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經濟人物小傳

我們選取了別列佐夫斯基、霍多爾科夫斯基、波塔寧、古辛斯基、阿布拉莫維奇、傑裏帕斯卡等人作為研究描述對象,這一方麵是因為他們是寡頭群體中更為活躍、影響力更加突出的幾個人,另一方麵也是因為他們的處境更具有代表性,有人流亡海外,有人身陷囹圄,有人韜光養晦,有人春風得意,現狀的對比本身就是一幅含義深邃的寡頭浮世繪,它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俄羅斯寡頭。

別列佐夫斯基

1946年1月23日出生於莫斯科,別列佐夫斯基16歲時考入了莫斯科大學,並於30歲之前獲得了技術科學博士學位。作為一名出色的數學家,別列佐夫斯基1991年被蘇聯科學院聘為院士,時年45歲。

在生意中,別列佐夫斯基結識了《星火》雜誌的記者尤瑪舍夫。尤瑪舍夫當時正在為葉利欽寫傳記——《總統筆記》,是總統家的常客。《總統筆記》寫好後,在出版經費方麵遇到了困難。憑著多年搞科研養成的直覺,別列佐夫斯基意識到做官的機會來了。他通過自己的關係,讓《總統筆記》一書很快在芬蘭麵世,印刷質量極其精美。別列佐夫斯基的官運自此亨通發達。

1992年至1993年間,他開始擔任俄羅斯政府工業政策顧問。這期間,別列佐夫斯基大肆聚斂財富,先後控製了西伯利亞石油公司、俄羅斯民航、公共電視台和以銷售汽車為主的洛戈瓦茲公司,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商業帝國。當時在美國權威雜誌《福布斯》對全球富豪的排名中,別列佐夫斯基的個人資產名列全球第九十七位。

20世紀90年代初,他抵擋不住**“下海”,並通過倒賣汽車賺到了第一桶金。後來,他靠投機鑽營迅速暴富,並成立了聯合銀行。1995年12月,他夥同他人買下了西伯利亞石油公司51%的股份並控製了俄羅斯民航。為向政府施加影響,別列佐夫斯基收購了俄公共電視台16%的股份、電視六台29%的股份,並操縱著《獨立報》、《星火》周刊的部分股份。據說,他的財產約有30億美元。由於結識了一位重要人物,別列佐夫斯基在一段時間內曾經官運亨通。1992年至1993年,他擔任過政府工業政策顧問,1996年擔任過聯邦安全會議副秘書,1998年4月還被葉利欽任命為獨聯體國家執行秘書處秘書。1999年12月,別列佐夫斯基混入了國家杜馬代表行列,但2000年7月他又主動放棄了代表資格。

2000年初,俄司法機關指控他參與了一係列欺詐案。為躲避牢獄之災,別列佐夫斯基於2000年5月溜到英國。2003年3月26日,別列佐夫斯基在倫敦落網。俄總檢察院曾準備將其引渡回國,但別列佐夫斯基居然說服英國政府同意了他的政治避難要求。

“在高峰時,7~10個寡頭才是真正的政府,他們可以隨意撤換總理,推行有利於他們的經濟政策。”俄羅斯前總理蓋達爾說。而葉利欽的連任和普京的上台,也是寡頭們支持的結果。別列佐夫斯基,這個寡頭中的教父角色,甚至可以自豪地宣稱自己為俄羅斯選擇了兩位總統。

霍多爾科夫斯基

1963年,霍多爾科夫斯基出生在莫斯科一個普通家庭,後畢業於莫斯科門捷列夫化工學院,擁有理學、經濟學雙學士學位。1995年,在尤科斯石油公司的拍賣中,霍氏旗下的梅納捷普投資銀行以3.5億美元買下78%的股份。經過不斷發展,尤科斯石油公司成為俄第一大、世界第四大私營石油公司,霍氏也一度成為俄羅斯首富。

原為共青團幹部的霍多爾科夫斯基在合作社起步。1990年,他從莫斯科市蘇維埃執委會接收了青年科技創新中心,並在此基礎上成立了梅納捷普投資銀行,步入金融界。1995年12月,霍氏以3.5億美元收購了尤科斯石油公司45%的股份。在1998年的金融危機中,梅納捷普銀行幾乎破產。此後,霍氏一門心思從事石油生意,很快擺脫了財務困境。據《福布斯》雜誌統計,從1997年到2003年,霍氏的財富由24億美元增至80億美元,在全球富翁排行榜上躍居到第二十六名,成為俄羅斯首富。

霍多爾科夫斯基最初為實現童年夢想所做的努力因為自己的出身而受到阻礙:在莫斯科門捷列夫化工學院獲得工程學位之後,霍多爾科夫斯基希望自己能夠獲得一份在一家重點軍工企業中的工作——盡管這不是分配給他那一屆學生的最好工作,但是這樣可以使霍多爾科夫斯基離自己的夢想更近一步。由於自己在班上名列前茅,霍多爾科夫斯基認為自己取得這份工作十拿九穩,但他的請求卻遭到了拒絕。盡管從來沒有人正式對他解釋過原因,但是這位執拗的年輕人堅持認為,由於他是猶太人,政府認為他不適宜在保密性很強的軍工企業工作。

