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做時間的主人

愛因斯坦認為,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怎樣利用時間。因為每個人對時間的處理態度、安排內容、使用方式不同,所以他們的收獲也有不同。善於管理時間的人,能把一分鍾變成兩分鍾,一小時變成兩小時,一天變成兩天,能用有限的時間做很多的事,最終換來了成功。而不懂得管理時間的人,就隻能任光陰虛度。

生活中,不善於利用時間的孩子有很多。比如,一些孩子在做功課時,沒有養成專注、集中精力的習慣,他們容易把本來一個小時可完成的作業,拖到數個小時,並且越拖心裏越覺得膩煩,越拖越懶得學習、懶得寫作業,就越不能專心。因此,要想改變孩子做事沒有效率、不專心這一壞習慣。家長應從小培養孩子的時間意識,幫助孩子學會合理、有效地利用時間,做時間的主人。

一般來說,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1.讓孩子認識時間,從小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家長應該讓孩子從小就認識到時間是每個人都擁有的,但也是最易失去的資源。把握時間、珍惜時間,就是把握住現在,不浪費時間。

2.讓孩子遵循一定的作息規律

如讓孩子按照一定的時間睡覺、起床。如果孩子沒有時間觀念,連最基本的生活作息都會一團混亂,這樣,孩子上學遲到、曠課的事情就會經常發生。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製訂一張作息時間表,什麽時間起床,洗漱要多長時間,吃早餐要多少時間,放學後先做什麽,然後做什麽,幾點睡覺等,都可以讓孩子做出合理的安排。隻有把作息時間固定下來,形成習慣,孩子才能對時間有一個明確的認識,才能形成良好的時間觀念。

3.正反利用孩子的“大腦興奮階段”

珍惜時間不等於說“學習時間越長越好”,不舍晝夜,有張無弛,疲勞轟炸,隻會導致神經衰弱,影響身體健康,學習效果自然也不會好。須知貪玩是孩子的天性,家長可以通過定期與孩子交流對時間的認識來準確了解其大腦皮層的最佳興奮時段。

每個人的興奮時段都是不太一樣的,比方巴金喜歡挑燈夜戰,艾青則早上詩興大發,福樓拜慣於通宵寫作。家長可與老師配合,把一天中比較重要的學習任務在這一時段交與孩子完成,這樣花較少的時間可以完成較多的工作,讓孩子產生一種有效利用時間的成就感。與此同時,有意識地將孩子玩的時間安排在大腦皮層處於抑製狀態的時間段,長期如此,會讓孩子產生出一種“玩原來也這麽沒勁”的心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截斷其貪玩的心理路徑。培根說得好:“合理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此種方法亦有助於幫助孩子培養一種高效利用時間的習慣。

4.指導孩子按照任務的輕重緩急安排學習順序

孩子往往分不清自己要做的事情的重要程度,他們的事情通常是由父母和老師來安排的。這是造成孩子不善於利用時間的一大原因。

事實上,隻有充分認識到自己要做的事情與自己的關係,才有可能把這些事情都處理好。父母可以指導孩子每天把自己要做的事情按照重要程度和緊迫程度排列順序,保證把重要的事情都完成,把自己的時間和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

5.教育孩子把握現在,馬上行動

家長對孩子的“身教”非常重要。在孩子麵前,隻要有了目標,家長就應該立即行動起來,即使尚未準備就緒也不要猶豫,重要的是行動本身。孩子耳濡目染,自會意識到:立即行動,才能真正把握“今天”和“現在”。這樣可以讓孩子對時間產生一種緊迫感,做事不拖遝延宕,意識到時間是一閃而過的,抓不住,時間就溜走了。記得大畫家柯羅曾對一位向自己請教,並表示“明天全部修改”的青年人激動地說:“為什麽要明天?你想明天才改嗎?要是你今天晚上就死了呢?”所以家長應該告訴孩子:“如果你決心珍惜時間並想有所作為,那麽現在就行動起來吧!”

6.每天尋找一個贏得時間的新技巧

培養孩子節約時間的意識能夠讓孩子對時間產生一種珍惜之情。如告誡孩子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對沒有做的事情的內疚上,也不要因後悔失敗而浪費時間。同時教孩子逐步養成一種習慣,那就是努力讓自己不要去浪費別人的時間,從而也為自己節約了時間。另外,還可將手表撥快幾分鍾,以使孩子每天都能趕在時間的前麵。還可讓孩子在閑暇時有意識地問自己:“此時此刻,如何才能最好地使用時間?”

7.利用榜樣的力量

周曉波剛上小學的時候,沒有時間觀念,在時間的分配上,沒有輕重緩急之分,經常是玩累了,才想起還有遺留的作業。爸爸媽媽經常督促他,但效果也不大。

後來,爸爸媽媽發現孩子喜歡找一個比他大幾歲的小哥哥一起玩。可是這個小哥哥很自覺,如果他沒有做完作業,哪怕周曉波打電話約他出來玩,他也斷然拒絕。曉波的媽媽趁機因勢利導,用讚賞的話語誇獎那個小朋友懂事、有時間觀念,輕重緩急分得清。

從那以後,曉波慢慢地有了時間觀念,不再像以前那樣玩起來什麽都不顧了。

可見,要想孩子學會珍惜時間,做事有效率,家長應該懂得孩子的喜好,了解孩子,隻有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比如,周曉波的爸爸媽媽就知道利用孩子的榜樣達到教育的目的。

8.采用獎勵製,促進有序安排

田田上三年級以前,放學回家後經常先看課外書或玩,到喜歡的電視劇播放了,就看電視劇。電視劇看完後吃晚飯,晚飯後再做作業。這樣有兩大弊端,一是當作業較多,同時身體疲勞的時候,做作業不能集中精力;二是不能促進他提高學習效率,使得他做事疲遝、質量不高。

從三年級開始,媽媽要求他放學後,抓緊時間完成應獨立完成的作業。晚飯後再完成需家長配合的作業,比如聽寫、背誦等。晚上9點睡覺前,多餘的時間可自己安排,比如看電視,上網等。而且,每星期都根據他的表現給予獎勵,比如,一周內每天表現都很棒,雙休日帶他去吃一次肯德基。這樣一來,他的積極性一下子提高了很多。漸漸地,他做事情、做作業的效率提高了,基本上每天都能有一小時左右的時間可自由支配。

田田媽媽的做法是值得大家效仿的,但有一點需要注意,那就是,給孩子的獎勵不要過於頻繁,俗話說,物以稀為貴,分寸掌握的好,教育效果才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