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選故事任你挑

張良拾履

一些孩子跟他人約好了在某個時間一起去做某件事情,但到了關鍵時刻,總是爽約,或是不能如期到達。長此下去,孩子必然就養成了“不守約、不守時”的壞習慣。如果不希望你的孩子因此失去很多的機會,不如從現在就開始教導他。

漢高祖劉邦的重要謀臣張良是個非常尊重老人的人。有一天,張良閑暇時在橋上散步,這時,有一位身穿粗布短衣的老年人,走到張良待著的地方,把鞋子扔到橋下,對張良說:“小子,下去給我拾鞋。”張良猛然一驚,真想揍他,但他見老人年紀這麽大,就忍耐住了,他想,老人嘛,有些怪脾氣也很自然。他順從地到橋下給老人撿起了鞋子。不料,老人得寸進尺,又“命令”道:“給我穿上!”張良心想,鞋子撿都撿了,給他穿上也無所謂,便跪在地上給老人穿上鞋子。老人很享受的看著張良給自己穿好鞋子,然後長笑而去。

不一會兒,老人折而複返,告訴張良:“孺子可教矣。”然後要張良五天後的清晨在這裏與他會麵。張良愕然地答應了。

五天之後,張良趕到小橋之處,老人卻已經等在那裏。老人對張良的遲到很生氣:“跟老人約好時間居然還遲到,這是什麽道理?”要張良五天後再來。

又是五天過去了,這一天雞鳴時分張良便趕往小橋,不料再次遲到,惹得老人大發雷霆。於是,張良被要求再等五天。

這一次,張良半夜便趕往小橋。一會兒工夫,老人飄然而來,看見張良等在這裏,不禁高興地說:“做人就應該這樣。”然後交給張良一本書,並告訴他,讀完這本書並掌握其中的道理,十年之後他便大有用武之地。老人又說:“13年後,你會在濟北遇到我,穀城山下有塊黃石就是我。”隨後,老人又飄然而去。

天亮後,張良一看書名,原來是一本叫《太公兵法》的兵書。

張良得到這本書後認真閱讀,終於學到了運籌帷幄,決勝千裏的本領。據說,13年後,張良跟隨高祖路過濟北時,果真在穀城山下看見一塊黃石,張良取回它,並把它當做珍寶供奉、張良死後,就和這塊黃石合葬在一起。

孩子,尊重他人,遵守時間,與他人約好了時間提前一點到達,能給別人留下比較好的印象,能獲得他人的賞識與成功的機會。相反,一個人總是不守時,人家即便想照顧你,給你機會,卻因為你的壞習慣而不信任你,這可能導致你與成功擦肩而過。

千裏赴約的範式

東漢時,汝南郡的張劭和山陰郡範式同在京城洛陽讀書。

學業結束,他們分別的時候,張劭站在路口,望著天上的大雁說:“今日一別,不知何年才能見麵……”說著流下淚來。範式拉著張劭的手勸解道:“兄弟,不要悲傷。兩年後的秋天,我一定去你家拜訪老人,同你聚會。”

落葉蕭蕭,籬菊怒放,正是兩年後的秋天。張劭突然聽見天上的雁叫聲音,牽動了情思,不由自言自語地說:“他快來了。”說完趕緊回到屋裏,對母親說:“媽媽,剛才我聽見天空雁叫,範式快來了,我們準備準備吧!”

“傻孩子,山陽郡離這裏一千多裏路,範式怎會來呢?”他媽媽不相信,搖頭歎息:“一千多裏路啊!”

張劭說:“範式為人正直、誠懇、極守信用,不會不來。”

媽媽隻好說:“好好,他會來,我去備點酒。”其實,老人並不相信,隻是怕兒子傷心,寬慰寬慰兒子而已。

約定的日期到了,範式果然風塵仆仆地趕來了。老朋友重逢,都非常高興。老人激動地站在一旁直抹眼淚,感歎地說:“天下真有這麽講信用的朋友。”範式重信守諾的故事一直被後人傳為佳話。

在我們的生活中,常有答應了別人在特定時間做某件事情卻沒有完成的經曆,這是非常不好的。因為,講信用,守時,是一種美德,一種素養。若是答應了別人要在某個時間完成某件任務,即便遇到再多的困難也應該克服。這是我們從小就應該養成的一種好習慣。陳太丘與有期

陳太丘和朋友預先約定好一起出行,約定在正午時分。約定的時間過了,朋友卻沒有到,陳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離開了。

當他離去以後,他的朋友才來到。陳太丘的兒子陳元方當時年僅七歲,正在家門外玩耍。

客人問他:“你的父親在家嗎?”

