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學會關心別人

對於家長來說,要改變孩子自私自利的性格,除了要糾正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壞毛病以外,還應該教會孩子學會換位思考,學會關心他人。一般來說,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引導孩子學會關心他人:

1.家長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

大家可能都記得中央電視台這樣一則公益廣告:

一個小男孩看到勞累了一天的媽媽下班回家後,給奶奶洗腳,陪奶奶說話,於是,他也學著媽媽打來一盆水,端到媽媽跟前,輕輕地說了句:“媽媽,洗腳。”

這一短短的廣告短片,讓電視機前的家長們唏噓不已。是呀,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是他們的鏡子,而他們則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起著示範的作用。如果父母自己的行為是自私的,那就難以要求孩子會有良好的行為方式。

因此,父母平時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到孝敬老人、關心孩子、關愛他人、樂於助人等,讓孩子覺著父母是富有愛心的人,自己也要做一個富有愛心的人。比如,在公共汽車上,家長對孩子說:“你看,那個阿姨抱著小弟弟多累呀!我們讓他們坐到這裏來吧!”鄰居老人生病,家長帶著孩子去探望問候,幫老人做事。新聞報道有人缺錢做手術,生命垂危,家長帶孩子去捐款,獻上一份愛心……經常看到大人是怎麽同情、關心、幫助他人的,對於培養孩子的善良品質是最好不過的。

2.讓孩子從關心自己的父母開始,學會關心他人

關心別人首先要學會關心自己的父母。做父母的,在為孩子的生活起居考慮的同時,也要讓孩子體會父母的辛苦,幫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例如幫忙洗碗、掃地、擦桌椅等;在父母休息或學習時,不吵吵鬧鬧等。

3.讓孩子養寵物,從中學會關心弱小者

如果家裏有條件,可以為孩子買一個寵物,小貓、小狗、小金魚等都可以,讓孩子在照顧寵物的時候學會最基本的責任心。但孩子的能力有限,有些照料工作並不一定能獨自完成,這時父母應該幫助他,引導他,但不要全部包攬。

4.引導孩子學會關心、體貼他人

生活中,父母要注意引導孩子在與人交往中關心、幫助、尊敬別人。好吃的與人分享,好玩的大家一起玩,別人病了去關心,別人痛苦給予安慰體貼,別人休息不去打擾,別人收拾幹淨的房間不去弄亂等。總之,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應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在語言上和行動上教育孩子,讓他逐漸學會關心別人、體貼別人。

5.為孩子創造一些勞動的機會

開始可以讓他做一些簡單的事情,比如幫著掃地、拿碗、拿筷子等事情,他做得好就要表揚他,讓他有成功的滿足感,讓孩子在勞動中懂得,幫助別人很開心。

6.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

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關心集體,為集體出力,將自己融入集體中去接受鍛煉和提高。特別應該用孩子身邊的關心集體、為他人著想的榜樣教育孩子,因為對孩子有親切感的榜樣,孩子才易學肯學。

7.利用“角色扮演”幫助孩子克服自私自利的心態

通過孩子與父母親之間扮演的不同角色,使孩子認識到人際關係。經由這些遊戲,孩子首先會意識到經常接近的成人和自己的關係,例如,爸爸媽媽怎樣愛護自己,然後意識到周遭人們之間的關係。又例如,老師怎樣愛護和教育小朋友,司機怎樣有禮貌地對待乘客,醫生怎樣關心、照顧病人等。孩子通過體會他人感受,就會從以自己為中心轉變成從他人角度來考慮問題,從而學會為他人著想。

8.鼓勵孩子與同伴交往

日常生活中,家長應有意為孩子創設與同伴交往的機會,鼓勵孩子和其他孩子多交朋友,這是讓孩子學會關心,學會謙讓的一個有效的方式。

研究表明,5歲以下的孩子是非常需要友情、需要夥伴的,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和習慣。但是,現在的孩子普遍都沒有兄弟姐妹,並且鄰裏交往也很少,許多孩子終日一個人學習、玩耍,時間久了,孩子的心裏自然很少考慮到他人,孤獨的環境促成了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心理的形成。要想改善這種情況,家長除了要多陪孩子交談、玩耍外,更重要的是鼓勵孩子與同學、鄰裏發展友誼,要鼓勵孩子帶同學、朋友來自己家裏玩,也要鼓勵孩子去別人家玩,讓孩子幫鄰居家取報、送信,到鄰居家借還物品等。當然,家長帶孩子出遊時,也可帶上孩子的同學、朋友。在這些交往過程中,孩子就會體驗到與朋友應怎樣相處,逐步學會為他人著想、關心他人。

總之,孩子的良好性格是靠平時一點一點培養起來的,因此,作為家長,應對孩子行為與性格的養成起到監督和指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