在當時最正式的門被堵死之後,霍多爾科夫斯基隻好選擇其他道路。大學時代,由於當時盛行的“經費自籌”計劃——工廠和各種組織自己籌集經費,共青團獲得了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獲得的各種收益的權利。大學裏的共青團其實成為了商會。供職於學校的共青團使霍多爾科夫斯基得到了開辦一家“青年咖啡館”的機會。但這位未來首富的首次從商並不順利,"是一次不令人愉快的經曆",霍多爾科夫斯基回憶說。

但後來的經曆就順利得多。他創辦了一家青年科學技術創新中心,在共青團和關係網的保護下進行商業活動。盡管名義上,青年科學技術創新中心是讓青年科學家通過給工廠解決技術難題來賺錢,但是霍多爾科夫斯基和他的同事們的主要業務其實就是一個金融上的把戲:將非現金信用兌換成現金。

蘇維埃體製下有兩種資金:一種是現金,一種是非現金信用。現金是稀缺的,在計劃經濟體製下,現金隻能用在特定用途上,比如付給工人工資。對於工廠和企業來講,並不稀缺的是虛擬的非現金信用。國家將它們作為對工廠的補貼存在工廠的賬戶上,它可以作為資金付給另外一家工廠,但是不能通過正規途徑變為現金。兩種資金的不對稱導致了這兩種資金價值的不平衡。一種評估是,現金形式的盧布,其價值是非現金形式盧布的10倍。

由於擁有廣泛的關係網和包括銀行高層在內的官員的庇護,霍多爾科夫斯基找到了一條將非現金信用兌換成現金的途徑。“青年科學技術創新中心和一個研究所在同一家銀行擁有賬戶,錢就是從一個賬戶轉到另外一個賬戶上,青年科學技術創新中心再將錢從自己的賬戶上取走。"研究領域為俄羅斯精英的社會學家克裏斯塔諾夫斯卡婭說。因此,"第一種形式的私有化就是現金的私有化”,這位社會學家說。

霍多爾科夫斯基將現金分發給周圍的參與者:給自己的同事、自己的領導、工廠和研究所的高層,再按照一定百分比給一直庇護自己的團組織。他贏得了各方的感激。而這些工業界的領導之所以願意同霍多爾科夫斯基合作,是因為他們知道:“他們是在和當局合作,而不是和職業騙子合作。”

霍多爾科夫斯基的另一個過人之處在於,他將這些非現金信用積累起來,並且找到了一些掌握著大量外匯的具有出口權的公司,將非現金信用兌換成外匯。他做這些事情的時候隻有二十四五歲。

霍多爾科夫斯基成為寡頭的最重要環節開始出現,野心勃勃的年輕人意欲進入一直由國家壟斷的銀行業。這個學了一點法律的年輕人發現,已經頒布的《合作企業法》中有一個小條文,合作企業可以成立自己的銀行。1998年底,霍多爾科夫斯基的銀行正式注冊為梅納捷普銀行。他的關係網再次發揮了作用,他找到幫過他忙的高溫研究所的所長舍伊德林院士說,自己賺了很多錢,想要創辦一家銀行,但是擔心當前的社會形勢,需要找高層庇護者。舍伊德

林後來回憶說:“聽完他們的描述,我對他們說:‘你們幹得不錯,孩子們,告訴我,怎麽能夠幫你們的忙,我很願意。’"

“我們沒有遭遇任何來自國家機關方麵的障礙。"霍多爾科夫斯基後來這樣說。梅納捷普銀行的廣告開始出現在馬路上、電視上。打開電視,人們可以看到一個樸素英俊的年輕人揮舞著手說:“我是米哈伊爾·霍多爾科夫斯基,為你們的未來擔保,買梅納捷普銀行的股票吧!梅納捷普是一家商業銀行。”"廣告和股票運動是政治保險單,是用來抵抗政府有可能的鎮壓措施。”《華盛頓郵報》莫斯科站記者戴維·霍夫曼這樣解釋。

梅納捷普銀行還成為了被政府批準和挑選出來作為政府將資金貸給企業的中介商業銀行。大量的國家資金流入梅納捷普銀行,資金的時效性讓霍多爾科夫斯基獲得了不菲的利潤。前蘇聯解體之前嚐試推翻戈爾巴喬夫的失敗政變中,兩位高層官員尼古拉·克魯齊納和格奧吉爾·巴浦洛夫相繼跳樓自殺。他們的自殺使國家上億美元資金的流向成為謎團。而大家懷疑霍多爾科夫斯基的梅納捷普銀行曾經保管過這批資金,甚至是他利用自己同國外銀行的聯係幫助轉移了這批資金,或者是他自己吞沒了這筆資金。

真正讓霍多爾科夫斯基大發其財的是後來的拍賣計劃和貸換股計劃。在丘拜斯的設計中,拍賣計劃是為了給企業帶來私有化憑證所不能給企業帶來的注入資金,具體途徑就是要求每個投標者在付給政府現金的同時,還要承諾未來對企業的投資額度。"但是,在俄羅斯動**的市場經濟中,為一個未來的承諾而轉讓資產,給精明的商人們創造了發財機會。”《金融時報》的克裏斯蒂婭·弗裏蘭評價說。

