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礦產資源儲備與開發現狀

一、石油與天然氣

印度尼西亞為東南亞唯一的歐佩克石油生產國,石油和天然氣為印度尼西亞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占政府收入的24%,油氣出口收入占印度尼西亞出口總收入的15%。

印度尼西亞是世界重要的油氣資源國,全國約有60個大小不等的沉積盆地,具有油氣遠景的陸上盆地麵積為80萬平方千米,海上盆地麵積150萬平方千米。已經發現340多個油田和54個氣田。據美國《油氣雜誌》最新統計顯示,截至2008年底,印度尼西亞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5.99億噸,占世界總儲量的0.3%,居世界第25位,石油主要分布在蘇門答臘、爪哇、加裏曼丹和巴布亞。

較大的油田有中蘇門答臘的Minas、Duri和Bangko油田,蘇門答臘東南海上的Cinta和Rama油田、東加裏曼丹的Bunyu Handi和Bakapai油田,西爪哇海上的Arjuna和Arim-bi油田等。其中兩個最大的油田米納司(Minas)和杜裏(Duri)油田,位於蘇門答臘島東部沿海。兩大油田在二戰前發現,20世紀50年代才開始出產原油,到1963年兩大油田生產的石油就占印尼石油產量的50%。這兩個油田由美國雪佛龍公司經營,均為成熟油田,近年來石油產量逐年下降。近年在爪哇東部和中部的熾布(Cepu)區塊也發現了大油田,埃克森美孚公司等參與了熾布區塊的勘探。經過近年的協商,2006年3月埃克森美孚公司與印度尼西亞國營石油公司PT Pertamina簽署了開發熾布油田的協議,每個公司擁有該項目45%的權益,剩餘10%為印度尼西亞政府擁有。估計熾布區塊石油可采儲量為6億桶,該項目2008年投產後,高峰產量為18萬桶/日。在印尼最近一輪石油勘探對外招標中,一批印尼公司和埃克森美孚、菲利普斯等外國公司中標。雖然有多個上述正在執行的勘探項目,但這些項目均未獲得足夠的新發現來彌補老油田產量下降。

印度尼西亞為亞洲第二大石油生產國,石油產量居世界第20位。印尼的石油生產在1976年達到頂峰,並且持續了近20年時間,1995年因油田老化且缺乏投資,產量開始下降。印尼目前石油日產量不足100萬桶,日消費量120萬桶。印度尼西亞石油主要產自西部盆地,自2000年由於成熟油田產量自然遞減,印度尼西亞石油產量不斷下降,2006年石油產量為4990萬噸,比2005年下降5.8%,2007年為4740萬噸,比2006年下降5.0%,比2000年下降33.7%。2008年為4910萬噸。

印度尼西亞為亞洲重要的石油出口國,2006年石油出口收入為153.3億美元,占其出口總收入的15.6%。2006年石油出口量為52.7萬桶/日,其中原油出口量為30.13萬桶/日,主要出口到亞太地區的日本為10.97萬桶/日,占原油出口量的36.4%,韓國為6.21萬桶/日,占原油出口量的20.6%,澳大利亞為5.04萬桶/日,占原油出口量的16.7%,美國為1.57萬桶/日,占原油出口量的5.2%。

印尼國營石油公司在石油上遊領域的對外開放正在擴大,投資印尼石油業的外商包括雪佛龍、BP、埃克森美孚、道達爾等。但印尼國營石油公司仍在該國石油下遊占主導,該國8個煉油廠均由印尼國營石油公司經營。

