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主見是實現自我的關鍵

現實生活中,那些富有影響力的人,通常既能為人著想,又有自己的主見。沒有主見、做事猶豫不決是一種性格上的缺陷,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首先,那些沒有主見的孩子,在心理上是自卑的,即對自己的知識、能力、才華等作出過低的評價,進而否定自我。自卑的人在交往中,雖有良好的願望,但是總怕被別人輕視和拒絕,因而對自己沒有信心,很想得到別人的肯定,卻又常常敏感地把別人的不快歸為自己的不當。所以總一味地責備自己,討好別人。

其次,沒有主見的孩子因為對自己沒有信心,所以對某些事情難以下決定,總喜歡瞻前顧後,猶豫不決,容易受他人影響。

再次,沒有主見的孩子遇事優柔寡斷,拿不定主意,是意誌薄弱的表現。他們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往往要經過反複比較,反複動搖,結果錯過了成功的時機,最後一無所獲。

最後,沒有主見的孩子的口頭禪是“我再想想”“我先問問媽媽”“我不知道對不對”,也正因為如此,很多人不喜歡與沒有主見的人交往。

總之,一個人遇事反反複複,猶豫不決,總是拿不定主意,是意誌薄弱的表現,它直接影響著一個人選擇能力的形成,而選擇能力的強弱又對個人的成功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每個人都是在各種各樣的選擇中度過人生的每一步的,其中,有些選擇會直接影響自己或他人一生的命運,而優柔寡斷、猶豫不決,正是選擇的大敵。

孩子將來要獨立麵對紛繁複雜的社會,身邊不會再有大人的話可聽,而自己又拿不定主意,那肯定會誤事的。因此家長要盡早教會孩子有主見,教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鍛煉他們“拍板”的能力。

曉曉今年5歲了,無論在幼兒園還是鄰裏間,大家都誇她是個乖巧、聽話的好孩子。在家裏,大人讓她做什麽,她就做什麽,讓她怎麽做,她就怎麽做,表現得十分聽話;和小朋友一起玩時,曉曉也總是按別人的意願做事,順從別人的領導,很少有自己的想法。剛開始的時候,家長們覺得非常欣慰,因為孩子這樣的表現,讓他們省了不少心。但最近曉曉的爸爸媽媽從老師那裏了解到:當老師教會一種解題方法時,孩子從不會嚐試用其他的方法去解決。這讓曉曉的爸爸媽媽非常擔心。

是呀,孩子聽話、乖巧可以省去父母許多擔心,而且不用操心他們在外麵和小朋友鬧矛盾。但如果孩子表現得過於順從,凡事沒有主見,總是模仿別人,就不是一種好現象了,這對孩子今後個性的健康發展是不利的。

解決這個問題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給孩子“無條件的關注和愛”,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孩子之所以時時處處要詢問媽媽,就是希望自己表現得更好,他想討父母的歡心,想做得更“正確”,想盡力做個“好孩子”,卻不料自己做“好孩子”的努力,反倒讓媽媽生氣了,這就會讓孩子左右為難。因此,隻有讓孩子感到自己無論做得好還是不好,父母都是愛他的,即便做了錯事,父母也不會怪罪他,他才敢去嚐試自己的方式。有了成功的經驗,孩子自然會越來越有主見。

1.讓孩子做主,並獲得成功的機會

一位媽媽曾這樣介紹她培養女兒有主見的方法:

女兒從幼兒園一直到上小學,她的事情都是我包辦,她樂得逍遙自在。可是,在學校這個大集體裏,孩子的弱點很快就顯現出來了,老師說什麽,她就做什麽,同學講什麽,她也就信什麽。

為了讓女兒對事情有自己的見解,我為她提供了許多實習的機會。買衣服時,讓她自己選擇款式、顏色;買書包時,無論是米奇卡通公主係列的,還是史努比減負係列,都由她自己決定;買文具、課外書等都是如此。

開始時,她動不動就問我哪一種更好,我會告訴她:“自己的事情自己決定,自己喜歡哪一種就要哪一種。”

