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的習慣要不得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孩子在一起互相吹噓,如“我去的公園比你的多。”“我的爸爸最厲害了,開了三家公司。”“我家有六個保姆,一個拖地,一個洗碗,一個做飯……”孩子天真稚氣的童言聽得人忍俊不禁。

吹噓過度,對其良好品德的形成更有一定的負麵影響。因此,孩子愛吹牛的習慣並不可取。

那麽,孩子愛“吹”的習慣是怎麽形成的呢?

1.孩子心理發展的特殊“需要”

孩子的心理結構,往往是主觀與客觀融為一體,這種現象被稱為“主客觀未分化心理”,是兒童心理的一個特征。在這一階段中,孩子總把自己幻想中的事物想成自己的,於是就按照自己美好的“幻景”描述根本不存在的東西,從而導致了吹噓行為的產生。加之,在這一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正處在不斷完善中,他們總希望通過自己的語言得到他人的認可、誇讚,從而在心理上得到滿足感和優越感。

2.過剩的虛榮造成的

有一些孩子好勝、虛榮心強,他們認為別人對自己越“仰慕”,自己就越有價值。為了得到他人的“欣賞”,他們不惜一次又一次吹牛。有時候難免把牛皮吹破了被同伴識破了,而灰溜溜的,顏麵上下不去,從而產生沮喪自卑的心理。

3.環境的影響

少數家長與其他成人在家中閑聊或談事時,誇大了孩子知道的事物;還有少數家長也愛說大話,孩子自然受其影響。再者愛吹牛的孩子在一起吹牛時,吹牛就會升級。

吹牛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難以避免的行為。對於孩子愛吹噓的問題,家長一方麵不要過於“小題大做”,另一方麵也不能任其自然發展。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在了解原因的基礎上,對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和引導。

家長應如何克服孩子愛吹牛的習慣呢?要幫助孩子克服愛吹牛的習慣,家長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1.發展自我認知能力

自我認知是進行清晰的自我定位的基礎,也是個人職業與事業生涯的起點。自我認知包括:認知自己的價值觀、人生方向和目標,認知自己的性格特征,認清自己的優勢和劣勢,覺察自我的情緒變化、原因等。幼兒的自我認知能力是幼兒自我意識的水平,包括幼兒對自身的認識、評價、監督、調節和控製水平,其中以自我評價為核心。學齡前的孩子已經能夠認識到自己的身體、動作、行為,但對自我的評價卻常常依賴於成人對他們的評價,對成人尤其是教師的評價毫不質疑,可以說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幼兒的自我評價就是對成人評價的再現。因此,家長和老師要從小培養和發展孩子的自我認知能力,這樣就有利於讓孩子正確了解自己,避免自我誇耀。

2.滿足孩子的想象力

對於那些因為滿足於自己的虛構而吹噓的孩子,家長應該理解和滿足孩子的想象力,鼓勵孩子自編故事,畫奇思妙想的圖畫,充分釋放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但也不能讓孩子習慣於將想象當作現實的事物,總生活在幻想之中,缺少理智和分辨能力。家長要有效引導分析,讓孩子明白自己想象中的東西,通過自己的努力是可以獲取的,如果光靠說大話,不但沒有辦法實現自己的夢想,還會讓人看不起。

3.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家長應該通過故事、道理等方式,讓孩子明白,真正的價值觀與滿足感不是來自於別人的看法,而是自己的做法。做得越多,就越接近自己的夢想。靠吹噓獲得的“價值觀”隻是短暫的。愛吹噓還會給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是不可取的。正確的價值觀的確立,能讓孩子克服愛吹噓的毛病。

4.對孩子的讚揚要客觀、具體

孩子可以為家長和教師的一句讚揚話而高興幾天,也可以為家長和老師的一句批評話而難過幾天,可見家長和老師對孩子的正確評價是多麽的重要。如果家長隻是為了鼓勵孩子便隨口誇孩子:“你是最棒的”,那大可不必。嚴格意義上講,“最”隻有一個,如果家長總是對孩子說:“你是最棒的。”就會混淆孩子自我建立起來的評價標準,再加上孩子“自我中心”的心理特征,對自己的評價一般都會過高,導致孩子對自己往往不能做出正確的認識,從而影響孩子自我認知能力的發展和培養。

5.給孩子足夠的尊重與信任

家長的尊重、信任和引導,能讓孩子減少自己的吹噓行為。此外,家長還應該讓孩子明白吹噓的危害性。這比單純的責備、嘲笑、懲罰有效。

每位家長,隻要能夠做到循循善誘,持之以恒,你的孩子一定能夠改掉愛吹噓的壞毛病,變得謙和而富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