印尼共有8家煉油廠,日煉油能力100萬桶,煉油廠分布在爪哇、加裏曼丹等地。產品主要有燃料油、潤滑油以及其他油基產品。總體講,品種太少,不能滿足國內消費,柴油和航空油相當一部分要靠進口。印尼國內最大的三個煉油廠分別是:位於中爪哇的芝拉紮(Cilacap)煉油廠,位於加裏曼丹的巴厘巴板(Balikpapan)煉油廠和位於爪哇的巴龍安(Ba-longan)煉油廠,三家煉油廠每天的石油加工能力分別為34.8萬桶、24.09萬桶和12.5萬桶。印尼政府正在計劃新建、改造和擴建煉油廠,提高煉油廠的設備和現代化程度。其中,巴厘巴板煉油廠2014年完成擴建以後每天將增加產能4萬桶。另外,巴龍安煉油廠、芝拉紮煉油廠以及廖內島的杜班(Tuban)煉油廠也將於2014年完成擴建項目,屆時三家煉油廠每天將分別增產20萬桶、6.2萬桶和20萬桶。而印尼在巨港的Plaju煉油廠在2012年完成擴建工程,擴建後每天產能將增加2.05萬桶。印尼還試圖吸引外國投資者來印尼建造新的煉油廠以滿足國內需求。由沙特的Al-Banader國際集團(40%)、中國國家電力設備公司(40%)和印尼PT In-tanjaya Agromegah Abadi(20%)三方合資成立的PTKilangMinyak Intan Nusantara公司在印尼投資60億美元建設兩座煉油廠,於2005年建成投產,原油煉製能力為30萬桶/天。這兩座煉油廠主要加工沙特原油,煉油產品主要出口至中國市場。美國和沙特企業聯合投資位於南蘇拉威西島的巴裏一巴裏(Pare-Pare)煉油廠,預計2010年建成,日煉油能力30萬桶。由Pertimina與伊朗國家石油公司、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合資興建的萬丹煉油廠總投資780萬美元,將於2015年建成投產,日原油加工能力為15萬桶。

由於印度尼西亞已經成為石油淨進口國,因此其在世界能源市場上的未來取決於其作為天然氣生產國的潛力。印度尼西亞的天然氣儲量是其石油儲量的3倍,截至2007年底,印度尼西亞天然氣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26589.66億立方米,占世界總儲量的1.5%,居世界第13位。印尼大部分天然氣資源位於北蘇門答臘省的Aceh和阿倫天然氣田、東加裏曼丹陸上和海上氣田、東爪畦Kangean海洋區塊、巴布亞的一些區塊。

印度尼西亞為亞洲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2006年產量為693億立方米,比2005年增長0.9%。2007年產量為667億立方米,比2006年下降3.8%,居世界第10位。2008年印尼的天然氣產量為697億立方米,約占世界總產量2.7%。印尼原為世界最大的液化天然氣(LNG)出口國,年出口量為3600萬噸。這一出口水平使印度尼西亞占領了世界市場20%的份額,在亞太市場上則占據了35%的份額。兩個最大的LNG處理廠為阿倫(Arun)和邦坦(Bontang)。印尼天然氣產量近年也不斷下降,現是世界第二大LNG出口國。為了彌補產量下降,印尼不斷加強天然氣勘探,努力增加天然氣產量,滿足長期LNG供應合同需求和國內需求,目前有幾個在建的新項目,其中在西巴布亞島的東固(Tangguh)LNG廠已初具規模。

印尼天然氣大部分是作為液化天然氣出口,但近年國內天然氣消費量逐年上升,2000年國內的天然氣產量60%供出口,40%國內消費,但到2008年年底,國內消費上升到占63%,其餘37%供出口。印尼液化天然氣出口量約68%流向日本,19%流向韓國,剩餘的流向中國台灣省。印尼2006年LNG出口量為295.7億立方米,占世界LNG總出口量的14.0%,主要出口到日本(186.0億立方米)、韓國(87.2億立方米)和中國台灣(42.5億立方米)。2007年LNG出口量為277.4億立方米,占世界LNG總出口量的12.3%,居世界第2位,主要出口到日本(180.7億立方米)、韓國(51.2億立方米)和中國台灣(45.5億立方米),此外還有少量出口到中國香港和澳大利亞、美國等地。2008年印尼液化天然氣(LNG)出口總量268.5億立方米,仍然主要流向中國台灣地區和日本、韓國。其中出口到中國台灣地區40億立方米日本187.9億立方米,韓國40.6億立方米,當前印尼在全球LNG出口市場上的份額正在逐步被阿曼、卡塔爾、俄羅斯和澳大利亞等國家所擠占。