就這樣從買東西開始,女兒漸漸有了自己的主意。每當我們母女倆的意見不同時,她都會對我說:“媽媽,我認為我選的這個樣式比較好,因為……”而且還會像個小專家似的說得頭頭是道。

可見,要想培養孩子有主見的個性,媽媽就應該給孩子提供更多自己作主的機會。

(1)吃的自主。在不影響孩子飲食均衡的情況下,媽媽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吃什麽。例如飯後吃水果時,媽媽不必強迫孩子今天吃蘋果,明天吃香蕉,而讓孩子自己挑選。

(2)穿的自主。媽媽帶孩子外出玩耍時,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讓孩子自己決定穿什麽衣服,切忌隨自己喜好而不顧孩子的感受。

(3)玩的自主。不少孩子在玩遊戲時,並不想讓成人教給他們遊戲規則,更願意自己決定遊戲的方式,並體驗其中的樂趣。媽媽可讓孩子自己選擇玩具和玩的方法,這樣做可以極大滿足孩子的自主意識,幫助他成為一個有主見的人。

2.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個人對自身力量的認識和充分估計。它是自我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的孩子看不到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於什麽都不行,總覺得不如別人,對自己力量的認識和可能達到的成就估計很膚淺,不穩定,完全聽從別人的評價。因此,無論什麽時候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

3.不要讓孩子覺得家長的回答是唯一的標準答案

開啟、激活孩子的大腦需要家長的耐心,麵對孩子一次次的詢問,家長可表現得“無知”一些,讓孩子立即從家長那兒得到正確答案的欲望被延遲。如可以這樣反問孩子:“你想怎麽做?”或者多給他幾個答案讓他去選擇:“喝水可以用杯子喝,也可以用碗喝,還可以用嘴對著瓶子喝,你想怎麽喝?”

4.提高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

我們一般會按自己的喜愛和厭惡來判斷人和事物的是與非。分辨能力差的孩子往往會看別人怎樣做,自己就跟著別人學,難免會變得沒有主見。所以要讓孩子逐步認識到自己行為的是與非,從而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5.讓孩子有參與的機會

孩子做事缺乏主見,通常與家長缺乏和孩子的溝通,做事武斷,不注意尊重孩子的要求有關。因此,家長應該給孩子充分表達自己願望的機會,給孩子獨立思考的機會。

6.為孩子提供及時的幫助

讓孩子有主見並不是鼓勵他去盲目地做事情,而是讓孩子在掌握事情發展趨勢的情況下再去做事情。因此,在孩子進行重大決定時,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收集資料,分析情況,這有助於孩子科學地進行選擇。

如果孩子平時自主性很差,家長也可以和他一起分析各種結果的利弊,使孩子明確選擇的目的。如果孩子平時就很有主見,家長則可以讓他自主完成選擇。當然,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具有不同的自主能力,家長把握的尺度也應該不一樣。

7.讓孩子學會說“不”

一位媽媽曾寫下了下麵一段話:

我慢慢意識到,兒子已經是大孩子了,應該有自己的想法了。於是,找了一個合適的時間,我開始與孩子聊天。

“如果你吃飽了,媽媽還讓你吃飯,你會怎麽做?”我問孩子。

“我告訴媽媽我已經吃飽了,不吃了。”孩子說。

“如果你正在寫作業,媽媽過來和你聊天,你會怎麽做?”

“我會告訴媽媽我正在寫作業,請不要打擾我。”孩子認真地說。

“兒子,今天你的回答都很對,都很精彩。你要記住,不要盲目地相信大人,有自己的想法就要大膽地說出來,大人們不會因為你的拒絕而不喜歡你,相反,我們會認為你是一個很有主見的孩子。”

後來的很多事情都證明,我鼓勵孩子學會說“不”是正確的。

從此以後,孩子變得不再盲從。

一個不懂得拒絕別人的孩子,在別人眼裏永遠都是唯唯諾諾、沒有想法的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媽媽要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敢於對別人不合理的要求說“不”。

當然,值得注意的是,培養孩子有主見並不是讓孩子不聽勸告、一意孤行,而是希望孩子在麵臨選擇時,保持清醒的頭腦,不人雲亦雲,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這樣,可以有效避免或減少成長過程中一些不必要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