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讓農、水產業在開放時代成為有競爭力的產業

1993年締結烏拉圭回合(UR)協商後,韓國通過改善農業結構加強競爭力,並以改善農、漁村生活環境與增進農、漁民福利為目的,

大幅擴大了對農、漁村的投資。為改善農、漁村結構,所進行的42兆元投資計劃與15兆元農、漁村特別稅投資計劃,使整理耕地等農業生產基礎與流通農村設施得到擴充。

但是在短期內集中援助的投融資項目中,存在著部分選定不適當項目與事後管理不善等不良現象,所以,對農、漁村投融資項目提出了效率問題。同時,改善農村生活環境與農民占多數的中小農家及高齡農民的對策不明確。在農業政策促進過程中提出了忽視務農者與消費者參與及聽取國民對農業政策的建議等問題。

世界各國已認識到將要來臨的21世紀是開發海洋的時代,所以,把開拓海洋作為國家經營的主要目標,積極投入海洋開發。古往今來,重視海洋的國家即昌盛,反之則衰弱。韓國三麵環海,在開發海洋方麵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但迄今缺乏努力利用海洋資源,所以,要積極開發人類共有的海洋資源,為開拓21世紀太平洋時代而努力。

國民政府將積極促進務農光榮的政策,積極促進"為農民,農民為主人,與農民在一起”的農業政策。與此同時為了加強開發海洋的競爭力,將製定多方位的海洋政策。

第一,擴大糧食自給基礎,改善流通結構等。將農、畜業培育成為競爭力的產業,使韓國農、畜產業在開放的時代具有與外國同行抗衡的競爭力。

第二,改善農、漁村生活環境,促進增加農、漁民福利的政策,將農、漁村建設成快樂的生活空間。

第三,積極開發韓國周邊的海洋,此外,也參加開發南極等海外海洋資源,同時建設21世紀尖端科技的港灣。

繼1996年之後,1997年農作物再度大豐收,由此不僅提供給社會充足的糧食,而且對民眾生活的安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從已往隻要有一年歉收,就會出現供需不佳的經驗看來,進一步加強糧食自給基礎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耕地隻要轉為它用或被毀損就不可能再恢複,所以,要在加強保護優質耕地的同時,開發、普及高品質、高產量的品種。

此外,繼續改善耕地整理、用水開發、修建水渠等農業生產基礎項目,並提高糧食生產的競爭力。在促進項目時,把力量側重投入到現已進行的項目中,使之早日竣工,使農業投資取得更大的效益。

與此同時,為了提高糧食產量,將擴大經營規模,並使現在的農地買賣製轉向租賃製。

此外,搞活60歲以上農民出售土地或長期租賃給其他農民時需支付補助金的直接支付製度。

與此同時,建立符合消費者利益的流通體係,搞活個體流通。此外,把帶皮糧綜合處理場(RPC)與生產農家相聯接,簽訂契約,共同作業,擴大銷售,謀求節省費用與提高質量。此外,使現行的以政府為主的購銷製度轉換為以個人為主的銷售製等糧食管理製度,並使之既符合世界貿易組織(WTO)體製,也保障農家的利益。

隨著開放時代的到來,在韓國農業與外國農業的競爭中,隻有提高農業生產力才是唯一的出路。為此,政府將促進農產品流通結構的改造的同時和提高經營、提高技術能力、培養係統性出口農業等多方位實策。

從韓國農產品流通結構看,將生產的農產品送到消費者手裏,需經過五六個流通階段,其過程繁雜,而且,流通費用過高。為了使生產者獲得實價回報與消費者低價購買,政府將對糧食流通結構進行大調整。

首先,為了使易於腐爛變質的蔬菜、牛奶等適量生產與穩定價格,由農民、消費者、商人、政府共同遵守生產、發貨、消費等自律調節的流通協約,並製定在供需嚴重失衡時,可強製廢棄產地的流通命令製。

此外,將擴充蔬菜、果品包裝中心,糧食綜合處理場,畜產品綜合處理場等產地流通設施。批發市場的交易方式,可由開設者進行經營,而且也可選擇批發商製度,由此擴大了生產者選擇的機會,以此促進批發市場改革。

同時,在當前運營的批發市場中導入電腦銷售製與發貨預約製,並建立批發市場間的信息網。通過改善裝卸、運輸體係等打破農產品批發市場的高費用結構,使之更趨合理化。與此同時,根據地域條件,開設直銷小市場,以此改善流通等,計劃大幅度擴大直銷比重。