“梅納捷普非常積極地參與了這種投資拍賣,他們提出很高的投資承諾,然後他們以梅納捷普銀行的擔保來支持這種種承諾,而到時候(在進行實際投資時)這些擔保會消失。他們有一套完整的體係……這就是財產在我們國家被瓜分的形式。"另一位寡頭、阿爾法集團的創始人弗裏德曼這樣說。

霍多爾科夫斯基得到尤科斯則是在貸換股計劃中。貸換股計劃是由另外一位寡頭弗拉基米爾·波塔寧發明的,他想用它來得到垂涎已久的諾裏爾斯克鎳廠。這是他的奧涅克辛姆銀行從前蘇聯銀行體係崩潰後集成下來的客戶之一。波塔寧想成為這家企業的所有者,但是他並不建議用低價格買企業,這太明顯,而是承諾用一筆貸款來換取對企業的管理權。這就是貸換股計劃的雛形。波塔寧和他的同盟者——眾多的擁有銀行的寡頭們,先後說服了兩位副總理索斯科維奇和丘拜斯。前者本身就是金融產業一體化的支持者,而後者希望借此給企業帶來資金。這個計劃“將成為一個經濟寡頭時代的開始",紮多諾伏,一位俄羅斯政治家在決定是否批準貸換股的內閣會議上說。盡管如此,在西方經濟學家看來“很愚蠢”和“太過分”的激進計劃仍然得到實施。

在1995年12月8日對尤科斯的拍賣中,尤科斯45%的股票以貸換股方式成交,33%通過拍賣成交。霍多爾科夫斯基付出的代價分別

是1.59億美元和1.5億美元。他的競爭對手由三家銀行組成,其中一家銀行的首席執行官後來抱怨說:“霍多爾科夫斯基是在用尤科斯的錢來購買尤科斯……他們偷走了這家公司。”青年改革派經濟學家、監督執行貸換股計劃的阿爾弗雷德·科赫後來暗示說,霍多爾科夫斯基利用他在尤科斯的關係匯集資金購買尤科斯。尤科斯拍賣價的低廉也引起人們的爭議:一個數字對比是,當時尤科斯的估值為7億美元,而不到兩年後,尤科斯在莫斯科證券交易所上市,市值為70億美元。

拍得尤科斯的霍多爾科夫斯基真正成為了寡頭,盡管後來小有挫折。在俄羅斯金融危機中,梅納捷普銀行麵臨倒閉,但是霍多爾科夫斯基也成功地將梅納捷普的資產轉移到了自己控製的其他金融機構,並且使法院無法獲知梅納捷普的完整財務狀況——因為裝有梅納捷普所有財務文件的卡車莫名其妙墜落伏爾加河。同時,霍多爾科夫斯基通過秘密轉移尤科斯資產和稀釋股份等手段,最終把包括美國大亨肯尼斯·達特和幾家債務銀行從對尤科斯的部分股權控製中排擠出去。

霍多爾科夫斯基不但有了實現自己童年夢想的機會,還順便將這些企業都變成了自己的資產。當然,每一次都會有霍多爾科夫斯基的身影閃現,盡管不像別列佐夫斯基和古辛斯基那樣角色鮮明。

2003年10月25日,俄特警在霍氏乘坐的專機上將其抓獲並關進監獄。

弗拉基米爾·波塔寧

弗拉基米爾·波塔寧出生於1961年,是一位資深的蘇聯對外貿易官員的兒子,1983年他從莫斯科著名的國際關係學院畢業後,在外貿部工作。在所有寡頭中,隻有他是完全正宗的俄羅斯族人。

1989年他決定創辦自己的生意:一個起始資本隻有1萬美元和幾個雇員的英特羅斯外貿公司。很快他意識到,真正賺錢的是銀行業。自1990年以來,他建立了一個由工業公司、銀行和媒介組成的商業帝國,總資產一度相當於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的近10%。

在波塔寧的奧涅克辛姆銀行的創建中,原財政部部長費奧得羅夫、原對外經濟貿易部部長達維多夫及其他部長在發放必需的批文和所要求的許可證方麵給了波塔寧無可估量的幫助。

1995年,俄羅斯的非國有化改革進入新階段:大型國企先進行股份製改造,再拍賣或招標出售股份。波塔寧在此時被聘為政府顧問,擔任總統辦公廳主任丘拜斯的助手,協助設計改造和出售方案,負責起草了俄聯邦私有化計劃。

在其他寡頭的支持下,波塔寧設計出了著名的貸換股計劃,即政府通過出讓國有企業的股份給私人銀行和金融機構以換取其急需的貸款。名義上,該計劃是為解決政府的資金困難,而在操作上,如眾多外部人士所詬病的,這項計劃被葉利欽政府中握有權勢的人所操縱,嚴重地低估了國有資產的價值。貸換股計劃表麵上以拍賣形式實施,然而並非所有有意競拍者都能獲得邀請。

正是在波塔寧自己所設計的方案和一手操縱中,他如願以償將諾裏爾斯克鎳礦公司收入囊中,除此之外還有俄羅斯第五大石油公司辛丹卡等一係列工業企業。在諾裏爾斯克鎳礦的拍賣中,波塔寧的聯合銀行被政府指定為主持者,波塔寧以1.701億美元(比起始價1.7億美元僅高出10萬美元)勝出,獲得諾裏爾斯克鎳礦38%的優惠股和51%有表決權的股份,另一競價者3.5億美元的出價則被判為無效。與國際上的交易所對其40億美元的價值評估相比,波塔寧付出的代價就像一場玩笑。

