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家長的悄悄話

一個孩子守規則意識的形成,是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經曆一個從被動到主動的過程,要由成人管理、約束與引導,最終達到孩子的自我管理,並形成習慣。

大多數孩子在入學前主要是生活在家裏或待在幼兒園裏,這一時期,孩子過得是一種相對自由,關愛較多,拘束較少的生活。

進入小學後,孩子好像一下子掉進了必須守規則的海洋,不但接觸到功課裏充滿各種符號的學習規則,而且每天的生活都受規則控製著。如課間隻有10分鍾休息;課時安排較緊,上課回答問題要舉手;下課後,不能在樓道裏大聲喧嘩,甚至如廁、喝水都需要排隊等候……這時候,孩子們可能會感到拘束多,不自由。於是,有很多對孩子對這樣的“規則”生活有很多的抵觸。有許多孩子甚至故意不遵守這些規則。

為使孩子能愉快、積極地適應學校生活,家長應該從小開始培養孩子遵守規則的習慣。

(1)曉之以理,加強引導,跟孩子講講規則的用處。

家長應該經常給孩子灌輸這樣一個觀念:規則無處不在,一定的規則能保證人們更好地生活。例如,人們要遵守交通規則、遊戲規則、競賽規則。家長可以時常反問孩子,如果不遵守規則會怎樣,讓孩子設想違規的後果,引起他對執行規則的重視。

(2)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在家裏,物品用完後要回歸原處;離家出門要和家人打招呼;家裏來了客人要有禮貌地打招呼;按一定的時間作息(定時進餐、睡眠、起床)等,這些約束對培養孩子的守規則意識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3)培養遵守規則的技能。

有些孩子雖然具備了一定的守規則意識,但仍會時常違規,時不時搞出一些亂子,讓你在後麵手忙腳亂地收拾。實際上,這並非孩子故意如此,而是因為他們不得要領。所以培養孩子正確做事情的方法對遵守規則也很有必要。

(4)培養自律精神。

他人製訂的規則是強加的,屬外力約束,而自己製訂的規則有內省成分,易於自律。家長不妨和孩子一起商量製訂家庭規則,以便共同遵守。例如,進別人房間前要先敲門;下棋、玩遊戲要按規則決定勝負;說錯話或做錯事時要有禮貌地道歉;看電視時不要幹擾別人。即使家長違規也要自覺受罰,讓孩子懂得遵守規則的嚴肅性。

(5)以身作則,樹立良好形象。

家中成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孩子模仿的內容,因此,家長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孩子的榜樣。家庭生活中的一些規則,如作息製度、衛生要求、禮貌習慣等;社會生活中的規則,如交通規則、公共秩序等,凡家長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

培養孩子遵守規則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須循序漸進,持之以恒。要做到這一點,要求家長有恒心,不論何時何地,都要排除萬難,堅持不懈地支持和鼓勵孩子向既定目標努力,直到規則習慣養成。

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1)家長在孩子麵前不要居高臨下。

不要認為家長說的都是權威的話、是不可以改變的。父母也是有缺點的人,也有講錯話的時候。家長對孩子的尊重要落在實處,家長的角色更應該是知心的、可以傾訴的朋友。家長不是完人,說錯話、做錯事要勇於承認,孩子的觀點如果正確,就要尊重孩子的意見。

(2)不要武斷。

有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口頭禪“你照我說的做就是了,別老問為什麽。”不知道為什麽應該這麽做,不明白這樣做的道理,孩子又怎麽可能很好地執行呢?

(3)當孩子違反規則的時候,家長不要總是嗬斥、指責;對於孩子遵守規則的行為家長要及時鼓勵和表揚。

有很多家長隻抓住孩子表現不好的地方不放,但對孩子的表現好的時候卻視而不見。這對孩子的積極性是有很大的打擊性。所以,盡量多表揚鼓勵、少批評嗬斥,對孩子守規則意識的形成、守規則習慣的培養能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4)家長間的教育要一致。

父母之間教育要一致:要求要一致、觀念要一致、目標要一致。隻有做到一致,孩子才不會茫然無措。父母要求不一致,孩子就會不知所措。

教子加油站 (1)對於年齡小的孩子,可從玩遊戲開始,在遊戲中體會守規則的意義,知道不守規則就會被淘汰出局的結果,懂得一個遊戲如果沒有規則作保證,就沒辦法順利進行。

(2)當孩子不守規則、投機取巧時,應及時引導,萬不可輕視,更不能鼓勵。有的家長看到孩子在遊戲中投機取巧,還得意洋洋地誇他聰明,這反而促成孩子不守規則的壞習慣。

給孩子訂的規則要切合實際、合理、科學,讓孩子覺得經過努力是能夠達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