為了使農民提高技術,提高經營水平,通過樹立經營模範,展示優秀事例,並根據達標技法建立援助體係。援助資金也從現行的按具體項目援助的方式中解脫出來,將農業經營者所需要的資金與發展階段相結合,使適時適量與經營谘詢相聯係的綜合援助,由此轉換成綜合援助資金的製度。此外,配合農民的技術需要,開發實用技術,並將遺傳工程學等尖端技術,積極應用於農業生產,由此生產出高附加價值的農作物。

同時,培養係統的出口農業,提高農家的收入,由此開拓韓國農業的活路。為此,以出口專業基地為主,援助生產流通設施,進行技術指導。同時,與出口廠家確立生產契約體製。此外,由農業生產者、出口廠家代表、地方自治團體一同構成,並舉行擴大貿易對策常規會議。不斷解決農產品出口中遇到的困難,同時農、水產品物流公司改成承擔出口商談、做廣告、收集海外信息等功能的出口專門機構。

最近,對進口農產品價格的穩定性有較大的憂慮,此外對國內農業生產中過多使用農藥和化肥,民眾反映強烈。在認識到這些問題之後,積極培育保護環境的農業極為重要。在向消費者提供安全的農產品的同時,保護韓國的土質、水質,由此提高農業競爭力,恢複農業的公益性是不可推卸的責任。為此,政府將促進少用農藥、化肥,並將環境和農業掛鉤,同時對實施環保農業的農家給予直接援助。此外,通過環保農產品在市場的直接交易等,擴大各種流通渠道,促進環保農產品的發展。由此,擴大節約資源、搞活自然資源的農業經營方式。

為了將山林培育成更有價值的經濟資源,實施育林項目,擴大有望獲利資源。與此同時,按區域設立林木加工、流通的綜合設施,積極援助複合木材、板材生產。減少進口,增加出口。

為加強水產業的競爭力,政府將促進如下政策。首先,利用尖端生命工程技術,開發高級養殖魚種及海洋生物新物質等,由此積極促進對這些先進水產技術的開發,以提高水產品的附加價值。逐漸縮小大於漁業資源的漁船量,廢棄或合並喪失競爭力的工種,由此促進對水產業的結構調整。此外,加強對漁業者的技術指導,提高每個作業者的人均生產能力,同時引導漁業繼承者的發展,支援其全身心投入漁業。並且擴充生產集體的直銷設施,將大規模的零售點轉向產地批發市場,改善水產品流通結構。

為了有效促進如上實策,脫離主導至今的農業政策,落實務農者、消費者共同參與的農民、消費者、行政協作體製。為此,政府將以往農業政策缺乏效益及諸多問題進行再分析,建立新農業政策框架,製訂中長期農業政策改革方案。此外,改善農政促進體係,以為農民服務為中心。

為了將農、漁村發展成為環境優美,福利頗佳的生活空間,將實施各種實策。

首先積極開發農村的休養資源,使之成為觀光產業的同時,擴大城市與農村間的交流,擴充農村地域的產業環境,大量開發第二、三產業,擴充公路、住宅、用水等基礎生活設施,並積極支援開發農村,將農村建設成幸福生活的空間。此外,大幅度擴大休養林、休閑場等與環境和諧的山林休養設施。確立山林生物資源的保存管理體係,加強山村的環境、公益功能。

政府將擴充對農、漁民的福利基礎,促進對農、漁村高中畢業生實施“大學特例入學製",擴充農、漁村籍學生宿舍等實策。此外,通過實行無差別的合同醫療保險,減輕農、漁民的醫療費負擔及擴充醫療設備等,提高醫療服務質量。

將漁村綜合開發項目與漁港開發項目相結合,將發展潛力大的地域作為對象集中開發。同時,兼顧漁村生活環境的改善。漁港具有援助水產業的功能,同時,也是觀光、流通、交通等生活基地。所以,應根據需求多樣化,按功能差異及地域特點進行開發,並使現在開發或計劃中的漁港爭取盡快完工。1970年全國約有2900餘個漁港基礎設施完工,至今經過9次修繕,不僅能預防自然災害,而且對生產、流通及生活環境的改善也大有裨益。

政府為了克服經濟危機與穩定農業經營,最大限度地降低政策資金利息,繼續加強延長貸款期限等減輕農民的債務負擔的政策。此外,根據農業受災情況決定援助標準,並擴大援助範圍等,以改善與農業生產相關的控製傷害製度,使農民能應對意外事故。此外,還要製定安全經營山林、防止災害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