"這的確不好,"事後波塔寧在談到此項拍賣時說,"拍出的價格太便宜了。但是讓我們停止討論它吧。這雖然不好,但至少解決了給它(諾裏爾斯克鎳礦)找一個更好的主人的問題。"

1996年,他參與支持葉利欽競選連任總統。葉利欽競選成功後,於當年8月簽署命令,波塔寧被任命為負責經濟改革事務的第一副總理,到達他個人的權力頂峰。波塔寧在就職後接受《消息報》記者采訪時,稱"國家也是一個大公司",強調通過改善信貸貨幣政策刺激生產,通過有效管理加強稅收和通過規範法律保護企業利益、促進市場交易合法化等措施,解決國家麵臨的經濟困難。後來出於平衡各派政治勢力的考慮,葉利欽總統在事隔半年後的1997年,對政府進行改組,波塔寧被解職。在任的一年中,他被指責以權謀私。其中之一是他頒布了一項針對性的減稅政策,使諾裏爾斯克鎳礦公司省去了巨額稅款。

波塔寧似乎從一開始就對在政府中任職沒多大興趣,這從他上任之初的表態中可以得到證明。真正能夠施展才華的地方還是他熟悉的金融領域。4年之內,聯合銀行以令人眼花繚亂的速度膨脹起來。至1997年,其資產已達37億美元。他的胃口很大,繼成功取得世界上最大的鎳生產加工企業——諾裏爾斯克鎳業公司控股權後,又在國際金融投機家索羅斯的支持下,出資18億美元,擊敗其他競爭者,購入俄羅斯電信投資公司25%的股份。英國石油也投資5.71億美元收購了辛丹卡石油10%的股份。與此同時,波塔寧還從西方銀行和歐洲債券設法貸到6億美元用於收購國企。盡管以西方標準衡量尚嫌小,聯

合銀行此時已是俄羅斯最大最有權勢的私人銀行之一。

1998年4月,波塔寧大肆鋪張地慶祝聯合銀行成立5周年。巨大的廣告牌遍布莫斯科街頭,聯合銀行在廣告上化身為眾神之王宙斯,宣稱它將“像自然一樣亙古不朽”,最終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銀行。

不久俄羅斯便爆發了經濟危機,盧布大幅貶值,大量持有政府短期債券的銀行紛紛倒閉。在隨後不到一年的時間裏,波塔寧的帝國坍塌了。到1999年初,聯合銀行已負債20億美元,淨資產幾乎為零。2月,它拒付

歐洲債券2.5億美元的借款。從1997年的巔峰時期至此時,波塔寧控製的三家大型企業——諾裏爾斯克鎳礦、聯合銀行石油和Svyazinvest電信的市值已從310億美元狂跌至38億美元。索羅斯在其所著的《全球資本主義的危機》一書中公開承認,持股Svyazinvest是他投資生涯中“最失敗的投資”,此時他和波塔寧共同持有的該公司25%股份大約值50萬美元。聯合銀行石油被多家債主向法庭提請破產,最終在2001年轉手給了另一個寡頭弗裏德曼所控製的TNK石油公司。

2000年上台的普京誓言要“將寡頭作為一個階層消滅",同樣是在葉利欽政權下發跡的波塔寧行事開始處處小心謹慎,盡管他並沒有公然表露政治野心。就在媒體大亨古辛斯基被逮捕後不久,俄羅斯檢察機關就對諾裏爾斯克鎳礦的私有化過程提出了質疑,質疑的要害正是價值被低估,拍賣被操縱。作為回應,波塔寧一麵辯稱交易並無違法之處,一麵迅速追加了1.4億美元,作為補償對該公司價值的低估,並借此表明自己的合作態度。

在政治上,他不與普京公然作對,反以頗為合作的態度招架對其財產來源問題的攻擊,並委婉地承認普京對寡頭進行打擊的合理性。“普京在政治和生意之間劃了一條邊界,而我絕對不會越界。”2003年,波塔寧公開表態說。

為了響應普京提出的對社會多做貢獻的號召,波塔寧成立了慈善基金會,每年至少拿出100萬美元救助孤兒和設立獎學金。目前為止,弗拉基米爾·波塔寧慈善基金會已資助了100所學校和超過1500名學生。而在他的諾裏爾斯克鎳礦礦區,波塔寧也不吝錢財地興建社會福利和環保工程。2000年,他投入166億盧布用於修建各類公共服務機構和設施。在他的手中,諾裏爾斯克的生活水平達到6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後寡頭時代的波塔寧依靠自己在商業和政治上的雙重才能頑強地存活了下來。聯合銀行垮掉之後,他將諾裏爾斯克鎳礦公司及其他有價值的資產裝入英特羅斯控股公司和幾家離岸公司以渡過難關,並樂觀地等待情況好轉。在經濟危機最嚴重的時候,為了鼓舞士氣,興致飽滿的波塔寧甚至還邀請了100位朋友到法國滑雪度假,大肆狂歡。