二、其他礦產

盡管礦產品價格高漲,近幾年裏,印尼卻幾乎沒有新的礦區投產,因此礦產量提高有限,但印尼錫、煤、鎳、金、銀等礦產產量居世界前列。

據美國能源署統計,印尼是世界第四大煤炭儲藏國。印尼的煤炭資源將來有可能取代石油和天然氣,成為印尼的主要能源,同時在未來10年內,印尼煤炭出口量仍可能上升。印尼煤炭資源豐富,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電用煤炭出口國之一。目前已經探明的煤炭儲量為53億噸,根據預測,印尼煤炭遠景儲量可達190億噸,占全球煤炭儲備量的3%左右,可開采150年。印尼已探明煤炭儲量主要分布在蘇門答臘和加裏曼丹兩島,特別是集中在蘇門答臘島的中部和南部以及加裏曼丹島的中部、東部和南部。從褐煤到無煙煤,印尼煤炭品種齊全,當地的火山活動更是提高了褐煤的品質。此外,印尼的煤礦多為露天礦,具有埋藏淺、煤層厚、開采方便等產業優勢。煤炭業最近10年年平均增長速度達到15%,2003年煤炭產量達到1.14億噸,2004年1.32億噸,2005年1.51億噸,2006年和2007年分別達到1.81億噸和2.15億噸,2008年印尼煤炭產量上升到2.39億噸,比2007年增加8.84%,2009年煤炭生產為2.54億噸,2010年共生產3.25億噸煤炭,2011年印尼煤炭產量為3.35億~3.50億噸。煤產量的提高主要來自現有幾個大礦區產量的增加。礦區主要分布在蘇門答臘和加裏曼丹兩島,其中蘇門答臘占67%,加裏曼丹占31%,煤礦99%為露天礦。但隨著近年來開采量增加,露天煤礦的麵積逐漸縮小,未來開采深度和難度將逐漸增加。印尼煤炭生產企業正努力提高產能,一些新的煤炭企業紛紛成立,這將有助於印尼煤炭年產量的提高。印尼全國有164家煤礦企業,其中34家擁有煤礦開采權,129家擁有煤礦代理人委托書,還有一家為印尼的國營煤礦企業Bukit Asam公司。擁有煤礦開采權10家企業的煤炭產量占印尼煤炭產量的80%。

阿達羅(Adaro)和卡爾蒂姆·普裏馬公司(Kahim Prima)是印尼最大的兩家煤炭企業,年產量均在2000萬噸以上。吉代闊·加壓·阿貢(Kideco Jaya Agung)公司和阿魯特明公司(Arutmin)是第三和第四大煤炭生產商。印度尼西亞也是一個煤炭出口量不斷增加的大國,印尼煤炭2/3出口到中國台灣、香港地區和日本、韓國,1/3供國內發電廠發電。1988年印度尼西亞僅出口了450萬噸煤炭,14年後,印度尼西亞於2002年出口7500萬噸煤炭。印度尼西亞煤炭出口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其煤炭生產成本低,距市場近,運費較低,另外印度尼西亞煤炭質量好,具有高水分、低灰分、低硫分、高揮發等特性。

2007年印尼生產的2.15億噸煤炭中,國內需求5200萬噸,1.63億噸供出口,煤炭出口收入大約達到70億美元。2008年產出的2.34億噸煤炭當中,用於印尼國內的僅占5500萬噸,其他1.79億噸供出口市場。

