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關愛你的機會

筱瀾今年12歲,已經懂得體貼爺爺奶奶了,爺爺奶奶累的時候,她給他們捶背,身體不好的時候,她懂得給他們倒開水,並且還學會了一些簡單的按摩方法,爺爺奶奶哪裏舍得讓她動手,生怕她累著了,燙著了。一旦她動手,爺爺奶奶趕緊自己動手做了,結果,筱瀾總是嘟起嘴,滿臉的不高興。

生活中,很多家長與筱瀾的爺爺奶奶一樣,隻知道一味地疼愛孩子,卻忽略了給孩子提供奉獻愛心的機會。其實,孩子學會關愛大人是一種對愛心的模仿,如果滿足了孩子的需要,讓孩子在關愛別人的過程中感到快樂,哪怕隻是一點點的關愛,也會給孩子帶來幫助別人、關愛別人的快樂和自信。如果家長不給孩子表現愛的機會,孩子就會覺得大人不信任他們,長此以往,他們就會喪失施愛的能力,變得隻知道索取,不知道給予了。

因此,家長不但要讓孩子懂得體會愛,還要讓孩子學會愛別人。要做到這一點,家長應該讓孩子學會表達愛,給孩子表示關愛的機會。

1.要讓孩子懂得關愛,家長應該學會適當地示弱

如果你總是在孩子麵前無所不能,那孩子成長的動力在哪裏?如果你總是不斷地照顧孩子,那麽孩子關心體貼別人的機會又在哪裏呢?因此,要想讓孩子懂得關愛別人,家長有時不妨在孩子麵前示弱,多問:“孩子,媽媽需要你,你能幫媽媽嗎?”讓孩子有機會來關心你,有能力來照顧你,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孩子就學會如何去關心和體貼他人了。

2.請求孩子幫助你,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很強大、很能幹

上樓時,你拎著東西,孩子卻要你抱,這時你是不是通常會抱起孩子,如果你這樣做覺得理所當然,孩子也會覺得這一切理所當然。下次上樓,孩子喊累時你可以也歪著身子說:“媽媽也有點累了。寶貝,你能拉著我上嗎?”而這時候,孩子多半會拉著你,你就故意走在後麵,讓孩子拉著往上走,一邊走還一邊說:“寶貝還真不錯,能拉著媽媽上樓,有孩子跟沒孩子真的不一樣。”孩子就會越來越起勁,再也不要你抱著上樓了。這樣不僅自己輕鬆了,還培養了孩子的英雄氣概。

又比如,你下班回到家很累,你可以對迎上來的孩子說:“媽媽好累啊,你幫媽媽拿拖鞋,再倒一杯水,好嗎?”孩子因為被需要而快樂,他聽了你的請求會急忙跑去給你拿拖鞋,再高高興興地去給你倒水,這時,你就應該端過來喝一口水,說:“寶貝都會給我倒水了,媽媽真高興啊。”

經常讓孩子幫你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能培養孩子對父母的關愛之心與責任感,對孩子的成長很有好處。

3.給孩子機會安慰你

即便是情緒不好,很多家長也總是在孩子麵前控製情緒,強顏歡笑,而內心卻很壓抑。實際上孩子是很敏感的,你壓抑的情緒他也會察覺,進而變得不快樂。

因此,如果你碰到不高興的事,可以跟孩子說:“媽媽現在有點不高興,你安慰安慰媽媽,好嗎?”孩子就會很懂事的地迎上來,你可以把頭靠在他身上,過一會兒,就說:“媽媽現在感覺好多了,謝謝寶貝。”孩子會很高興他能夠安慰你,而且,靠在孩子身上,對方還可以體驗到一種身體的交流,這樣的一種相互依賴的關係讓孩子能體會到一種成長,一種從內心保護媽媽的欲望。

4.教孩子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對親人的愛

通過語言表達愛是中國人最不擅長的一種方式,我們很難將“喜歡”和“愛”掛在嘴邊。但是通過語言表達的愛是最直觀的一種方式,像大兔子和小兔子的故事一樣,兩隻兔子為了表達自己愛對方有多深而展開了一連串的對話,相信這樣的對話會深深地感動許多家長和孩子。我們在實際的生活中,不妨也和孩子“甜言蜜語”一番,讓大家感受到對方對自己濃濃的愛意。

5.鼓勵孩子用行為表達關愛之情

在平時的生活裏,家長要教會孩子用自己的行為來表示出對他人的關心。比如,我們可以這樣說:“爸爸下班回來了,工作了一天特別辛苦,趕快幫他拿雙拖鞋。”“今天媽媽幫你準備你最愛吃的飯菜,趕快去謝謝她。”“奶奶每天都幫你收拾房間,今天你是不是幫奶奶收拾一下?”“老師每天給同學們上課、批改作業多辛苦,你幫過老師的忙嗎?”這些鼓勵和指導性的話可以幫助孩子表達自己或喜歡或感謝的心情。當然,除了這些話之外,父母更要以身作則,例如,給下班的愛人倒杯水、陪長輩聊天等。

6.利用節日的氛圍啟發孩子表達愛

節日是一個很好的教會孩子表達愛的機會,父母可以利用各種各樣的節日,比如:親人的生日、父親節、母親節、教師節、婦女節等,在這些特殊的日子裏,父母可以讓孩子感受到愛並表達自己的愛。

父母可以教孩子親手做一件小禮物送給他人,也可以寫一段或者說一段感謝的話,無論通過什麽方式,隻要讓孩子真切地表達出來就說明成功了。

如果父母能夠通過生活中的小事引導和鼓勵孩子,那麽表達愛就會成為一種習慣,孩子會慢慢用自己的語言和行為去實施愛意,去表達自己的關心與體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