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要懂得“感恩”

自古以來,我國就有“羊跪乳,鴉反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感恩文化,然而,即便是“感恩”文化被廣泛宣傳的今天,很多孩子對於“感恩”的內涵還是相當的陌生。更多的孩子在抱怨家長沒有辦法給自己提供好的生活,不能給自己買時尚、前衛的衣服,不夠體諒自己。以下這個場景在我們的生活中並不鮮見。

劉宏的媽媽找到心理醫生,她對心理醫生說,自己的孩子沉迷於網絡,不聽勸告,不思選取,眼看著就要上高三了,當媽媽的急得不行,可劉宏依然故我,每天一放學就跑到網吧上網。

為了劉宏的學習,媽媽從農村來到城裏賣菜,為了能給劉宏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她特地在學校附近租了一套房子專門照顧劉宏。每天早上,媽媽煮好飯,一大早就出去賣菜,中午劉宏在學校吃,下午放學回家,媽媽已經把晚飯準備好了。晚上,她還特地給劉宏準備夜宵。可是,劉宏對此從未表示過感激,沒有說過一句感謝的話。這還不算,最讓媽媽傷心、失望的是,劉宏自從迷上網絡之後,學習成績直線下滑,聽不進任何勸告,眼看就要進入高三了,可他居然一點都不著急。

期中考試後,班主任找到劉宏的媽媽,告訴她,劉宏的成績又下滑了好幾名,希望家長能積極配合。那天,劉宏放學回家,媽媽想跟兒子談談,可是,剛一開口,兒子就嚷道:“別說了,什麽都別說了,別每天用成績來煩我,我不想見到你,滾!”

聽著兒子沒有人情味的話,媽媽愣住了,立即流下了傷心的眼淚。

這樣的故事讓人心寒。為什麽家長在孩子麵前謹小慎微,當牛做馬,成了孩子的奴仆,非但沒有打動孩子、得到孩子的感激和體諒,反而還讓他生出反感之心?為什麽這些孩子對家長的百般疼愛反應淡漠、表現麻木呢?為什麽這些孩子總是認為家長對自己的好是理所應當的呢?這一切都源於孩子缺乏感恩的心。

那麽,到底是什麽使孩子失去了感恩之心呢?首先要反思的是家長的教育方式。

常常可以見到這樣的場麵:孩子放學一出校門,把書包往家長手中一扔,自己便去玩了;每年新生入學時,大學校園裏隨處可見扛著行李吃力前行的父親,母親則迫不及待地幫孩子拾掇好宿舍的一切……

現在許多孩子的家長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希望孩子比自己當年生活得好。因此,這些家長們會盡一切努力為子女爭取優越條件,寧願苦自己也不能苦孩子,為孩子包辦一切,精心嗬護。實際上,在如此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感受到的不是愛,更多的是一種物質上的關懷。長此以往,孩子們不會懂得愛的可貴,對於被愛逐漸麻木,習慣以自我為中心,更談不上感恩他人了。

與此同時,家長很少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孩子不理解家長對自己所付出的辛苦,理所當然地認為這些都是家長應該做的。孩子們習慣於享受來自家長單方麵的付出,他們根本沒有途徑和機會學會知恩和感恩,長此以往,造成感恩心理的缺失也就不足為奇了。

傳統教育觀點認為,孩子應“先成人,後成才”。但是現階段以分數為標準的教育模式,使得家長幾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孩子的學習當中,對孩子進行“填鴨式”的知識教育,並且不斷告訴孩子隻要學習好就是對家長最好的回報,從而忽略了傳統美德的教育。這就導致孩子對除學習以外的事情缺乏感受力,更無法學會感恩。

那麽,怎樣讓孩子學會感恩呢?

1.家長要心懷感恩

感恩是一種內心的感受,希望孩子學會感恩,家長自己需常存感恩之心,感謝生活讓自己有機會做家長,發自內心地欣賞孩子並表達出來。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該做到,得到別人的幫助時要表示感謝,多感恩生活,少抱怨。隻有心懷感恩的家長,才能培養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2.讓孩子養成感恩的習慣

感恩是一種表達的習慣和能力。從孩子會說話時就開始教他(她)說“謝謝”,家長、家長和孩子之間常表達欣賞、讚美、感謝,形成表達感謝的良好氛圍。

3.家庭成員間應互相表達感謝之情

可形成一些家庭儀式,在節日、生日、紀念日時互贈禮物、卡片,這裏包括家長的生日、結婚紀念日等,讓孩子意識到自己不是家庭唯一的關愛中心,家長也需要被愛。

4.讓孩子體味辛苦

感恩的反麵是將所獲得的一切看做是理所應當。在為孩子付出時,可適當讓孩子知道其中的辛苦。對於孩子所付出的點滴努力,也要給予充分肯定。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讓孩子知道自己想要的東西要付出努力才能得到,而不是孩子要什麽家長就給什麽。

家長針對年齡特點,選擇性地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了解家庭建設中的大事、難事,讓其適當吃些苦,多一些親身體驗。如果體驗不到家長的辛苦,光知道向家長索取,孩子對自己擁有和享受的一切很容易認為是理所當然的,難以產生感恩之心。

5.適時地表揚孩子

例如,當孩子主動幫忙時,家長要誠摯地表揚:“真不錯,你幫了我一個大忙。”當孩子參加助人活動回來時,也別忘了說一聲“辛苦了”。

很多家長認為這樣的做法有些虛偽,其實不然,孩子的心是純淨的,如果家長能夠用讚賞的方式來鼓勵孩子,讓孩子明白感恩能夠給人帶來快樂,那麽,感恩的種子就會在孩子的心裏生根發芽。

6.鼓勵孩子表達謝意

當孩子接受他人幫助時,要鼓勵孩子通過電話、短信、卡片、上門拜訪等方式表達感謝,讓孩子通過實際的感恩行為體驗感恩帶來的積極的人際互動。注意在鼓勵孩子表達感恩時,要強調幫助者的善意和付出的努力,而非你沒有為對方做什麽的虧欠感。

感恩給人以力量,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會更珍惜自己的生活,善於發現事物的美好,感謝他人給予的一切,感受平凡中的美麗,就會以坦**的心境、開闊的胸懷來應對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懂得感恩的孩子不僅能對自己負責,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對自己的生活負責,還能理解家長、體諒家長,並逐步學會關愛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