隨著俄羅斯經濟在普京治理下的複蘇,波塔寧的英特羅斯也開始重振。在2001年按銷售額排名的俄羅斯五大私營企業中,英特羅斯以年銷售40億美元的規模排名第四。2003年,諾裏爾斯克鎳礦公司則完成了52億美元運營收入和8.6億美元利潤。在《福布斯》雜誌2003年俄羅斯富豪排行榜中,波塔寧以54億美元的身價

名列第四。在2004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顯示,他的個人淨資產為49億美元,排行第八十五位。

和阿布拉莫維奇相似,波塔寧開始在西方世界尋找自己的容身之地。在接連傳出他對英超球隊阿森納和曼城隊的收購意向消息的同時,波塔寧還在試圖打進藝術品收藏界這一上流權貴們的小圈子。2002年,波塔寧從已經倒閉的Inkombank銀行手中以100萬美元買下了俄羅斯至上主義藝術家馬列維奇的著名作品《黑方》,將其捐贈給俄羅斯文化部,創下了俄羅斯藝術品國內拍賣的最高價格。

波塔寧還是繼古辛斯基之後的俄傳媒大王,他擁有《消息報》、《共青團真理報》等多家報紙的股份。依靠金融業起家的這位俄羅斯富翁自1990年以來建立了一個由工業公司、銀行和媒介組成的商業帝國,年收入超過160億美元,總資產達380億美元。

古辛斯基

古辛斯基1952年10月6日生於莫斯科。中學畢業後,進入其母所在的莫斯科古布金石油天然氣學院學習,二年級時因成績不及格被開除。後來,他當過兵,又返校讀過書,仍未能畢業。1975年他入讀國家戲劇藝術學院導演係,並於1981年畢業。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古辛斯基逐漸進入商界,主要經營領域在俄羅斯媒介,創辦了俄美合資企業——橋。在這家企業基礎上,他又於1991年成立股份商業銀行——橋銀行,並任董事長。

橋集團還從事建築材料生產和房地產業務,20世紀90年代初,這些業務日進鬥金。1992年,古辛斯基將橋公司改組成股份集團,開始把經營目標轉向了媒體,創建了橋媒體集團。他認為,自己出身普通,要想具有社會號召力,首先是應該建立一個強大的媒體帝國,從根本上控製俄羅斯的輿論導向,實現"不當總統照樣可以左右政府”的政治抱負。

1993年,他又盯上了傳媒業,出資在俄羅斯獨立電視台開辟新頻道,後來又購買該電視台77%的股份。隨後,他又控製了《今日報》和《七日》周刊,收購了著名的“莫斯科之聲”電台,並與美國人合辦《總結》周刊。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古辛斯基成了傳媒大亨,個人財產高達4億美元。

1996年,他出資成立俄羅斯猶太人代表大會,並任會議主席。同年,他與包括別列佐夫斯基和波塔寧在內的其他商業巨頭一起出錢資助葉利欽競選連任總統。1997年,古辛斯基利用國營天然氣工業公司對電視公司的資金支持,迅速擴充了橋媒體集團的實力,並進一步組建和兼並了多家媒體企業。他試圖全麵掌握輿論工具,直接對政權機構施加影響,實現在政治家背後操縱國家的夢想。古辛斯基在1997年下半年至1998年初曾掀起一場傳媒大戰。在這場大戰中,古辛斯基希望借助西方投資,在俄羅斯建立一個實力強大的現代化通信和電視聯絡技術公司,他拒絕俄政府出麵調停,和其他寡頭展開不擇手段的競爭。

古辛斯基隨後犯下的一個重大錯誤是幹擾葉利欽的政治遺囑。1998年的經濟危機和此後的一係列政治危機,促使葉利欽急於尋找接班人。在別列佐夫斯基的極力推薦下,葉利欽將繼任者的目標圈定在時任總理的普京身上。

為了扶植自己的代表普利馬科夫競選下屆俄羅斯總統,由古辛斯基資助的議會力量——中派主義"祖國運動"黨在1999年夏季迅速崛起,大有與普京爭雄、問鼎總統職位的勁頭。葉利欽在事後回憶說:“正是因為寡頭間‘沒有規則'的殘酷鬥爭,導致了1998年的經濟危機和三次最嚴重的政府危機。這些危機不僅使俄羅斯經濟進一步衰敗,甚至還破壞了整個社會製度的穩定性。”

隨著普京在民眾中的聲望日高,古辛斯基重操手中的輿論工具,對普京在車臣發動圍剿非法武裝的行動進行醜化,在俄羅斯掀起一場反戰浪潮。獨立電視台對第二次車臣戰爭進行全程跟蹤報道,不斷地直播那血淋淋的作戰場麵,挑起民眾對政府產生不滿情緒。

2000年6月12日,在普京出訪西班牙期間,俄聯邦總檢察院對古辛斯基突然采取行動,以涉嫌侵吞巨額國家資財為由,宣布將他拘留10天。2000年6月16日,為了緩和各方麵的壓力,普京在古辛斯基被關押4天之後暗示總檢察院放人。隨後,俄羅斯總檢察院對古辛斯基侵吞和詐騙巨額國家財產進行了正式指控。11月13日,俄總檢察院采取進一步行動,正式指控古辛斯基非法獲取3億美元貸款和50億盧布(當時匯率:1美元=27盧布)借款。但作為被告的古辛斯基卻未在指定時間出庭。俄總檢察院隻得於次日宣布在全國範圍內通緝古辛斯基。總檢察院於12月4日發布了紅色國際通緝令,要求各國刑警組織協助將其緝拿歸案。12月12日,古辛斯基在西班牙的家中被捕。

