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的飲食習慣影響健康

我們知道,人體健康成長所需要的一切物質都是從食物中獲得的,食物是一個人維持生命、保證生長發育的基本物質。

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條件日益優越,孩子們想吃什麽就有什麽,理應不存在什麽營養不良的問題。然而,這一問題卻實實在在存在著,孩子因為營養不良導致的肥胖、瘦弱等情況屢見不鮮。營養專家認為,這些孩子之所以會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與他們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係。

在生活中,孩子經常有以下這些不良的飲食習慣。

1.主食吃得很少

現在的孩子主食吃得很少,而且目前米越吃越精,麵越吃越白,結果導致維生素B1缺乏,易出現煩躁、夜驚等症狀。

2.不吃蔬菜

現在有些孩子不吃蔬菜和素食,以致缺乏水溶性維生素、膳食纖維、不飽和脂肪酸、胡蘿卜素等,以至於出現多種不適症狀。如胡蘿卜素缺乏可導致體內維生素A合成不足,抵抗力降低,出現反複的呼吸道感染。

3.愛吃零食,不定時定量吃飯

很多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都喜歡吃零食。孩子的胃本來就不大,胃內食物排空需要3~4個小時,如果吃了零食,胃內總是有食物,到了吃飯的時間孩子自然不會覺得餓,就不會有食欲,影響到正常的飲食。

而且,雪餅和蝦條這些膨化食品香、脆、酥、甜,孩子們越吃越愛吃,甚至將其作為主食。其實,膨化食品不但添加大量的膨鬆劑,更是高糖、高熱、高脂。吃得過多會破壞孩子體內營養均衡,妨礙身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

4.偏食和挑食

人體健康成長所需要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六種營養物質存在於某一類或幾類食物中,隻有保持均衡的飲食,才能保證營養攝入的全麵和均衡。但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有這樣的毛病:遇見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就猛吃,看到自己不喜歡吃的東西不是拒絕進食,就是吃得很少,孩子對食物的挑剔,導致營養攝入不平衡、不全麵,嚴重地影響到孩子的身體健康和智力發育。

5.愛喝飲料

白開水淡而無味,對孩子的吸引力自然沒有甜甜的飲料那麽大。然而飲料雖好喝,卻極大地影響了孩子的生長發育和智力發展。

(1)甜飲料影響發育。兒童因為處在生長發育期,對蛋白質需要量很大。但甜飲料裏的糖分偏高,如果兒童從甜飲料中攝取了過量的糖分,血液中的糖濃度一直在高水平狀態,兒童就沒有饑餓感,也就不能正常吃飯。這樣勢必對其他營養成分的吸收帶來障礙,從而影響孩子的身體正常發育。此外各種飲料都含有糖分和大量電解質,進入胃後會與胃酸、酶等發生複雜的生化反應,不但影響消化功能,還會增加腎髒負擔,影響腎功能,長期下去可致腎炎甚至腎衰。

(2)酸性飲料會使牙齒脫鈣。市麵上的大部分軟飲料出於風味和防腐等需要,一般都呈酸性,處於牙齒脫鈣的臨界pH值5.0以下,因此當飲料接觸牙齒表麵時,會侵蝕牙麵。頻繁地長時間飲用各種含酸飲料都能引起牙釉質表麵的脫鈣及硬度的降低。

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營養和食品安全研究所專家指出,兒童時期是飲食行為形成的關鍵時期,此時的飲食習慣很容易持續到成年後。因此,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以保證他們健康成長。而要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家長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麵。

1.注意言傳身教,隨時教給孩子有關食物和營養的知識

如在吃飯前,家長要主動、積極、耐心地向孩子逐一介紹各種飯菜的有關食療知識,激發孩子對進餐的興趣和好感,引發食欲。雜糧為優,偏食為忌;粗糧為好,淡食為利;暴食為害,慢食為宜;鮮食為妙,過食為弊……並且要與孩子一起品嚐食物的味道、觀察食物的顏色、點評和討論飯菜的健康功能。

