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成長

某著名教育家曾經說過:“沒有父母的成長,就沒有孩子的成長。”一個優秀孩子成長為優秀人才的背後,總能找到溫馨和諧家庭的影子,總能看到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的痕跡。一個認真求教的、謙虛的家長比高高在上、發號施令的家長更易於讓孩子接受,也更容易與孩子建立起快樂、平等、和諧、融洽的親子關係。因此,要維持親子關係,父母與孩子同步成長很重要。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在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下,總認為家長就應該高高在上,孩子就應該服從家長,聽家長的話。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別說讓家長與孩子一起成長了,就是跟孩子進行平等的溝通都很難。這裏就有這麽一個例子:

老嚴是個商人,他平時應酬多,工作又很忙,所以很少與孩子溝通交流,兒子今年上高中了,住到了學校裏,直到周末才回家。這樣一來,他們間的交流就更少了。

這段時間,老嚴發現兒子總是一個人躲在房間裏玩電腦,一玩就是大半天,有時候甚至連吃飯都顧不上了。老嚴的妻子說,孩子平常學習很緊張,周末讓他放鬆放鬆也未嚐不可。可老嚴卻非常反感,於是,隻要他一看到兒子玩電腦,就不免要上去批評兒子,讓兒子少玩點電腦,可是兒子不僅不聽他的話,還經常頂嘴。

一次,兒子甚至對他說:“玩電腦沒有什麽不好,而且非常有意思,我知道你不會,要不我來教你吧!”聽到兒子要教自己,老嚴更加生氣,他咆哮著對兒子說:“笑話!還有兒子教老子的!簡直無法無天了。你的事我不管了,你愛怎麽著就怎麽著吧!”

兒子見老爸這麽無理而且還這麽“老土”,索性就不搭理他了。父子之間的“代溝”也越來越深了。

心理學家黑爾加·吉爾特勒說過:“如果您放棄權力,放棄您的優越感,那麽您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敬的機會就更大。”因此,在教育的過程中,家長應該把自己與子女擺在平等的位置上。

當孩子遇到不明白的事情或出現錯誤時,家長應該通過教育讓孩子明白事理,改正錯誤和改進缺點。如果家長發現孩子的長處和優點,而自己卻不具備時,父母就應該主動扮演受教育者,向孩子請教,向孩子學習。

特別是在當今社會,新生事物層出不窮,家長已經不再是知識的權威,在一定程度上,孩子的信息量比父母大出很多倍。孩子比父母學得快、記得快、閱讀速度快。孩子們的英語、電腦、美術、音樂、體育都比大多數家長強。此時的家長就應該放下架子,明智地拜孩子為師,向孩子學習自己不懂的知識。家長虛心向孩子學習,就是給孩子最好的讚揚、鼓勵、賞識和尊重,隻有這樣,家長才更容易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成為孩子的朋友,從而更好地教育和引導孩子。

一個媽媽在家長學校聽完教育專家的課後,她決定采納專家的建議,向孩子學習,與孩子一起成長。

回到家後,這個媽媽對自己初中一年級的兒子說:“我想學習英語,我們單位要求每個人都必須英語過關,否則不給漲工資。我這些年沒動英語,都忘光了,你來幫助我,教我英語行嗎?”

兒子聽到這話,既覺得新鮮,又有些誠惶誠恐,他不好意思地對媽媽說:“我的英語不好呀,我怕教不好你。”

媽媽說:“你總比我強呀,我就從你們初中一年級的開始複習,我快點補課,有不會的就問你,等到我補到和你一樣進度了,就由你教我。好不好?”

兒子說:“試試吧!”

媽媽的單位也的確要求學會英語,於是,她真的開始認真學習。她每次問兒子都表現得很虛心,而且還時不時地誇獎或感激兒子,這讓兒子非常上心。他覺得自己有責任要教好媽媽。

為了能更好地教媽媽學習英語,他的學習態度有了很大的改變。還專門請教了自己的老師,學習英語越來越努力了,成績也不斷提高。

拜孩子為師不隻是激發孩子學習熱情的好方法,同時還是讓孩子接受我們的好方法。在拜孩子為師的過程中,家長與孩子就像多年深交的老朋友,無話不講。更可喜的是當孩子是你的老師時,他的自我控製能力會增強,同時還可為家長提供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意見和建議。

陳先生在一條繁華的馬路上開了一家小型超市。他很會做生意,每天都有很多顧客光顧小店。經常會有一些外國遊客來買東西,由於語言障礙,他隻能通過手勢溝通,互相理解都很困難。

兒子聽父親說起這件事,興致勃勃地要教爸爸學習英語,還建議爸爸進一些“外國貨”到自己的店裏,老外見到英文商標,可能會更加願意到店裏買東西。

陳先生聽從兒子的建議,認認真真地學起英語來,而且還真的進了一批“美國貨”,這讓這些旅居在外的“老外”覺得非常貼心。從此,來這裏買東西的外國朋友更多了。

賞識孩子的知識,尊重孩子的建議,主動向孩子學習,和孩子一起成長,不僅可以實現家庭情感的互動交流,營造家庭溫馨的學習氣氛,而且可以建立暢通無阻的親子溝通渠道。家長與孩子平等對話,可以促進子女對長輩的尊重體諒,從而跨越代溝,實現兩代人心靈上的雙向互動。

除了和孩子一起學習,陪伴孩子成長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也完全可以邀請孩子做自己的小幫手,讓孩子幫忙做一些家事。看到他們做得好的地方,就向他們請教,讓孩子來教你,這時孩子會非常得意,會幹得更起勁。當孩子和你一起做完事情後,應當真誠地表示感謝,讓孩子知道他的幫助對你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千萬不能因為孩子能力不足,認為他越幫越忙而拒絕他或敷衍他,這樣最容易打擊孩子的熱情和積極性。孩子是在鍛煉中成長的,與父母合作的愉快經驗,有助於指導和培養孩子與他人的合作,培養他們良好的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

在向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家長經常會遇到兩種情況:

(1)我們的教育方式遭到孩子的拒絕。比如說家長很想了解孩子的學習和思想情況,但如果以質問的口氣去問孩子,孩子往往會三緘其口,不願交流。這時候,家長不妨采取向孩子討教問題的方法。比如可以問孩子:“我在工作中有一個難題,能不能幫爸爸解決一下?”或者“我同事的小孩,跟你差不多年齡,他現在出現了一個問題,你能不能幫忙出出主意?”這時候,孩子感覺自己得到了父母的賞識、信任和尊重,會非常高興地來幫忙;家長也就可以通過與孩子的交流,發現孩子內心的想法,進而“因地製宜”有針對性地教育和引導孩子。

(2)孩子在某個領域確實強於家長。因為孩子學習和適應新生事物的能力一般都會強於家長,這時候家長應該虛心向孩子學習,從而更快地接受新的觀念和新的事物。這樣,不僅自己能夠更新知識、跟上時代發展,還能通過向孩子學習,讓孩子獲得成就感,從而有利於與孩子的溝通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