2000年12月15日,古辛斯基被西班牙國際刑警組織押解到馬德裏,接受西班牙法庭審訊。三個月之後,西班牙法庭宣布說,一直在馬德裏獄中等待引渡回國的古辛斯基可以取保候審。古辛斯基在交納550萬美元保釋金後獲得釋放,返回其位於安達盧西亞的別墅中居住。2001年4月18日,西班牙國家法院裁定古辛斯基無罪,並拒絕將古辛斯基引渡給俄羅斯。由於古辛斯基擁有俄羅斯和以色列雙重國籍,他獲釋後隨即前往以色列居住。

羅曼·阿布拉莫維奇

羅曼·阿布拉莫維奇,39歲。2004年以106億美元資產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二十五位,2005年以133億美元列第二十一位,有過兩次婚姻,有6個孩子。

羅曼·阿布拉莫維奇1966年出生在莫斯科東南800公裏的薩拉托夫。他父親是猶太人,母親來自烏克蘭。阿布拉莫維奇的母親在他第一個生日前一天死於流產,死時隻有28歲。18個月後,他的父親被起重機軋死。這之後,阿布拉莫維奇由伯父撫養成人,收養了阿布拉莫維奇的伯父是當地一家大企業的供應處處長,有兩個女兒,但沒有兒子,這樣阿布拉莫維奇就成為阿布拉莫維奇家族唯一的男性繼承人。

當他隻有9歲時,就開始策劃自己的人生,他曾經對周圍的人說過:“我的一生絕對不會在這個默默無聞的小地方虛度。”14歲時,他實現了自已的願望,離開那個小地方,被派送到首都莫斯科求學。這個原本平凡的孤兒自此開始走向傳奇。早年生活在混亂的俄國的阿布拉莫維奇曾經大膽地走私過香煙和香水,而在當時,如果被抓住,會麵臨至少五年的有期徒刑。他的前妻說:“羅曼天生就知道如何賺錢,他能夠在當時蘇聯那種條件下賺錢,那麽,他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能發財。”阿布拉莫維奇在17歲的時候,沒有實現進大學的理想,而是被迫服兵役,參軍當了一名卡車司機。在服役期間,盡管他嚴格要求自己,但並沒有獲得晉升的機會。不過他仍積極投入軍營生活,兩年後當他退伍時,已結交了不少朋友,其中就包括後來的前俄羅斯第一首富——列別佐夫斯基。

20歲的時候阿布拉莫維奇從部隊退役回到烏克塔城,進入這個城市的工業學院,後畢業於莫斯科古布金石油天然氣學院。戈爾巴喬夫推行改革之後,蘇聯允許建立私人企業,雄心勃勃的阿布拉莫維奇抓住機會,在1987年建立了一家生產塑料玩具的小公司,靠在莫斯科自由市場上兜售自己的產品,倒賣進口香煙香水以及二手車輪胎,阿布拉莫維奇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

阿布拉莫維奇的人生轉折發生在他29歲的時候,依靠著在軍隊期間和俄羅斯前第一首富別列佐夫斯基的特殊關係,他成為了當時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的座上客,關係十分密切。1991年前蘇聯解體,私有化運動隨之而來。阿布拉莫維奇利用手頭積累的資金,從葉利欽政府手中大量收購拍賣的國有資產,包括以不到實際價值8%的價格買下西伯利亞石油公司。憑借出色的談判技巧和高超的經營手段,阿布拉莫維奇成為鄂木斯克煉油廠產品的主要經銷商之一,並相繼控製了俄第五大石油公司——西伯利亞石油公司80%的股權、俄羅斯鋁業公司的一半股份、俄羅斯國際航空公司26%的股份以及俄國際影視公司25%的股份。他還買下了世界上第二大鋁生產廠——魯斯阿爾近一半的股份,同時他的勢力迅速向電力、汽車、化工、製藥等領域擴張,俄每個工業部門都與他的帝國有或多或少的聯係。

像同一時期出現的眾多紅頂商人一樣,阿布拉莫維奇在前蘇聯的解體過程中,成為了受益者,他的財富迅速擴張。暴富後的他同葉利欽等國家高層領導的關係更加密切,據說葉利欽家族一些"特殊開銷"都經過阿布拉莫維奇等人的公司實現財務上的運作。1998年,有人指責阿布拉莫維奇為葉利欽的女兒在德國購買了房產和快艇。阿布拉莫維奇承認自己是葉利欽女兒的朋友,但否認自己是葉利欽家族“提款機”的說法。

普京上台後,俄羅斯寡頭們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阿布拉莫維奇卻迅速實現角色轉換,以國家承包人身份,從別列佐夫斯基手中買下了俄羅斯公共電視台的股份,再將其轉賣給政府。不僅如此,他還投身政治,先是成為來自楚科奇民族自治區的國家杜馬議員,後來又憑借雄厚的財力和影響,當選該自治區行政長官。

