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澳大利亞的新世紀第一個10年的經濟

一、澳大利亞經濟增長的總表現

(一)經濟增長有所下降但勢態平穩

根據世界銀行提供的數據計算,20世紀80年代,澳大利亞經濟年均增長率為3.38%,90年代為3.28%,21世紀前10年為3.18%。每10年下降10個百分點,但這近10年的增長趨於平穩、上下波幅較小。根據計算,1980—1989年間,澳大利亞經濟增速的標準差為2.26,1990—1999年為1.75,2000年—2009年為0.93,標準差持續明顯下降。這說明澳大利亞經濟在保持較快增長的同時,穩定性有了增強。

(二)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穩步上升

首先從澳大利亞經濟占世界經濟比重來看,1990年澳大利亞國內生產總值(GDP)為2993億美元,同年世界GDP為242164億美元,澳大利亞經濟占世界經濟的比重為1.24%,2000年占世界經濟比重提升為1.3%,2009年該比重再上升為1.38%。其次從經濟增長率看來,澳大利亞20世紀90年代年均經濟增長率為3.28%,同期世界的為2.72%;2000—2009年,兩者分別為3.18%和2.35%。正由於澳大利亞經濟增長率高於同期世界的水平,其在世界中的地位有所提升。

(三)經濟增長率高於大部分發達國家

2000-2008年,澳大利亞經濟增長率年均為3.11%,而同期美國的經濟平均增長率為2.39%、英國為2.51%、日本為1.46%,同時遠遠超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年均2.39%的增長水平。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世界及主要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率均放緩;進入2009年,很多發達國家都經曆經濟的負增長,美國、日本、英國經濟增長率分別為-2.44%、-5.24%以及-4.92%,而澳大利亞2009年的經濟增長率仍能保持1.29%,受挫較小。

二、新世紀經濟增長特點

下麵從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麵對澳大利亞2000—2009年國民生產總值中三大產業的增值變化對經濟增長的不同貢獻和推動GDP支出的三大需求(消費、投資和淨出口)的變化對經濟增長的不同貢獻進行闡析。

(一)供給方麵

1.澳大利亞產業增值的變化

一國經濟的增長主要反映在該國在一定時期內產業結構中三大產業的增加值及其比值關係。

21世紀第一個十年,澳大利亞農業除受旱災影響的年份,其餘年份增加值占總增加值的比重均在3%以上,礦業占總增加值比重基本在8%左右,10年來,農礦產業占總增加值的比重基本保持在11%左右,呈相對穩定的增長。2000年以來,盡管澳大利亞製造業實際產出仍在不斷增長,但其占總產業增加值的比重一直處於下降態勢,2009年該比重已降至10.1%,相比其他產業,製造業的增速已明顯放緩。整個20世紀,服務業在澳大利亞的經濟發展中一直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服務業增加值占總增加值的比重遠遠高於農礦產業及製造業。進入21世紀,服務業增加值占總增加值的比重不斷提高,2009年達78.9%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澳大利亞三大產業中製造業受到的影響最大,2009年產業增加值與2008年相比下降了5.92%,產業增加值占總增加值的比重也有所下降,由2008年的10.9%下降到2009年的10.1%。相比之下,服務業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小,但也未能避免增速放緩。農礦產業在此次金融危機過程中受到的影響最小,不僅實現了產業增加值的正增長,其產業增加值比重也有所上升。

2.農業易受旱災影響,礦業產值逐年上升

過去10年,澳大利亞農業一直受到幹旱的困擾,2002—2003年和2006—2008年的幹旱使得澳大利亞大部分地區的農業產值大幅下降,其中小麥和棉花產值的下降幅度較大。為抵抗幹旱對澳大利亞農業造成的不利影響,2001年以來,澳政府對農業提供了近42億美元的金融援助,加之氣候條件的改善,2008—2009年澳大利亞農業產業增加值達306.7億美元,相比2007—2008年增長了15.02%。