陳元方回答說:“父親等待您很長時間而您卻沒有來到,已經離去了。”

客人便生氣地說道:“不像話啊!和人家約好一起出行,卻拋棄人家自己離去。”

陳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定在正午時分見麵,到了正午您卻沒有到,這就是您沒有信用;對著兒子罵他的父親,這便是您沒有禮貌。”

朋友感到十分慚愧,忙下車前來拉元方。元方卻徑直走入家門,根本不回頭看那人。

孩子,對於人類而言,時間是唯一公平的擁有,不論窮富、才情高低,不分國籍,每個人一天所擁有的時間都是相同的,誰也沒權力侵占別人的時間,更不應浪費別人的時間。一個不遵守時間又不講禮貌的人連孩子都不會尊重他。隻有依時守信,才能夠成為一個受人尊重的人!

魯迅刻“早”字

明明上課經常遲到,為此很多次被老師批評了,但他屢教不改,依然愛遲到。這不,這天他與小飛約好星期天8點一起去遊樂場,可是小飛在遊樂場門口等到快9點了還是不見明明的身影。小飛非常生氣,就自己先進去了,之後,小飛很長時間都不理明明了。

如果你有一個和明明類似的孩子,不妨給他講講下麵這則小故事。

著名的文學家魯迅先生自幼非常聰明勤奮。在他12歲那一年,他到三味書屋跟隨壽鏡吾老師學習。

魯迅13歲時,他的祖父因科場案被逮捕入獄,父親長期患病,家裏越來越窮,他經常到當鋪賣掉家裏值錢的東西,然後再在藥店給父親買藥。

有一次,父親病重,魯迅一大早就去當鋪和藥店,回來時老師已經開始上課了。老師看到他遲到了,就生氣地說:“十幾歲的學生,還睡懶覺,上課遲到。下次再遲到就別來了。”

魯迅聽了,點點頭,沒有為自己作任何辯解,隻是低著頭默默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來到學校,在書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個“早”字,心裏暗暗地許下諾言:以後一定要早起,不能再遲到了。

以後的日子裏,父親的病更重了,魯迅更頻繁地到當鋪去賣東西,然後再到藥店去買藥,家裏的很多事情都落在了魯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裏的事情,然後再到當鋪和藥店,之後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課。雖然負擔很重,可是他再也沒有遲到過。

在那些艱苦的日子裏,每當他氣喘籲籲地準時跑進私塾,看到課桌上的“早”字,他都會覺得開心,心想:“我又一次戰勝了困難,又一次實現了自己的諾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個信守諾言的人。”

孩子,魯迅先生的故事是多麽讓人感動又令人佩服呀。一個小小的孩子經曆那麽多的生活磨難已經不容易了,他卻還能堅持做到守時,這是多麽難能可貴的呀。正因為他從小就有這樣的守時意誌,才能在長大以後成為一個非常有作為的人。所以,當我們總在自己為自己的不能守時找借口的時候,想想魯迅先生的故事,也許你就不會再為自己找借口了!

慘痛的教訓

因為不守時,還可能耽誤一些重要的事情。這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發展,對其無一利卻有百害,下麵的故事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例子。

高考的第一天下午,同學已經開始準備考英語了。按照規定,考生必須在開考前十五分鍾進入考場,否則,將被取消考試資格。在大家看來,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非守時不可。可是就在考生進入考場信號發出不久2分鍾,一對母女居然姍姍來遲。

校園門口的兩名保安同誌按規定阻攔了他們,不讓考生進入考場考試,因為這違背了考場規則。那位該考生痛哭流涕,孩子的母親也是苦苦相求,甚至於跪地磕頭。

可是,這又有什麽用呢?在鐵一般的製度麵前,沒有什麽感情可言。麵對著高考這麽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這位考生不戰而敗。她的失敗,不是因為她的技不如人,而是因為她遲到了兩分鍾。因為微不足道的兩分鍾卻付出了不能考試的代價,這是多麽慘痛的事情呀!

孩子,這個考生之所以失敗了,是因為她沒有太強的時間觀念。所以,讓我們做個守時的孩子吧!否則,我們失去的,又何止是幾秒鍾或是幾分鍾的時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