2009年印尼煤炭產量2.54億噸,國內需求為5600萬噸。在2010年3.25億噸煤炭產量中2.65億噸用於出口,創匯187.3億美元,6000萬噸用作國內企業的生產消費。2011年印尼煤炭產量預計為3.35億~3.50億噸,而出口將達到2.70億2.85億噸。據印尼能源礦產部預計,到2025年,印尼煤炭產量將達到4.05億噸,其中2/3以上將用於出口創匯。印尼於2005年超過澳大利亞,成為全球電站用煤的最大出口國,根據2005—2006年世界煤炭貿易數據,印尼出口的煤炭占世界煤炭貿易量的25%。印尼2009年頒布實施的新《礦產和煤炭法》及隨後陸續頒布實施的有關政府條例,是從事煤炭勘探開發等活動的最主要法律法規。因本國資金匱乏,印尼總體上對外資進入其能源礦產領域持開放態度,但也設定了一些限製。特別是隨著印尼兩期1000萬千瓦電站項目陸續建成發電,印尼國內對煤炭的需求將持續增長。據測算,每生產1000萬千瓦電力需消耗4000萬噸煤炭。鑒此,印尼政府近來強調煤炭生產須優先滿足國內需求,然後才可考慮出口。為抑製煤炭出口過快增長,確保國內市場供應,印尼政府限定2009~2025年間每年的出口量均在1.5億噸左右,並從2005年12月25日開始,對煤炭出口加收5%的煤炭出口稅。該項政策實施後受到煤炭出口商的強烈反對,也削弱了印尼煤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該項稅收政策原本打算抑製煤炭出口增長,但事實上印度尼西亞煤炭出口量卻大幅攀升。由於政策實施的效果不明顯,加上煤炭出口商的強烈反對,政府對該政策進行了調整,2006年9月13日,政府取消了該項關稅,該關稅實施隻維持不到1年的時間。但由於印尼國內對燃煤需求劇增,印尼政府於2010年起重新限製煤炭出口,當年價格上漲40%。

印尼金礦資源儲量約191萬噸,探明儲量3200噸,居世界第五位。金銀的開采在印度尼西亞有著久遠的曆史。黃金的產量一直在快速增長,1999年的金產量增加了11%,金產量達155噸,居世界第六位。2004年產量193噸,出口金錠790千克。主要經營公司有印尼國營礦業公司,PT Newmont Nusa Tenggara、PT Freeport In-donesia Company、PT. Aneka Tambang、PT. Newmont Minahasa等5家公司。2005年產金103.3噸,2007年金產量117.9噸。印尼黃金主要產自巴布亞省的格拉斯貝格、艾斯伯格兩座礦山和中加裏曼丹省的一些礦山以及西努沙登加拉省的鬆巴哇島礦區等。

印尼銅礦主要分布在巴布亞島的Grassberg、Inter-Mediate ore-Zone和Big Gossan地區、北蘇拉威西島的哥倫達洛省。印尼是世界銅資源大國,資源儲量約6600萬噸,探明儲量為4100萬噸,占世界總量的7.1%,列世界第二位。1999年銅產量79.03萬噸,2004年產量280萬噸,2007年印尼的銅產量179.7萬噸。由於印尼幾家大型銅礦開采商產量萎縮,2010年全國銅產量預計為101.6949萬噸,2011年64.4098萬噸,均明顯下降。由於印尼國內至今還沒有冶煉銅的能力,所以開采出來的銅礦石未經加工就全部出口海外,1999年出口48.50萬噸,居世界第二位,2004年出口約180萬噸,2007年銅礦出口值達到79億美元。印尼銅礦開采基本上被外國公司或合資企業所控製。美資占80%的印尼自由港公司(PT FreeportIndonesia Com-pany)是印尼最大的銅業公司,其礦區在巴布亞島。其次是美、日和印尼各占45%,35%和20%股份的紐蒙公司(PTNewmont Nusa Tenggara,簡稱NNT),礦區在西努沙登加拉島。

