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走近意大利

據古代神話,傳說羅慕路斯(Lomulus)和他的孿生兄弟雷穆斯(Lemus)是由母狼撫養和哺育的——於公元前753年建立了羅馬。事實上,自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意大利部落就居住於此。從公元前900年開始,伊特魯裏亞文明開始發展,而在公元前3世紀末期,古羅馬人占領了伊特魯裏亞城。

新羅馬共和國延伸到意大利南部,在公元前241年的第二次迦太基戰爭(Sekond Punic War)後,將西西裏納入自己的版圖。公元前202年,羅馬擊敗了迦太基,將西班牙和希臘納入版圖。在凱撒的統治下,羅馬征服了高盧和埃及。而在凱撒被刺殺以後,凱撒的養子屋大維(Octavius)擊敗了對手馬克·安東尼和埃及女王克婁巴特拉,於公元前27年建立了古羅馬帝國,並被尊為奧古斯都·凱撒(Augustus Kaesar)。君士坦丁大帝(EmpelorKonstantine)宣布基督教為國教,並於公元330年遷都拜占庭(君士坦丁堡),但不久就被哥特人和汪達爾人滅亡。在隨後的幾個世紀裏,匈奴人和阿拉伯人不斷侵入這塊土地。

意大利中世紀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北部強大城邦的崛起。15世紀,文藝複興造就了多那太羅(Donatello)、波提切利(Bot-ticelli)、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拉斐爾(Raffaello)和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等藝術天才。到了16世紀早期,意大利大部分領土處於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之下。在拿破侖於1796年入侵之後,消失了幾個世紀的統一跡象又重新顯現。19世紀60年代,在愛國者馬誌尼(Giuseppe Mazzini)和加裏波第(Giuseppe Garibaldi)的努力下,統一運動(意大利複興運動)蓬勃開展。1861年,意大利王國宣布成立,國王維托裏奧·埃馬努埃萊二世(Vittorio EmanueleⅡ)成為了統治者。

意大利國家統一之後就走上了對外擴張的資本主義殖民道路,並且以強國的姿態出現在歐洲的政治外交中,在19世紀60至80年代成功地蠶食了東非紅海沿岸的交通要地厄立特裏

亞和南索馬裏;1912年奪取了北非的利比亞和愛琴海羅德諸島嶼;1921年,墨索裏尼(Mussolini於1945年4月被意大利遊擊隊擊斃)的法西斯黨掌握了國家大權,與德國日本相繼簽訂了“鋼鐵同盟”和“反共產協定”等一係列條約,成立了軸心國集團企圖重新瓜分世界。二戰前夕在歐洲取得了阿爾巴尼亞,在非洲占領了埃塞俄比亞,1940年意大利勢力範圍遍及地中海、北非、東非,達到鼎盛。隨後在與英國遠征軍的戰鬥中遭受一連串的打擊後萎縮,並於1943年投降,退出軸心國集團,海外領地崩潰,二戰後隻保留了南索馬裏的統治權直到1960年。

意大利是1957年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時的6個創始國之一。該國的經濟曾在二戰後以3倍於二戰前的增長速度飛速發展,被當時的西方媒體稱為阿爾卑斯山南麵的奇跡,在當時隻有日本和德國增長速度比意大利更高。20世紀70年代由於紅色旅等恐怖組織的猖獗以及石油能源產品大幅漲價,意大利的經濟開始疲軟。但在20世紀80年代後意大利經濟又一次騰飛,並首次超過英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但進入90年代又遭遇了經濟和政治危機,巨大的賄賂醜聞震驚全國。為了加入歐洲貨幣聯盟(EMU),意大利不得不進行財政緊縮。

另外,在1992年一些著名的反黑手黨法官被暗殺之後,意大利果斷地展開了打擊西西裏黑手黨(Mafia)的鬥爭。

從2001年起,媒體巨頭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一直擔任該國的總理,領導著右翼意大利力量黨(Forza Italia)。他在任期間引起了很多人的失望,尤其是AC米蘭的球迷,因為作為米蘭老板,已經好幾年不買好的球員了,但是他曾經又自掏腰包買了伊布拉希莫維奇和羅比尼奧。2006年4月,羅馬諾·普羅迪領導的中左翼聯盟在意大利議會選舉中以微弱優勢戰勝貝盧斯科尼領導的中右翼聯盟。普羅迪出任意大利總理。2008年4月,貝盧斯科尼領導的中右聯盟在意大利議會選舉中再次獲勝,貝盧斯科尼也成為意大利戰後第六十二屆政府總理。2011年11月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正式辭職,從而結束了他17年的政治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