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極的態度塑造出消極的孩子

日本腦科專家七田真教授說過:“每個孩子都會成長為父母們想象中的樣子,積極的態度塑造出積極的孩子,而消極的態度,也一定會塑造出消極的孩子。”如果家長總認為“這個孩子發育太慢”、“沒有任何才能”、“沒有一點長處”……那麽,孩子就會忠實地按照父母的這種想法成長起來。也就是說,孩子有出息或者沒出息,其原因就在於他們的父母,他們呈現出的狀態正是父母教育的結果。因此,要想自己的孩子“優秀”、“有出息”,父母們就應該停止用消極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孩子。

可是,令人遺憾的是,並不是所有的家長都能意識到這一點。因此,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在有意或者無意中對孩子采取消極的態度,使用了負麵語言。

下麵,讓我們來看看以下的幾個案例:

門鈴響起,亮亮的媽媽打開門,進來的是同事張阿姨。媽媽請張阿姨進門。這時,四歲的亮亮正高興地玩著遙控汽車。他拿著遙控器,追著玩具汽車跑,從阿姨和媽媽之間穿過。媽媽一把拽住他:“你這孩子,這麽不懂禮貌!快,向阿姨問好!”

亮亮嚇了一跳,傻傻地站住了,一時不知怎樣開口打招呼。

媽媽很尷尬,一個勁抱歉地對張阿姨說:“這孩子一貫是這樣,見到陌生人都不敢說話,嘴上像貼了封條似的。”說著兩人進了屋,留下亮亮一個人愣愣的,沒心思玩了。

以後,隻要有客人來到家裏玩,亮亮都一聲不吭地回屋去了!這讓媽媽覺得非常失敗!

亮亮的媽媽與很多注重禮節卻不知道教育方法的父母一樣,把孩子嚇了一大跳,更讓孩子在客人麵前“丟了臉”。亮亮小小年紀就遭受這樣的打擊,又聽到媽媽消極的語言暗示“這孩子一貫是這樣,見到陌生人都不敢說話,嘴上像貼了封條似的。”所以,他就會覺得自己天生就是這樣,見到客人不問好理所當然!與亮亮的媽媽做法不同的是青青的媽媽。

門鈴響起,青青的媽媽打開門,進來的是同事小陳阿姨。媽媽請小陳阿姨進門。這時,5歲的青青正高興地玩著遙控汽車。他拿著遙控器,追著玩具汽車跑,從阿姨和媽媽之間穿過,匆匆地問了聲阿姨好後,就追自己的玩具汽車去了。媽媽叮囑他:“慢點。”

稍遲,客人離去後,媽媽把青青叫到麵前,給他講了一個不講禮貌的故事,其中就有今天來客人時的場景。然後,媽媽問青青:“你說這種做法對不對呢?”青青有點不好意思地回答說:“不對,我以後再也不會這樣了!”媽媽一聽這話,欣慰地笑了,並且不失時機地鼓勵孩子:“我就知道青青是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

以後,隻要家裏來了客人,青青都會上前很有禮貌地問好!客人們都誇獎青青是一個懂事、有禮貌的好孩子!還羨慕青青的媽媽教育得好!

同樣是孩子不講禮貌的表現,但青青的媽媽卻采取了積極的教育態度。先用故事教育孩子,讓孩子能夠理性地分析、判斷自己的做法,之後又不失時機地給孩子“戴高帽”,讓孩子覺得自己就是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以後,孩子自然就會表現得更好!

以上的兩個故事告訴我們家長,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表現得更加出色,那麽就應該給孩子積極的引導與暗示!這樣,孩子才能長成出色的模樣!具體的做法是:

1.不要過於看重孩子的錯誤

在我們的生活中,常有一種有偏差的認識是:“找出錯誤,才能進步。”在這種錯誤觀念的推動下,許多“恨鐵不成鋼”的家長們似乎都成了專門從雞蛋裏挑骨頭的專家,動不動就指責挑剔孩子,造成很多孩子不必要的挫折和信心喪失;更有一些孩子非常害怕犯錯,但越是害怕犯錯,就越容易犯錯!如果孩子感覺不到自己的“進步”,時間久了,他們自然就開始破罐子破摔,一錯到底了!