印尼錫礦主要分布在西部的邦加勿裏洞、井裏汶島以及蘇門答臘島的東海岸地區,資源儲量146萬噸,已探明儲量約46萬噸。其中邦加—勿裏洞島是印尼錫礦開采中心。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資料,2007年印尼錫儲量約80萬噸,占世界總量的13.1%,列世界第三位。目前,經營錫礦開采和加工的企業主要有印尼國營錫業有限公司(PT Tambang Timah Tbk)(印尼政府持有65%的股份)和PTKoba Tin(馬來西亞冶煉公司擁有75%的股權)兩家公司。其中印尼國營錫業有限公司的產量占國內總產量的80%以上,是國內最大同時也是世界第二大的錫礦生產商,2008年營業收入達到9.08萬億盾,2009年由於全球錫礦需求減少,價格下跌,該公司收入降為7.6萬億盾(約7.98億美元)。印尼是繼中國之後全球第二大錫生產國,是世界最大的錫礦出口國。印尼成品錫6%在國內銷售,其餘94%出口,主要出口目的地:美國20%,日本19%,英國14%,韓國12%,中國10%,法國8.5%。根據印尼貿易部的統計,2005年產錫6.94萬噸,2007年印尼錫產量達到9.3735噸,總值13.54億美元,已達世界總需求的40%,2006年精煉錫出口12.5萬噸,2007年印尼的精煉錫出口量下降到8.63萬噸,錫礦出口收入達到12億美元。2008年的錫產量8.4356萬噸,沒有達到預期的10萬噸。預計2009年錫產量將較2008年增加47%至10.5萬噸。印尼錫礦主要問題是,在邦加島—勿裏洞島幾個世紀的錫開采已經破壞了當地的環境,加上走私和非法開采嚴重,促使政府在2002年禁止出口錫礦石。從2009年開始印尼政府對錫生產實施新的限製措施,將錫年產量限製在10萬噸以下,以保證合理的開采,市場的供應以及減少在主要錫礦區的環境破壞,同時政府加大了對邦加一勿裏洞地區非法采礦的打擊力度。

印尼鎳礦資源儲量約13億噸,探明儲量6億噸,約占世界總量的5.2%,居世界第8位。主要分布在馬露古群島、南蘇拉威西省、東加裏曼丹省和巴布亞島。2003年鎳礦石產量436.6萬噸,2004年439.5萬噸,出口約325萬噸。2005年產鎳370.7萬噸,2007年鎳礦出口達到23億美元。2008年產鎳657.2萬噸,2009年鎳礦生產指標為1085萬噸。目前,主要由印尼國營礦業公司PT AnekaTambang Tbk和加拿大的PT International Nickel Indonesia(INCO)公司經營。由於冶煉技術和設備的缺乏,印尼國內對鎳礦需求很少,對鎳產品的需求則從國外進口如中國、日本和美國。印尼現存的大型鎳項目有:法國埃赫曼的Weda Bay項目,位於Halmahera島,至2013年將每年生產6萬噸鎳;澳大利亞力拓的蘇拉威西(Sulawesi)項目,位於蘇拉威西島,自2015年起每年將生產4.6萬噸鎳;印尼PT Inco的蘇拉威西項目,通過建電廠等增加鎳產量至每年9萬噸。印度尼西亞國營多種礦業公司(PT.Antam)2009年5月5日發布消息,尋找合作夥伴,共同開發位於馬魯古省哈馬赫拉(Halma-hera)地區的鎳礦。根據一項可行性研究報告顯示,這項工程將耗資18億美元。此前多種礦業曾和澳大利亞礦業巨頭必和必拓礦業集團(BHP Biliton)合作開發哈馬赫拉的鎳礦,但後來必和必拓出售了該項目大部分股份,因此多種礦業開始尋找新的合作夥伴。

