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改革前的成就

從改革前的中國和印度同一時期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看,我們沒法證明中國的增長率比印度快許多。當然,自從1979年改革後情況發生了變化,中國經濟進入一段持續高速增長的輝煌時期。下一節中我們將談到改革後的經曆,但就改革前的時期而言,很難認為中國在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實際國民收入或國內生產總值上的確做得比印度好。

固然中國的官方統計數字宣稱改革前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也很高,像世界銀行等組織在發行的《世界發展報告》等文件中忠實地反映了這些統計數據。中國1960~1977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年增長率是5.1%,與之相比,印度同期的年增長率為1.3%。但這些數據與能得到的其他統計數據不一致,有時這種不一致就出現在同一份文件中。許多證據顯示,就是直到1979年改革時中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比同期的印度高,這個差距也不是特別大。

中國這一時期的真正成就在於盡管經濟增長緩慢,但它設法做了一些事,這些事不是隻有通過經濟的高增長才能夠做的。例如,盡管人均可得食品增長不多,但是長期營養不良狀況顯著地減少了;正如Judith Banister(1987)所寫的,"1977年人均年穀物產量與50年代末的產量大約相同:1955~1957年平均為301公斤,1975~1977年為305公斤”。營養不良狀況減少的原因在於廣泛的政府行為,包括再分配政策、營養支持,當然還有醫療保健(因為營養不良經常是由於寄生蟲和其他疾病所致)。

改革前中國在健康方麵的成就包括嬰兒和兒童死亡率的顯著下降以及壽命的明顯延長。到1981年,出生時的人均預期壽命估計已高達68歲(與之相比,印度是54歲),嬰兒死亡率是每千名出生兒37名死亡(印度是110名)。80年代健康和壽命上的進步是這些早期成就的延續而非新的起點。

之前已提過,中國在初級教育領域的突破,在70年代末開始的經濟改革之前已經發生。例如,人口普查的資料顯示,1982年15~19歲年齡組的識字率,男性已高達96%,女性85%(當時印度的相應數據為66%和43%)。80年代的發展繼續並鞏固了中國的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