作為澳大利亞支柱產業之一,礦業對澳大利亞的經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是澳最大的出口產業。2006年,其鐵礦石、鋁土礦、鈾、鉛等資源的產量均處世界首位。2000年~2009年,澳大利亞礦業增加值一直處於穩定上升態勢,其總產業增加值比重基本保持在8%左右,年均增速為3.2%,是澳大利亞GDP第三大貢獻產業。2000—2009年,礦業每單位勞動力的增產值呈下降趨勢,10年間下降了42%,反映出近年來礦業生產率的下降。

3.製造業整體增速緩慢,占總增加值比重下降2000年以來,製造業的增速已明顯放緩,2000—2009年均增速為0.9%,同期農礦產業及服務業的平均增速分別為2.94%、3.62%。其中,勞動密集型部門如紡織品、服裝、鞋類和皮革製造業年平均增速為-3.72%,占製造業總產業增加值的比重10年間下降了36.46%,這一方麵由於澳大利亞製造業內部結構調整所致,另一方麵也源於亞洲低價的同類產品競爭。從生產率的角度來看,該部門每單位勞動力的增產值在過去20年也呈下降趨勢。年均增速低於製造業平均水平的部門還有木材和紙製品製造業,石油、煤礦、化工及相關產品製造業,食品、飲料和煙草製造業,印刷、出版和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對比2008年和2009年可以發現,受金融危機影響,製造業內部各產業增加值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產業增加值總體下滑5.92%,其中下滑幅度較大的是印刷、出版和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紡織品、服裝、鞋類和皮革製造業及石油、煤礦、化工及相關產品製造業,分別下降了17.48%、10.43%和10.01%。

4.服務業各產業增速較快

根據澳大利亞、新西蘭標準產業分類法(2006版),考察澳大利亞服務業16個部門產業增加值在2000年~2009年的變動趨勢,16個部門均保持了較大幅度的正增長,年均增幅達3.62%。其中,增速最快的是建築業,年均增速達5.37%。其次是行政支持服務業、醫療和社區服務業、技術及其他科技服務及金融與保險業和專業,年均增速分別為4.73%、4.63%、4.40%和4.32%。

服務業內部對GDP貢獻最大的部門即金融保險業,2006年該產業首次超過製造業成為對GDP貢獻最大的產業。2009年的產值為1177.4億美元,占總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1.52%。其次是建築業和專業、技術及其他科技服務業,分別占總產業增加值的8.28%、6.94%。2009年,十六大部門中金融保險業、建築業、專業、技術及其他科技服務業和醫療和社區服務業等部門生產了服務業42.4%的產值,通過計算可得,這四個部門的每單位勞動力的增產值的整體趨勢也在不斷提高。

2008—2009年,服務業內部大多數部門還是經受了金融危機的考驗,實現了產業增加值的正增長,少數部門受到一定的影響,產值有所下滑。

(二)需求方麵

從需求方麵來看,拉動經濟增長的需求因素有三項:即消費、投資和進出口貿易的淨出口。現就澳大利亞近10年來這三項需求因素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及其表現分別闡述如下。

1.消費需求

澳大利亞消費需求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支出比重最大,一般在70%以上。2000年以來,該比重呈上升趨勢,2009年達到72.67%。從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來看,消費需求又是拉動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因素。2000—2009年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為81.66%,2001年和2005年由於投資和淨出口的相對下降,消費對經濟的貢獻率甚至超過了100%。

澳大利亞消費支出以居民消費為主,2000—2009年的年均居民消費率為54.45%。2009年即使受金融危機影響,居民消費占GDP的比重仍高達55.27%。從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來看,2000—2009年間居民消費對經濟增速的貢獻率年均為62.54%。2009年由於受金融危機影響,居民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僅為38.84%。

