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交往”比成績更重要

每個孩子成長的過程,都是一個由“自然人”變成“社會人”的過程。這個過程有兩個顯著的特點。第一個是群體性,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夥伴,再好的父母都沒有辦法替代夥伴的作用;第二個是實踐性,孩子需要在體驗中成長,與小夥伴交往是孩子最初實踐社會人情的機會。因此,從小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交往習慣很重要。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隻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卻忽略了孩子交往能力的培養,這種做法不但影響了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還引發了一係列的社會問題。

有這麽一個故事:

寧夏有一位叫王希(化名)的高材生,從小就絕頂聰明,曾得到過全國中學生化學大賽寧夏賽區理論和實踐技能測試一等獎,數學和物理成績也非常好。後來,王希被保送到北京大學化學係。

這是一件何等榮耀的事情,王希的父母走出去自然也覺得臉上有光。可是,在王希讀大學三年級的時候,不幸的消息傳來了,他因故意殺人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1年,剝奪政治權利3年。消息傳到王希的家鄉,他的父母一聽就暈了過去。多優秀的孩子呀,怎麽會犯故意殺人罪呢?

原來,從小就生活在父母羽翼下的王希,在小學、中學階段,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其他的時間幾乎都花在學習上了,和別人沒有什麽交往,也不懂得怎麽與別人交往。

到了大學以後,環境變了,王希覺得沒有朋友的日子過不下去了。他希望有朋友,但他不會交朋友。後來,他和同宿舍的一個男同學形影不離,這個男同學到哪,他就跟到哪兒,非要跟人家交朋友不可。那個男同學怕男生之間走得太親近會被人議論,所以不願意跟他這麽接近,後來索性不理睬他了。這讓王希非常失落。

他就偷偷弄來一種劇毒化學品——鉈,投到了這個同學的水杯裏。這個同學沒有防備,喝下了鉈水,疼痛難忍。這時候王希良心發現,趕緊把同學送到了醫院搶救。在醫生的追問下,王希承認自己往同學的水杯裏放東西了。經過搶救,這個同學的命保住了,但是休學一年,住院治療,花了不少錢。

出院後,這個同學就把王希告上了法庭。

於是就有了開頭的那一幕。

王希的悲劇為廣大父母揭示了一個道理,對於孩子來說,學會交往遠比學習成績更重要。一個不懂得與人交往的孩子,即便學習成績很好,也不可能獲得成功。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世界上與成功有關的“好東西”,大都是給人緣好的人所準備的。而一個人如果不善於與人交往,人緣差,即便他擁有再高的才華,也隻會錯失成功的良機。

霍華德·加德納是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所的教授,他是一個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他曾經追蹤研究了很多孩子,發現那些從小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長大以後卻反而不是最有成就的人,那些在社會上取得了莫大成就的人,學生時的成績普遍是中上遊。一開始,加德納覺得很費解,為什麽那些學習成績最好的孩子反而不是最有成就的呢?

經過反複地調查,他才搞明白了其中的蹊蹺。原來,那些成績排名前列的孩子學習雖然很好,但因為他們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書本上,結果變成了性格有些孤僻甚至怪異的“書呆子”,不善於與人相處。當這些孩子踏入社會後,因為不善於同別人合作,無法融入團隊,往往容易成為集體中被孤立、被排擠的對象,得不到很多的支持與援助。而那些排名中上遊的孩子,成績雖然不是最好,但他們大多性格開朗、活潑,豁達大度,喜歡與別人合作,很容易和別人打成一片,可以輕而易舉地融入集體當中,從而可以借助集體的合力使自己的努力事半功倍。

這裏還有一個故事——

老張夫婦倆都沒念過多少書,辛辛苦苦大半輩子也沒“混”出個名堂。老張幹的是鉗工,愛人原先是紡織廠的女工,後來下崗再就業,成了公交車的售票員,兩口子吃夠了沒知識的苦,決心不能讓兒子小張“再走自己的老路”。於是,他們拚命供小張讀書。而小張也不負眾望,從小學到高中一路走來,成績都相當優秀,最後,他以優秀的成績考入了某名牌大學。

兒子上了名牌大學,父母的心願終於變成了現實。老張夫婦還沒為此高興幾天,就接到了小張的壞消息:和同學吵架了。原來,從小就生活在父母羽翼下的小張,無論什麽事情都由父母包辦。父母處處讓著他、護著他,他隻需要一心一意讀書就行了。

以前,他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其他的時間幾乎都花在學習上了,和別人沒有什麽交往。在大學裏,環境變了,什麽事情都需要自己去麵對,小張一下子感到非常不適應,不懂得如何和他人相處。大學住的是集體宿舍,同學之間難免會有一些磕磕碰碰。小張因為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派頭,在學校裏有些吃不開了。

結果,不到一個學期,小張就把宿舍裏的其他7位同學都給得罪了。同學們都有意疏遠他,以規避彼此產生矛盾。由於沒有朋友,小張形單影隻,有事隻會給家裏打電話,向媽媽訴苦……

其實,對於那些能夠恰當地與別人交往的孩子來說,同學之間的事情都是一些很容易處理的小事。相互協商一下,彼此退讓一下,也就解決了。可是對這個小張來說,因為父母從來沒有引導他去掌握這些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常識,培養他這些最基本的社會行為能力,導致他不懂得人情世故,讓自己陷入了孤獨的僵境裏。從小張身上,我們親眼目睹了一個高分低能的“才子”演變成“愁子”的全過程。

正因為與人交往的能力如此重要,難怪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說:“與得到其他本領相比,我願意付出更大的代價來獲取與人相處的本領。”而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則說得直截了當:“在成功的公式中,最重要的一項因素是與人相處。”

此外,善於與別人交流、交往的孩子,可以得到更多的感情的交流、更多的快樂。心理學家發現,善於交往的孩子容易形成快樂健康的性格。如果孩子總是被拋棄、被拒絕於集體之外,就會產生孤獨感,感情也會受到壓抑。久而久之,他們會不願意開放自己的心靈,感到寂寞、空虛和無聊,始終處於孤獨、封閉、退縮的狀態,如同置身於一個“孤島”之上。這種狀態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會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

現代社會,人際交往能力已經成為個人事業成功、生活幸福的重要因素。實踐證明,凡有大成就的人都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這種能力,其實就是理解他人的能力,比如,如何去感受別人的情緒、了解他人,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溝通與合作等,達到自我提高、自我發展。

對於孩子來說,交往能力和其他任何習慣一樣,應該從小培養。如果錯過了童年這個關鍵期,它就沒有一個深厚的交往經驗的積累,養不成一個很好的交往習慣,那今後就是一個麻煩事。因此,家長應懂得積極、主動地與孩子進行交流,及時滿足孩子的各種需要,協助、引導孩子學會如何與人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