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體驗“成功”的快感

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的一個實驗。

把一條梭魚放養在有很多小魚的魚缸中,讓它隨時可以吞吃小魚。一段時間後,心理學家用一片玻璃把它與小魚隔開。這樣,梭魚再想去吞吃小魚時自然就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隨著失敗次數的增加,它吞食小魚的希望和信心也隨之逐漸下降,最後完全喪失信心。在實驗的最後,心理學家把玻璃拿開了,可那隻梭魚依然無動於衷,最終餓死在魚缸裏。

接著,心理學家又做了同樣的一個實驗。

把一條梭魚放養在有很多小魚的魚缸中,在中間隔了一個玻璃板,當梭魚第一次、第二次要吃小魚時,心理學家並沒有采取任何行動,而是認真觀察,等到梭魚第三次遊向小魚的時候,心理學家悄悄地拿走了那塊玻璃。於是,梭魚吃到了小魚。這樣的實驗在繼續進行著,之後,失敗的次數越來越多,但因為知道總有“吃到小魚”的可能,那條梭魚始終敗而不餒,充滿了旺盛的鬥誌。

對許多孩子來說,學習本身就是一個苦差事,如果隻是一味地苦讀,卻嚐不到一點成功的回報,時間長了,勢必會像那條備受挫折的梭魚一樣,對學習產生了厭倦。從教育學的原理來說,讓孩子喜歡學習一點也不難:所有的孩子都追求成就感,隻要孩子能夠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就感,他就會很有興趣也會很努力地學下去,其努力程度會讓大人都吃驚。因此,要想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不竭的動力,家長必須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快感。唯有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才能激發孩子學習的信心與上進的勇氣,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那麽,怎樣讓孩子從成功中獲得快樂的體驗呢?家長們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1.為孩子創造學習成功的預感

心理學研究和生活經驗都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如果一件事情有很大的價值,通過我們的努力後又可以實現,那麽我們肯定會對它產生興趣,並願意做出努力。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時也應注意運用這一規律,那就是為孩子創造學習成功的預感。

小璐今年上小學五年級,她在五年級上學期末的考試中語文成績不及格,以前她的語文成績在班上一般也處於最後幾名。小璐為此十分煩惱,她討厭語文課。

媽媽為了改變這種狀況給小璐布置了一項作業:每天把《格林童話選》抄寫一頁.並完成有關的字詞任務。家長告訴她隻要耐心細致地完成這項作業,就可能取得有益的結果。孩子對這項作業很感興趣,因為它不同於平時完成的那些練習。她感到,父母對這項新型的作業寄予很大的希望,相信她的讀寫水平一定能夠提高。這就給孩子增添了力量,隻過了一個半月的時間,就看出了初步的成績。她在童話原文裏發現了自己的前幾年一直寫錯的詞並學會了許多新的語言表達方法,她現在也開始仔細地閱讀其他文藝作品,在裏麵尋找好的詞、詞組及句式。這樣,小璐終於在語文默寫方麵取得了滿意的分數。這一點更加鼓舞了她,增強了她把語文學好的信心。

2.讓孩子發揮自己擅長的學科

有一位教育專家認為:“大腦猶如一條包巾,隻要提起一端,便可帶動全體。為何擁有一技之長的人,通常其他方麵也會有優異的表現呢?正因頭腦猶如包巾般的特性,隻要有一端被開啟,其他部位也會相對地活躍起來。因此,若對某一課題產生好奇心,集中精力去做,必能促進全腦的活化。”

例如,有個學生數學方麵的表現不理想,但是他語文成績獨占鼇頭,卻是老師和同學們一致公認的。因此,他因擁有一門擅長的科目而充滿自信與快樂。

3.鼓勵孩子獲得成功

對孩子不提過高的要求,讓孩子獲得成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孩子才會對學習有興趣。比如,低年級的孩子學會拚音和常用漢字後,可讓他們給外地的親戚寫封短信,並請求遠方的親人抽空給孩子回信,讓他們嚐到學習的實際效用,這樣能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從而集中精神學習。

4.讓孩子做老師

家長可以讓孩子做自己的老師,試著交換一下教和被教的地位,孩子站在教方的立場,會提高學習的欲望,同時,為了扮演好老師的角色,孩子會變得更加專注。

5.試著讓孩子創造問題

孩子是學習的當事人,被迫學習,被迫考試,學習處於被動狀態,時間久了,孩子對學習生厭是可以理解的。家長指導孩子學習時,可以換一種方法,不是經常讓孩子去解答問題,而是采取讓孩子創造問題的學習方法。這不僅會改變孩子的學習態度,而且會激發討厭學習的孩子的學習興趣。

試著讓孩子創造問題,孩子會考慮什麽地方是要點,家長也可以在指導孩子學習時以此為中心。另外,孩子一般會對自己理解的非常充分或自覺得意的地方提出問題,這對家長來說,就很容易掌握孩子在哪些方麵比較擅長,在哪些方麵還有欠缺。如果堅持這種學習方法,孩子就會在平常的學習中準確地抓住學習的要求和問題所在。此外,這還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滿足孩子的自尊心,使其學習更加自覺、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