澳大利亞政府消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不大,2000—2009年間政府消費占GDP的比重穩定在17%左右。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政府實行一係列的擴張性貨幣財政政策;2009年政府消費占GDP的比重上升到17.4%,接近2000年水平。政府消費對經濟增速的貢獻一般不大,2009年隨著居民消費對經濟增速拉動的減緩,政府消費對經濟增速的貢獻率超過居民消費,達到47.4%。

2.投資需求

投資在經濟中的比重有所上升,但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大。2001年以來投資占GDP的比值逐年上升,從2001年的20.81%上升到2009年的29.30%。從投資對GDP增速的貢獻率來看,其受國際經濟環境影響較大,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沒有消費需求穩定。2000—2009年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年平均貢獻率為38.38%,其中貢獻最高年份為2003年高達103.96%;2001年由於受網絡經濟泡沫破滅的影響,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85.07%;2009年受世界金融危機影響,投資對經濟的貢獻率僅有6.24%。

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和存貨變動成為經濟增長的不確定因素。2000—2009年間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占經濟的比重年均為25.34%,並且該比值從2001年起逐年上升。2001年由於受網絡經濟泡沫破滅的影響,加上該年日本的經濟零增長、美國高科技產業的衰退等國際經濟環境的惡化,澳大利亞企業投資意願低迷,固定資本形成總額的增長率為-8.4%,對當年經濟增長率的貢獻為-95.63%。存貨的變動在經濟中的比重不大,但是隨著2009年存貨變動由上年的63億美元直接下降到-64億美元,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97.57%。

3.淨出口需求

(1)淨出口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最小,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通常為負。2000—2009年淨出口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平均隻有2.88%。2001年來由於進口的速度遠遠超過了出口速度,澳大利亞淨出口額逐年減少;2007年淨出口額甚至由正轉負為-15億美元,2009年該數值進一步增大為-117億美元。從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來看,其對經濟的拉動作用經常為負,且呈較大的波動狀態。2000年~2009年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平均為-7.69%;淨出口對經濟的貢獻率最高為2009年高達100.76%,最低是2003年為-62.8%,波動幅度高達162個百分點。

(2)出口以初級產品為主,進口以製成品為主。澳大利亞出口產品中以初級產品為主,初級產品占到總出口額的50%以上,2004年~2009年初級產品出口的年增長率為12.9%。在出口的初級產品中,原材料和礦物燃料的出口總額占到總出口初級產品的70%以上,2004年~2009年兩者的年均增幅分別為18.5%和20.3%。製成品出口額占總出口額的30%不到,並且出現逐漸下降的趨勢。

澳大利亞進口的商品以製成品為主,製成品進口占到總進口額的70%以上。另一方麵,盡管初級產品進口額在總進口額中的比重不高,但近年來有上升的態勢,從2004年的15.12%不斷上升到2009年的19.11%。進口的初級產品中,60%以上為礦物燃料,其次為食品及供食用的活動物,大約占進口初級產品的20%。澳大利亞進口的製成品中,機械及運輸設備占50%以上。

(3)旅遊及運輸服務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大。服務出口中,旅遊出口占到總出口的50%以上,而運輸出口排在服務出口的第二位。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兩者都有較大變動。2009年旅遊出口上升到近10年來的最高水平,為58.14%;而運輸出口則下降到近10年來的最低水平,為14.83%。在服務進口中,旅遊和運輸占據了總服務進口額的60%以上。2000年~2009年旅遊服務年均占總出口的比重為35.13%。

總之,消費需求在澳大利亞經濟總需求中占據的比重最大,是經濟增長最大、最穩定的動力。2009年,在最終消費中占據主要份額的居民消費對經濟拉動作用下降,隨著政府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提升,消費需求依然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呈較大波動狀態,是經濟波動的主要因素。由於受國際經濟環境影響,投資中的固定資產投資和存貨投資在不同階段有較大的波動,是經濟增長的不穩定因素。2009年私人固定資本投資下降,政府對交通通信的投資增大。盡管淨出口在GDP的份額不大,但是澳大利亞是個對外依存度較高的國家,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