2002年阿布拉莫維奇將西伯利亞石油公司股份出售給尤科斯石油公司,套現30億美元,後來又賣掉其在俄羅斯鋁業公司的股份,獲利30億美元。有了大量現金後,他開始想離開俄羅斯。

在普京打擊寡頭的鬥爭中,他的角色一直很模糊,甚至可以說是充當了老一代寡頭和政府的中間人。當年西伯利亞公司的創始人別列佐夫斯基和普京鬧僵之後,被迫將其在一個國家電視台的股權轉給他的時候,他卻立即將這股權轉給政府,以幫助政府控製媒體輿論。有報道甚至說他很可能是"克裏姆林宮那隻看不見的手"。

2003年3月3日,俄羅斯稅務部指責阿布拉莫維奇名下的石油公司偷逃稅款10億美元,他及時地趕回了莫斯科。有媒體猜測普京要動手了,結果他仍然沒事。2003年10月,當俄羅斯第一大石油公司尤科斯石油公司的最大股東霍多爾科夫斯基被俄政府拘押後,阿布拉莫維奇也曾回了一趟俄羅斯,和總統普京進行了一次會麵。然後就出現了政府通過仲裁法庭強行撤銷了尤科斯和西伯利亞兩大石油公司的合並,使阿布拉莫維奇淨賺了30億美元的“合並費用”。有了這麽大的一個便宜,那10億美元的稅款,阿布拉莫維奇肯定會交的。身為寡頭的他相當清楚政治和經濟之間的遊戲規則,保得住的利益才是利益。

傑裏帕斯卡

莫斯科共青團《真理報》2007年2月12日以頭條新聞報道:“今年39歲的傑裏帕斯卡以2億美元資產之差贏過阿布拉莫維奇坐上俄羅斯首富寶座。”

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的外孫女婿、俄羅斯鋁業公司老板傑裏帕斯卡拜國際鋁價高漲之賜,資產已達212億美元,一躍超過了前首富阿布拉莫維奇,成為俄羅斯新首富。

盡管出身普通,但傑裏帕斯卡還是考進了莫斯科大學理論物理係,這幾乎是俄羅斯最好的大學和最好的專業。1986年,傑裏帕斯卡讀完大學一年級,正趕上征召全日製大學生入伍的"新政策",他被"發配"至後貝加爾軍區的一個導彈部隊服役。

傑裏帕斯卡的早期發家史是個謎,人們隻知道他的發跡是從1994年開始的。當時年僅26歲的他成為西伯利亞地區薩彥諾戈爾斯克鋁廠的廠長。之後他與兩個合夥人成立了西伯利亞鋁業公司。1998年,傑裏帕斯卡獲得公司絕對控股權。2000年,西伯利亞鋁業公司與後來的俄羅斯首富羅曼·阿布拉莫維奇控製的兩家鋁廠合並,建立了俄羅斯鋁業公司,二人股份各半。

此後不久,傑裏帕斯卡成立了獨資“基本元素”投資公司,成為俄羅斯鋁業公司的控股公司。“基本元素”的業務開始向鋁業以外發展,重點投資機械製造業、能源、金融業,特別是汽車工業。到2001年,傑裏帕斯卡已經收購了俄羅斯大部分汽車廠,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嘎斯汽車、伏爾加汽車,現在都是傑裏帕斯卡旗下的品牌。

由於阿布拉莫維奇的投資方向發生變化,從2003年10月到2004年10月,他將自己持有的俄羅斯鋁業公司股份分兩次出售給傑裏帕斯卡。此後,俄羅斯鋁業成為傑裏帕斯卡一個人的天下。

在鋁業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傑裏帕斯卡成為最後的勝者,成為全球最大的鋁供應商之一。在總結成功經驗時,傑裏帕斯卡認為,把工廠設在邊遠的西伯利亞是他的一大優勢。西伯利亞地區電力極為豐富,而且由於位置偏遠,西伯利亞的電力無法輸送到發達地區,隻能以非常便宜的價格供給鋁廠。西伯利亞南部這家煉鋁廠不久將投產,這是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即將投產的第一家煉鋁廠。該公司還計劃在靠近西伯利亞地區建設一家新煉鋁廠,年產量可能高達60萬噸。

俄鋁還在與俄羅斯原子能機構商談合作,以幫助在俄羅斯遠東地區新建一家核電站。該公司將在附近建立一家煉鋁廠,並從俄羅斯東部的一處港口向亞洲客戶出口鋁。

擁有210億美元財產的阿布拉莫維奇,連任俄羅斯首富多年。但是,這次他卻被舊日生意夥伴傑裏帕斯卡取而代之。

對傑裏帕斯卡來說,2006年是豐收的一年,鋁價狂漲讓他身價倍增,他2005年擁有的資產總值超過140億美元,當時他實際上應該是僅次於阿布拉莫維奇的第二大富翁。

傑裏帕斯卡的身世和發展史與阿布拉莫維奇有著很多相同之處:同樣是從小父母雙亡,也是年輕得誌,而兩個人的年齡也幾乎相差無幾。所不同的是,傑裏帕斯卡有一個重要的政治經濟資源,他妻子的外公是俄羅斯首任總統葉利欽。

