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財富穩定而靈活地發展

長期以來讓韓國國民在經濟方麵感到不安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物價的不穩定。通過對國民的調查發現,對經濟問題能否安定,物價是最為敏感的問題。

物價上漲必然給國民的生活帶來負麵影響,尤其是靠工資生活的人負擔加重。因為月工資未變,如物價上漲10%的話,實際工資相應地減少了10%。然而,擁有房地產等實物者,則因此漁利。由此不斷拉大貧富差距。在物價上漲造成貧富差距增大的情況下,國民對福利需求無疑在增加。其結果,因支出過多的福利費用,不僅抑製了經濟的增長,而且使財政緊缺,由此形成物價再膨脹的惡性循環。

另外,物價上漲使市場經濟體係之核心因素的價格功能漸趨惡化,造成資源分配不合理,進而削弱了經濟體係的效能。如:資金與生產部門斷流,相反流向房地產等非生產領域,於是使經濟增長潛在力所需的投資出現負增長。與此同時,因資金不能流入金融機構,所以中小企業很難從金融機構獲得貸款,由此造成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的差距越來越拉大。

所以,穩定物價是市場經濟順暢運行及拓寬經濟增長的必要條件,也是給實幹者以補償,使之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礎。同時,使全體國民從增長中得到實惠。

因此,國民政府為穩定物價竭盡全力。首先運用通貨與財政政策,盡最大的努力穩定物價,目前在扭轉經濟危機狀況的範圍內可靈活操作。此外,政府將通過促進競爭、改革流通以引導物價穩定,並盡最大努力穩定食品、住宅費、私人智力投資費。通過政府采取一係列舉措,使得1997年12月至1998年2月間物價不斷上漲的局麵,從1998年3月始有所緩和。

為了長期穩定物價,維持適當的總需求,必須有效地管理通貨、財政等宏觀政策變量。國民經濟整體的物價水準是由市場交易的商品與服務的總需要及總供給而決定的,總需求量主要是受通貨與財政等宏觀變量的左右。

1970年經曆過通貨膨脹的英國、新西蘭等先進國家,於80年代後期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中央銀行的獨立性,將穩定物價作為首要目標,獨立實行了通貨政策。為適應這樣的世界經濟發展趨勢,韓國於1997年調整了韓國銀行法,在最大限度保障中央銀行獨立性的同時,規定穩定物價為韓國銀行通貨信用政策的首要目標,並為之努力。

為了穩定物價,穩定運營財政極為重要。假如財政赤字持續,並且財政赤字因增加發行貨幣而隱形時,會帶來物價的不穩定。持續的大規模增加發行貨幣,會引起如80年代南美各國所經曆的通貨膨脹。為此,政府通過削減預算、改善國營企業結構等財政改革與稅製改革,努力促進財政的健全性。

當然,在管理通貨與財政政策中,除了穩定物價的政策性目標外,還為了經濟增長、消除失業、機構改革,而尋求財源,製定與此相關的政策目標極為重要。所以,國民政府為了緩和經濟結構調整中發生的金融危機和迅速恢複經濟增長潛力,計劃采取靈活的通貨與財政政策。當然,如此擴大通貨與財政應在盡可能不導致物價上漲的範圍內進行。根據目前極度萎縮的經濟狀況來看,總需求的增長引起物價上漲的可能性不大。相反,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經濟的迅速恢複,穩定物價的基礎會更加堅固。

在這一階段政府持續促進了工業商品價格的完全自律化、改善競爭的製度、改善流通的規章等,其結果是穩定物價的“價格波動”現象在擴散。但仍然有個別企業以其影響力壟斷諸多領域,為此政府將繼續努力廢除限製競爭的製度。

首先,糾正進行勾結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等不公正的商業行為,讓企業展開正當的競爭,為此強化公正交易委員會對不公正行為的監督作用。其次,原則上廢除產業政策中所有幹涉性規章,以促進競爭。

此外,將繼續實行對喪失競爭力的企業,通過市場機製擺脫困境的製度。特別是世界貿易組織(WTO)體製啟動後,世界經濟被統一在一個市場,使我們迎來了日趨競爭的時代。所以,更加努力使製約競爭的市場結構與慣例轉向正確的市場經濟結構。

與此同時,改善繁瑣的流通結構,使之起到穩定物價的功能。流通體係從大的方麵可分為產地與消費地等硬件設施和與此相聯係的操作這些硬件的“軟件”即人力。硬件的發展需要相當的時間與財源,但軟件隻需經過努力就會大有改善。如:在管理國營批發市場製度上,通過改善規章、加強經營觀念等挖掘和促進生產者與消費者均能得益的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