2.定時定量定點吃飯

對每個人來講,一日三餐定時,就能夠形成固定的飲食規律。對孩子兩餐間隔時間宜在4~6小時,這正是腸胃對食物進行有效的消化、吸收和胃排空的時間,能保證充分地消化、吸收營養和保持旺盛的食欲。

根據孩子的食量給予適量的飯菜,並堅持要求他們頓頓吃完。千萬不能一味要求孩子吃多,更不能依著孩子愛吃多少就吃多少,一頓飽一頓饑,然後用零食填補,這會影響下一頓的食欲。同時會養成任性浪費的不良習慣!

定點吃飯,這需要從小開始養成習慣。孩子幾個月大的時候可以讓他坐在童車裏,放在固定的地點喂,再大一點就可以在大椅子上放小凳子墊高,或者給孩子準備一張可調高度的椅子,讓孩子上餐桌與大人共同進餐。

不管哪種方式,都是為了讓孩子有一個屬於他自己的固定的用餐地點,而且要讓孩子在吃完自己的飯菜後才能離開座位,這樣堅持要求,持之以恒,孩子就會形成吃飯時間一到就去找餐椅的意識和習慣,而不致養成追到哪兒喂到哪兒的不良習慣。

3.飯前不吃零食,更不要喝過多的果汁或含糖飲料

飯前吃零食、喝過多的果汁或含糖飲料會影響到孩子吃飯時的食欲,以至於吃飯時挑挑揀揀,長此以往,就很容易讓孩子養成挑食、偏食的毛病。

4.教育孩子不要偏食

要想孩子不偏食,家長要有意識地用語言對孩子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如“今天的拌黃瓜真好吃,又鮮又脆”,或“我最喜歡吃肉圓了,真香”等,從而激發起孩子對食物的興趣和食欲。

抓住孩子的心理特點,用遊戲的方法激發。讓孩子去嚐他平時不太愛吃的食物。如“我們來當小白兔吧,小白兔最愛吃青菜和蘿卜了”,“看誰先讓小魚遊到嘴巴池塘裏。”越小的孩子,這種方式便越奏效。

5.了解孩子的需要

如孩子患病期間,飯食一定要做得清淡,多做流食,以適應小孩的口味。為了增進孩子的食欲,要盡量把飯做得好吃一些,變換花樣,烹調時使色香俱全,一種菜可以多種做法,再取上個好聽的菜名,引起孩子的好奇與興趣,從而想吃、愛吃、多吃。

孩子不喜歡吃某種食物,不用強迫的方法。實際上,孩子的口味比較挑剔,隻要家長加以教育和引導,就能形成好的習慣。教育孩子每一種食物都要吃一些,避免不愛吃的食物吃得少,愛吃的食物吃得多。

6.讓孩子了解什麽是健康飲食

例如,多喝牛奶既健康又可以長高。可樂雖然好喝,但是會長胖,也可能影響身體健康;含糖飲料很好喝,但會影響食欲,也容易造成蛀牙,所以,不妨試試有益健康的鮮榨果汁。

7.營造愉悅的飲食氛圍

保證在最佳的生活和心理狀態下進餐,有時可播放輕音樂,讓孩子的精神得到鬆弛,有助於孩子提起食欲,造就良好的飲食習慣,要避免如餐前批評孩子、強迫孩子進食等不良行為,這些都會造成環境壓抑、心理負擔,影響孩子進食。

總之,孩子的可塑性較強,如果家長能精心培養孩子按時進餐,並做到定時定量、吃飯專心、食物多樣、細嚼慢咽等,就可改變孩子的不良飲食習慣。大一點的孩子,除了要向其講清必要的道理外,最重要的是反複實踐,持之以恒,並利用鼓勵、讚揚和合理的懲罰來鞏固並逐漸形成飲食習慣。同時,家長要以身作則,讓孩子在耳聞目睹中受到啟發。對自身難以改變的飲食習慣,要多做“自我批評”,並應盡量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