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麽厭學

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好學、學有所成,但現實是不少孩子一上課就犯困,一寫作業就發愁,一提到學習就頭疼,更有甚者到了曠課、逃學的地步。為此,家長們苦惱不已,好好的孩子為什麽會產生厭學的情緒呢?到底是哪一個環節出了錯?

其實,孩子因學習壓力大等方麵的原因產生厭學的情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這種情緒的持久性,如果孩子總被厭學的情緒困擾,那麽不但會直接影響到學習的質量和學習的成績,而且還會影響孩子的前程。要想幫孩子擺脫厭學情緒,當務之急是要找準孩子厭學的症結所在,然後根據原因來采取對策。

1.孩子厭學的常見原因

那麽,造成孩子厭學的原因究竟都有哪些呢?據專家研究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1)孩子的生理原因。孩子生病、女孩的例假等都可能成為厭學的原因,但這時不是表現為對整個上學過程的厭倦,大多是暫時的或者是周期性的,隻要稍加關懷、體貼、指導,厭學情緒就會減輕或消失。

(2)缺乏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學習需要的情緒表現形式,是個體對學習活動或學習對象的認識或傾向,是直接指向於學習活動本身的學習動機,是影響學習動機的內部價值因素之一。缺乏學習興趣表現為對學習沒有內在的需要,從而導致厭學。但是,缺乏學習興趣並不是孩子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學習對自身的價值而逐漸形成的。

(3)缺乏正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動機。學習動機不正確、內驅力不足、沒有目標等是引起厭學的重要因素。因為缺乏正確的學習目標與學習動機,孩子學習沒有動力,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麽而學習、該怎樣去學,更有甚者,還有一些孩子認為自己是為父母而學習的,學習就是為了完成父母交給自己的任務。這樣一來,學習就成了他們的一種負擔。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隻要一遇到一點點困難與挫折,就會喪失信心,對學習產生逃避的想法!

(4)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一些孩子的基礎差,學習自覺性低,同時又缺乏良好的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這導致他們的學習成績差。因為學習成績差,他們經常遭到同學的嘲笑、鄙視,家長、老師的責怪與不諒解,如此惡性循環,孩子對學習產生了厭倦的心理,厭學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

(5)挫敗感導致厭學。多次的失敗使得孩子認為無論自己怎樣努力卻總是失敗,從而使得孩子產生一種無助感的心理,導致自我效能感低下。這裏的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們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地完成某項活動的主觀估計。一旦孩子出現這種心理狀態,就會采取“無所謂”、“破罐破摔”的態度,表現出消極情緒,導致厭學。

(6)沒有體驗到學習給自己帶來的成就價值。成就動機是指個人為力求成功地完成某種有價值的活動的內部動力,而成就價值就是在這種動力上建立起來的對於某種活動的成就體驗。厭學的孩子對失敗感到羞愧的程度偏高,而對成功卻不怎麽感到驕傲,不能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波折,學習缺乏信心。

(7)因厭其師而倦其道。現實中,有不少學生的總體素質較好,但由於教師的教學不當、態度粗暴、說了過激的話、處理事情不公正等方麵的原因,引起孩子反感,使孩子因反感老師而討厭上這位老師的課,極力回避與老師的接觸,最終發展到對某一科目的厭學。這種厭學往往具有學科特點,不具有整體性。但時間久了,同樣會影響到其他學科的學習,所以值得家長們注意!

(8)家長要求不當。家長要求太嚴、太高或太鬆,都可能導致孩子厭學。而大多數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一般都是太高、太嚴格,為了孩子有一個好的前程,許多家長拚命給孩子施加壓力。繁重的學習任務和精神壓力,以致孩子不能承受,最終對學習失去興趣,產生了厭學的情緒!

(9)人際交往問題。有些孩子由於性格的原因,在人際交往方麵較差,不能正常地與同學進行交往,經常與同學之間產生矛盾又不能很好地處理,最後導致同學們都不喜歡與他交往,缺乏同齡夥伴的關心,從而感到在學校沒意思,因此產生了厭學心理。再者,有些年齡較小的孩子因受到大同學的威脅而又不知該如何處理,從而對學校生活產生了恐懼,開始逃避上學,最終也會產生厭學的心理。此外,結交不良朋友也是導致孩子厭學的原因之一。

(10)外界的**。交友不當、黃色**、不良迷戀等也是構成孩子厭學的主要因素。這要引起廣大家長的足夠重視,及時消除隱患,正確引導,以防止孩子萎靡不振。

以上種種因素都是導致孩子厭學的根源,嚴重幹擾著孩子對知識的學習和對人生的追求,阻礙和影響著孩子的健康成長。對孩子的厭學情緒,放任自流和粗暴對待都是極不理智的,甚至還可能會激化這種情緒。建議家長們要以關心、信任和尊重代替冷漠、壓製和強迫,在積極引導中讓孩子們擺脫厭學情緒的困擾。

2.家長對有厭學情緒孩子的正確做法

(1)幫助孩子製訂出通過努力所能實現的目標。學習動力來源於學習目標、興趣、動機,目標越大、興趣越濃、動機越強,動力就越大,這是學習的動力源。孩子有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就能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逐漸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產生自信心。

在幫孩子製訂目標的時候,要注意目標的難度適中,可以近期達到。這就要求家長不要給孩子施加過大的壓力。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設置恰當的學習目標,逐漸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2)教給孩子好的學習方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來源於學習方法,主要包括閱讀力、記憶力、理解力、判斷力、學習效率等,是學習是否有成效的關鍵。好的學習方法會給孩子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好的學習方法則會給孩子在學習上增加許多的阻力,不斷的挫敗感會降低孩子的自信心。

作為家長,我們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孩子“學會”什麽,而是應該讓孩子“會學”。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家長對孩子學習方法的優點應及時給予表揚、激勵,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矯治和幫助,使孩子改正不良的學習習慣,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促使孩子在不斷的成功中增長自信。

(3)適當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家長要知道“第一”隻有一個,而努力是人人可以做到的。應了解孩子學習的困難所在,幫助孩子製訂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並為此而努力。此外,家長要多與孩子在學習方法、人生理想等方麵進行溝通與探討。

(4)幫孩子樹立自信心。孩子都很在意別人對他的評價,他也按照別人的評價去認識自己,所以幫孩子樹立自信心是幫助他們克服厭學心理的一個關鍵。家長要讓孩子樹立“別人能學會,我也能學會”的觀念,麵對困難時,隻有不斷去克服才能走向成功,讓他們在心理上不懼怕學習。比如可以為孩子選一門他最想學、最有把握學好的學科,多下工夫,首先突破,證明他具有學習的能力,並讓他從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從而激發他學習的熱情。同時,家長要讓孩子遠離消極情緒。如果孩子因為怕學習失敗或對學校環境有恐懼心理,家長就要采取行動讓孩子消除這種情緒。

(5)加強對孩子的挫折教育。學習毅力來源於學習精神、心理素質、智力、意誌和價值觀等,認識有多深,毅力有多強,學習就會有多持久,這是學習力的核心。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獨自麵對挫折的機會很少,一旦遇到困難,往往無所適從,自暴自棄,因而家長要適當對孩子進行一些挫折教育,以磨煉和提高孩子的受挫折能力,要在尊重、理解、關心的前提下,多與孩子進行思想感情方麵的溝通,讓他們明白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是難免的,隻有不斷克服困難才能不斷取得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