦的家庭氛圍等,都將對孩子一生的成長起到極其關鍵而久遠的影響。

因此,日常生活中,家長尤其要注重言傳身教,用自己的行動來感染和教育孩子。平時,家長一定要注重自身的形象,以身作則,為孩子起到表率作用。比如,告訴孩子別人的東西不能拿,自己首先要做到不拿別人的東西;要求孩子遵守諾言,自己答應孩子的事情就不能忘記。隻有這樣,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才有說服力,孩子才能服從家長的教育,也隻有這樣,孩子才能把這些外在學來的東西內化為自身的品質。

4.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

要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質,家長還應該有足夠的耐心,尊重、理解、關心、愛護和寬容來對待孩子,和孩子一起去麵對問題和矛盾,一起去觀察世界、理解生活、判斷事物。如此,才可能為孩子營造一個健康快樂的成長環境,培養孩子的獨立見解、健全人格和其他一切優秀品質,使孩子真正成為大家眼裏的"好孩子"。

5.讓孩子自己去辨別是非

有一位家長是這樣引導他上小學一年級孩子辨別是非的:

每天帶孩子上學乘公共汽車,每當看到人們發生爭執時,他就讓孩子注意觀察,下車時還要把自己的分析講給家長聽,他們為什麽而爭執?誰對誰不對?應該怎麽解決?孩子說完之後,當家長的再做指導。

天長日久,這個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大大增強。

高爾基說過,"單單愛孩子,母雞也會這樣做,可是我們要善於教養他們,卻是一件偉大的公共事業,從事這種事業的人必須了解孩子的需要。"

作為家長,也許你不能給孩子富裕,不能給他英俊和美麗,但是你能給他一個成功的人生。如果你能夠從小事做起,培養孩子美好的品質,那你就給了孩子一份最為珍貴的成長禮物,一個成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