2001年2月,傑裏帕斯卡娶了尤馬舍娜,她是前總統辦公廳主任尤馬舍夫與前妻的女兒,而尤馬舍夫後來與葉利欽的愛女塔季揚娜結婚,傑裏帕斯卡順理成章成了葉利欽家族中的一員。

隱性寡頭之普加喬夫

俄羅斯國際工業銀行總裁謝爾蓋·普加喬夫同別列佐夫斯基等寡頭不同,他在俄羅斯公眾中幾乎毫無聲息,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一位“隱身巨頭”。據官方的統計,普加喬夫的銀行是俄羅斯最大的銀行之一。但是就連俄羅斯最有影響的商界巨頭都不清楚,此君究竟是憑什麽賺了那麽多的錢。普加喬夫平時大部分時間都住在國外,很少回國,是一個很神秘的人物。

普加喬夫畢業於列寧格勒國立大學。他的事業是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進入博羅金的圈子之後開始發達起來的。當時博羅金手下有一個很著名的“邁克羅金”公司。但時任該公司經理的葉法羅夫沒有能夠把握住自已的“幸福前程”。而名不見經傳的國際工業銀行總裁普加喬夫成功地將葉法羅夫擊敗,並將他從博羅金身邊趕走。很快,"邁克羅金"公司不複存在。與此相反,普加喬夫的銀行卻蒸蒸日上。

在博羅金的鼎立幫助下,國際工業銀行被列入俄羅斯同國際金融組織合作機構的名單中。俄羅斯許多大財團和大公司都紛紛在國際工業銀行開設賬戶,而普加喬夫很快就成了當時克裏姆林宮的許多權勢人物的"自己人"。他是當時葉利欽新聞秘書尤馬舍夫經常接待的商界巨頭之一,並經常幫助葉利欽一家處理一些商業上的事務。葉利欽的兩個女兒後來引發醜聞的信用卡就是國際工業銀行發放的。

普加喬夫同普京總統關係密切。關於普京同普加喬夫的交往有許多傳說,並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們之間的交往是從普京擔任總統事務管理局副局長的時候開始密切起來的。當時普京負責俄羅斯在境外的國有資產事務。這方麵的工作同國際工業銀行在國外的業務有直接的聯係。很有可能,當時普加喬夫同普京的得力助手伊戈裏·謝欽建立了很好的合作關係。

有一些傳說認為,普京同普加喬夫的交往變得密切起來,是宗教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據說,在普京被任命為總理不久,他的父親去世了。普加喬夫前往參加了普京父親的葬禮,他還帶來了一位地位很高的教會神職人員,這使普京很感動。

無論以前普京同普加喬夫是如何結識和交往的,現在普加喬夫已經是同普京交往最為親密的俄羅斯商界巨頭之一。據《莫斯科共青團員報》報道,關於普京和普加喬夫的許多消息來源均證實,普加喬夫可以自由進入克裏姆林宮麵見總統。一些俄羅斯人認為,普加喬夫隻是普京同俄羅斯金融和商界寡頭聯係的橋梁,普加喬夫不可能參與政治事務。

但是,據一些知情者透露,普加喬夫“有時候”還是要向普京就一些政治問題提出建議。比如,在2000年政府強力部門開會討論逮捕古辛斯基的問題時,普加喬夫非正式地參加了這次會議。普加喬夫還同普京任命烏斯季諾夫擔任俄總檢察長有關。

現年38歲的弗拉基米爾·科甘,是一位在聖彼得堡發跡的銀行家。科甘畢業於聖彼得堡工程建築學院。他是白手起家幹出來的俄羅斯新貴。最初他是靠從波羅的海沿岸國家倒貨到聖彼得堡賺錢,慢慢地生意越做越大,後來開了一家專門銷售電子產品的公司……再後來,他靠大量買進聖彼得堡工業建設銀行的股票,進而成為最大股東。如今,聖彼得堡工業建設銀行已經是聖彼得堡最大的銀行之一。

科甘的成功不僅僅是因為他擁有經商的天賦,更重要的是他善於同聖彼得堡市的政界人士打交道。他在聖彼得堡以及列寧格勒州政界人士中的朋友可以開出一個長長的名單。在索布恰克擔任聖彼得堡市市長期間,科甘的銀行成了聖彼得堡市市政府關係最密切的貸款機構。該市財政撥款部門大都在科甘的銀行開設了賬戶,自然科甘成為了聖彼得堡市政府領導的好朋友。他同當時擔任聖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長的普京的關係也非同一般。據說在普京調到莫斯科工作之後,兩人仍然保持著良好的關係。這也不奇怪,普京家的存款就存在了科甘的銀行裏。

當然,同以前相比,現在科甘同普京的接觸少多了。但是,對科甘來說,普京辦公室的門還是對他敞開的。另外,普京的許多助手都來自聖彼得堡,因此很多事情不用找普京,科甘就可以達到自己的目的。科甘同政府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庫得林、政府負責國防工業事務的副總理克列巴諾夫關係都很好。

由於同聯邦政府關係密切,科甘現在正積極努力,企圖控製俄羅斯一些效益非常好的軍工企業。科甘希望控製俄羅斯著名的生產“S-300”防空導彈係統的軍工企業,並籌劃建立由俄羅斯最著名的兩家飛機製造企業——"米格"和"蘇霍伊"組成大型聯合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