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土地擴張中的迅速崛起

阿根廷共和國是位於南美洲南部的一個聯邦共和製國家,與智利、玻利維亞、巴拉圭、巴西等國相接壤,東南麵向大西洋。它是拉丁美洲麵積第二大國,世界麵積第八大國。

財富小百科

冒險是有代價的。要知道世界上絕沒有萬無一失的賺錢之道。那如何規避風險呢?就需要在"膽大"的同時還要"心細"。

賺錢需要膽大,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但也需要心細。克勞塞維茨在其大作《戰爭論》中指出:一個優秀的將軍,勇氣與謀略應該平衡發展。勇大於謀,會因為輕舉妄動而導致失敗;謀大於勇,會因為保守而貽誤戰機。

商場如戰場,這個觀點同樣適合於廝殺在商業戰場上的人們。勇敢不是瞎撞亂闖,而是以自身知識和經驗為後盾,憑高屋建瓴的遠見卓識、果敢迅猛的冒險精神,當機立斷地做出決策並付諸實施。

打響金錢保衛戰

第一節 崛起的阿根廷

1816年,阿根廷各省代表在圖庫曼集會,宣布從西班牙獨立,建立一個他們稱為拉普拉塔聯合省的國家;然而,和平和寧靜並沒有回到這個飽受戰爭**的地區。倉促成文的阿根廷憲法規定了國民議會、各省權利、缺乏活力的行政權(有個主席掌舵)、更弱的司法權。這甚至被所有人都忽略。

實際上,在革命時期,考迪羅們組織了自己的民兵,對各省實行鐵腕統治。每個省的強人都不信任鄰省的同僚,在無數次反對其鄰省的軍事行動中締結和打破盟約。這些獨裁領導人不容忍反對派的存在,更願意使精英家庭至少保持中立,他們很多人出身於這樣的家庭。但他們為保持權力並沒有超過威脅極少數特權階層,一切皆出於一個自私、起反作用的努力,即“挽救社會秩序”。選舉過程雖已經開始操作,但直到19世紀末才取得合法性,隨後又伴隨著操縱選票。在這種情況下,阿根廷的國家政治生活一開始就沒好兆頭。

然而,阿根廷成功地為建立一個現代化國家打下了基礎。他們重新調整了地區經濟政策:擺脫死氣沉沉的玻利維亞礦產業,轉向大量出口農牧產品的大西洋貿易。阿根廷不斷擴大的皮革和羊毛貿易為邊疆擴張、融入世界經濟和生產力的顯著提高提供了資金。經濟增長最終對各省之間建立友好關係做出了貢獻。到1853年,阿根廷有了一部與其政治現實更相符的憲法。經曆了反對巴拉圭、與印第安人決戰這兩場戰爭後,阿根廷形成了一支國家軍隊,最終使製造分裂的地方民兵消失了。

在經濟增長和政治統一的艱難過程中,阿根廷也開始為其不斷增長的人口創造機遇。然而,在決定如何分享經濟增長和國家建立所帶來的機遇時,阿根廷無法改變其殖民時代的思維。政治家繼續將公眾的信任置於為自己和政治集團內部謀取私利之後。邊疆地帶定居點不斷擴大,鞏固了地主精英階層的權力,盡管他們在經濟上充滿活力,但在社會觀念上仍舊保守。因此,經濟繁榮與剝奪農村有色居民——梅斯蒂索人、穆拉托人和黑人經濟機會的有效壓製並行。歐洲移民仍然享受到比本土工人更大的社會流動性,在後革命時代,新殖民主義的社會習俗並未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