因此,作為家長,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長進步,就不要盡挑孩子的錯誤,也不必對孩子的錯誤耿耿於懷,相反,你應該鼓勵孩子把錯誤當成成功的一塊跳板,這樣,在錯誤中,孩子學會的是總結與跳躍!一個善於從“錯誤”與“失敗”中總結經驗的孩子,怎麽可能不成功呢?

2.相信孩子,給孩子以積極的期待

成人積極的期待會導致兒童積極的發展趨向;反之,消極的期待則會導致兒童發展趨向於消極。如果一個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不可能做好某件事,得到的結果通常就是如此。

趙明想參加學校足球隊的選拔,爸爸覺得他才三年級,各方麵的條件還不夠,於是對趙明說:“明明呀,我覺得你今年是選不上的,為什麽不等明年再參加呢?等到明年的時候,你的年紀大一點,技術更成熟一點,選上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但是,固執的趙明不聽爸爸的話,他堅持今年一定要參加。

爸爸見趙明這麽堅決,隻好無奈地說:“好吧!那你想參加就參加吧,不過你可別說我沒有事先提醒過你。”

到了選拔時,趙明“果然”如爸爸預料的沒有選上,他因此非常沮喪,覺得自己不是踢足球的料,從此,對足球失去了興趣!

其實,故事中的爸爸並不是要泄他的氣,他隻是希望趙明準備好以後才參加。然而,趙明卻覺得爸爸是在暗示自己沒有能力!在這種消極的情緒的影響下,趙明失敗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事實上,家長的期望對孩子的影響很大,當家長不相信孩子的能力,預期孩子會失敗時,孩子就會在心理或者言行上表現出沒有信心,最終導致失敗!反之,如果家長相信孩子的實力,鼓勵孩子,給孩子積極的期待,那麽孩子就有可能成功!因此,相信孩子,給孩子積極的期待吧,別讓你的孩子成為負向期望的犧牲品。

3.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

這是兩個經曆相似、學曆相同、社會地位同等的父親。

然而,麵對生活中不如意的時候,第一個父親往往是樂觀、公正地看待它,分析造成眼前不利的原因;而第二個父親表現出來的則是麻木和消極抵抗。

兩個父親各有一個男孩,他們一樣的健康、聰明。上學後,他們卻不可避免地在生活和學習中,麵對著老師的誤解和考試成績的不理想。這時候第一個父親往往靜下心來,幫孩子一起尋找症結,教他解決的方法。第二個父親則是當著孩子的麵狠狠地詛咒社會和老師,仿佛所有的挫折都是有意讓他們父子難堪。

一次,發生了地震,兩個孩子都被埋在廢墟下。他們周圍沒有人,沒有食物,隻能等外麵的救援。第一個孩子表現得很冷靜,他盡量減少活動,保持體力和足夠的氧氣,然後用磚頭不斷地敲擊樓板,發出救援的信號;而第二個孩子當時就嚇蒙了,他絕望地哭了起來。等救援隊找到他們時,第一個孩子還頑強地活著,第二個孩子卻離開了這個世界。

你看,家長的處世態度對孩子有著多麽大的影響呀。一個心態消極、總喜歡抱怨的家長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的成長,給他們的心理帶來陰影,讓自己的孩子變得和自己一樣消極,而心態積極樂觀的家長,也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積極、樂觀、向上!

因此,作為家長,特別是心態消極的家長,一定要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重新塑造自己的人格,力圖調整好心態,使自己具備達觀的人生態度,起到好的榜樣作用!這樣,才能給孩子一個塑造優秀人格的溫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