印尼鐵礦主要分布在爪哇島南部沿海,西蘇門答臘、南加裏曼丹和南蘇拉威西,總儲量為21億噸,但基本沒有大規模開采。目前,從事鐵礦生產的主要有印尼國營礦業公司和印尼鐵礦砂公司,年產量僅幾百萬噸。印尼鐵礦不出口,主要滿足國內需求。國營KrakatauSteel 1989年進口200萬噸高品位的鐵礦石。鐵礦是鋼鐵工業主要原料,2006年印尼鋼鐵總產量702萬噸,比2005年增長

3.64%。2006年印尼共進口210萬噸鋼材,比增10.52%,主要為國內無法生產的、特別是汽車、電子工業所需的特種鋼材。2007年印尼政府將工作重點放在增加國內產能、減少對進口的依賴上。為此,工業部特撥資金對全國鐵礦石開采進行調查。國營鋼鐵生產企業PTKrakatau Steel也投資5000萬美元,在2010年前在南加裏曼丹建成新的鐵礦石加工廠,設計產能為400萬噸/年。印度尼西亞的鐵砂主要蘊藏在中爪哇的芝拉紮一帶。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開采鐵砂,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鐵砂生產才恢複增長,1999年產量達48.7萬噸。由於印度尼西亞沒有專門的鐵砂冶煉設備,所以開采出來的鐵砂都出口。印尼鋼鐵工業年產量達600萬噸以上,對鐵砂的需求每年達1000萬~1500萬噸,但現有的鐵砂儲備隻能滿足30%的需求。印尼鋼鐵業界希望,印尼政府能提早實施鐵砂出口禁令,或者征收鐵砂出口稅來減少大規模的鐵砂開采和出口。印尼政府已計劃自2014年起將禁止鐵砂出口,要求鐵砂必須在國內加工,以保證國內鋼鐵工業的原料供應,支持國內工業提高競爭力。

印尼鋁土礦儲量2400萬噸,資源量約2億多噸,其中85%分布在西加裏曼丹,其餘15%分布在廖內群島中的賓淡島及其周圍小島上。由於西加裏曼丹地理位置偏遠,基礎設施又不足,所以那裏的鋁土礦至今尚未得到大規模開發。目前隻有賓淡島及周圍島嶼上的鋁土礦得到較好開發。鋁土礦主要由印尼國營礦業公司P.T. Aneka Tambang TBK進行開采工作,開采地點主要在廖內省賓淡島和西加裏曼丹省。2004年產量為133萬噸,出口110萬噸。2005年鋁土礦產量為144.2萬噸。2009年1~6月,鋁土礦產量100萬噸,隻完成全年生產指標1008萬噸的9.9%。印尼國內對鋁土礦的需求量很少,國內鋁材加工的唯一生產商是印尼阿薩漢鋁業公司(P.T Indonesia Asahan Aluminium),政府擁有該公司41.12%的股權,其合作夥伴是一家日本公司,擁有公司58.88%的股權,股權期限到2013年為止。該公司2009年生產25.4萬噸鋁條,營業額3.94億美元,獲得淨利6600萬美元。公司2007年營業額曾高達6.5億美元,而最高淨利是2005年創下的1.57億美元。該公司每年從澳大利亞進口36萬噸鋁材進行加工。

礦業對印尼經濟、社會作出了多方麵的貢獻。首先,礦業公司向政府繳納公司所得稅、礦區使用費等,為各級政府帶來了財政收入;其次,礦業產值是國內生產總值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為擴大出口做出貢獻;再次,礦區開采需要大量勞動力,為地方創造了就業,改善了從業人員的經濟條件;另外,礦業創造的經濟社會帶動效應呈幾何倍數,據印尼大學一項調查顯示,印尼三家大型礦業公司——Inco、Kaltm Prima Coal、Freeport通過其采礦作業創造的間接就業機會分別是直接就業機會的39.1倍、12倍和31.6倍。同時,礦區開發也加快了邊遠地區的開發和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