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孩子沉溺於電視

電視是孩子認識世界的又一窗口,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但如果孩子成天沉溺在電視中,對孩子的健康則是不利的。這是因為當孩子把大量的時間用於看電視時,他(她)與外界交往的機會就大大減少。長時間獨處,會使孩子的心理發育產生障礙。當孩子不看電視時,他就會變得焦躁不安。更有甚者,有一些孩子離了電視便茶飯不思。在這種嚴重的“電視癮”的影響下,孩子無法做到安心學習,專心上課。此外,電視還有迷惑催眠能力,即使是那些幾乎無法長時間專心的孩子也能在電視機前待幾個小時。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電視可以設計不斷變化的聲響效果、畫麵以及場景把孩子吸引住,這樣,他們就很難對那些相對靜止的活動保持專注了。也就是說,長時間給孩子看電視,對發展孩子的專注力有害無益。

日本兵庫教育大學針對上千名三歲幼兒進行的一項調查指出,幼兒長時間看電視或錄影帶,可能對其注意力造成不良影響。

問卷調查是針對3歲6個月幼兒的家長進行的,有1180人做了回答。

調查結果顯示,一天看電視不超過4小時的幼兒中,96.3%可注意到爸爸媽媽下班回來時的動靜,從而有一些迎接爸爸媽媽的舉動。如給爸爸媽媽拿拖鞋,幫爸爸媽媽拿水果等。而看電視超過4小時的隻有80. 2%。

一天看電視不超過2小時的幼兒當中,有95.1%可以耐心排隊等候**秋千,2~4小時的人也有96. 3%會耐心等待,但看電視超過4小時的隻有76.5%的人有耐心等。

看電視不超過2小時的幼兒當中,84%會主動幫助、照顧其他幼兒,2~4小時有86.4%,4小時以上隻占60.5%。

數字是最有力的說服武器。看了以上的調查數據,作為家長的你,還會讓孩子沉湎於電視中嗎?

其實,長時間看電視並不是孩子內心的真正需要。很多媽媽可能會說:“不對呀,我家孩子最喜歡看電視了。”其實,孩子對電視如饑似渴的“需要”是因為內心空虛而引起的。

孩子也會內心空虛嗎?答案是肯定的。美國兒童心理學家普林格爾認為,兒童生來有愛的需要,有了解新事物的需要。從成人那裏獲得充足安全感的愛對孩子來說是第一位的。有了安全感,他才會充分利用自己的各種感官去感知周圍的事物,積極發展自己的才幹。對於周圍的環境來說,孩子是一個真正的“參與者”。如果這些基本的、深層次的需要得不到滿足,孩子會退而求其次,通過別的方式來滿足自己內心的需要。

如同大禹治水,要疏堵結合才能見效。孩子幾乎是不可能不看電視的,而且看電視對他的成長也並非有百害而無一利。家長要注意不放任孩子,不要讓他想看什麽就看什麽,以免他會盲目、隨意地找一些並不適合他的節目來看。不要讓孩子看太多複雜的成人節目,比如言情片、武打片、警匪片,因為孩子很難理解。有兩類節目較適合兒童去觀看,一類就是兒童文學,像一些兒童文學名著,童話改編的故事片、動畫片都是很好的;另一類就是知識類的,比如說大自然探險、動物世界、科學奧秘等節目對孩子也很有好處。讓孩子看這樣的電視節日,對他們的身心發展是很有益處的,因為兒童的觀察是一種直觀性的,年齡越小越不喜歡文字而喜歡畫麵。

此外,可以引導學齡兒童多看一些新聞時事節目。在調查中發現,有些孩子由於學習壓力過大,沒有時間看電視,也沒有時間看課外書,結果孩子生活貧乏,連一些最基本的常識都不知道。

甚至,家長還可以引導孩子看廣告。一個開放的世界,也是一個廣告的世界,廣告都會用藝術的、誇張的手法去展示自己產品美好的一麵。要提醒孩子不要盲從廣告消費,在看廣告時要引導孩子判斷哪些信息是正確的、有用的,用其利而防其弊,這樣才可謂是成熟的廣告教育。

一定跟孩子商定看電視的時間,並嚴格遵守。當然時間的規定應和孩子認真地協商,然後定一個規則,定了規則之後就不能夠違反,一定要說話算話。如果孩子違反了,要有懲罰措施。例如隻要超過了時間,那就以兩天不能看電視,或者一個星期不能看電視為懲罰。一定要讓孩子遵守規定,做到說話算話,讓孩子對自己負責。

許多年輕的家長會說,孩子由於年齡小,對於不讓他看電視的要求往往以哭鬧來對付,聽著孩子的哭聲,許多家長隻能“束手就擒”。其實,家長應該先申明規矩,如果孩子不遵守,就可以采取暫時冷落孩子的方法。孩子因為看不上電視吵鬧,首先應不理他,如果孩子任性地摔東西,就要嚴肅地警告他:損壞東西要賠,並且更長時間不許看電視。

當然,家長也要約束自己。要求孩子有節製地看電視,家長當然要以身作則。現實生活中確實有部分家長缺乏其他消遣愛好,將所有的空閑時間都花在看電視上,如果自己不分時間看電視,卻要求孩子少看、不看電視,這是很困難的。

最後,家長應該將孩子的活動盡量安排好,使孩子不必用電視來填補時間的空白。如起床、三餐、點心、就寢、午休、戶外活動、室內活動、講故事、搭積木時間以及和小朋友玩耍的時間等,要有規律,要讓孩子的生活充實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