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進行換位思考

近日,在雜誌上讀到柳亞子回憶魯迅的這樣一件小事:

有次,魯迅有一次在家裏宴請幾位作家。席間,魯迅的獨子海嬰將一顆丸子咬了一口又吐了,說是變了味,而客人們當時都沒有覺得。許廣平便怪海嬰調皮,客人們也都在想,這孩子怕是被慣壞了。魯迅卻不然,他夾起海嬰丟掉的丸子嚐了嚐,果然是變了味的,他感慨地說:“小孩總有小孩的道理……”

讀到此時,心裏是一份感動,而且久久不能平靜。從此小事可感受到魯迅先生深沉的愛。在眾人麵前魯迅沒有擺家長的架勢,沒有照大人的常情,勃然大怒,伸出大手在海嬰的屁股上猛擊幾下,或是橫眉冷對,幾聲嗬斥,嚇得海嬰有言難辯。我深感魯迅那句“小孩總有小孩的道理。”可是,並不是所有的家長都懂得這個道理。

數學單元考試的試卷發下來了,一臉喜悅的陽陽回到家裏,一踏進房門就興高采烈地對媽媽說:“昨天我們班數學單元考試,今天試卷就發下來了,您猜我考了多少分?”

“猜不出來,你到底考了多少分?”媽媽問。

“82分,比上次單元考試的成績高出10分呢。”陽陽有幾分得意地說。

“哦,你知道鄰居家的婷婷考了多少分嗎?”媽媽又問。

“大概是90分吧。”陽陽滿臉不高興地回答。

母親似乎並沒有察覺到孩子臉色的變化,接著說道:“怎麽又比她考得差呢?你還得努力追趕人家才行啊!”

“您憑什麽說我沒有努力呢?這次考試成績比上次提高了10分,老師都表揚我進步了,而您總是不滿意,永遠不滿意!”陽陽生氣了,他提高嗓門衝著媽媽大聲地喊起來。

“你怎麽這樣不懂事,我這樣說也是為了你好。你看人家婷婷,每次都考得那麽好,哪像你時好時差,也不知道爭氣。”媽媽喋喋不休地說。

“我怎麽不爭氣啦?您嫌我丟您的臉是不是?人家婷婷好,那就讓她做您的女兒好啦,省得您總是嘮叨。”陽陽怒氣衝衝地走進自己的房間,“砰”的一聲把門關上了。“就知道分數、分數,您關心過我嗎?您知道我內心的感受嗎?我都煩死您啦!”就這樣,母子間的一場隔著門的爭吵又開始了。

類似這樣的事情在很多家庭也時有發生,本來很平常的對話,說著說著兩代人就吵起來。孩子為什麽這樣不聽話呢?與孩子對話為什麽就這麽難以溝通呢?孩子怎麽就不能理解父母的心呢?像陽陽的母親一樣,很多父母不止一次地自問。這樣的家庭教育,問題到底出在哪裏呢?

就上例而言,母子倆對話不歡而散主要原因是雙方都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缺乏換位思考。這樣就很難體會到對方的內心感受,導致雙方心理活動的錯位。母親想的是陽陽應該馬上把學習搞上去,卻不知道孩子此時最需要的是媽媽的表揚和鼓勵;陽陽覺得媽媽應該為孩子學習成績的提高而感到高興,卻不懂得母親把自己的孩子與鄰居家的孩子比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更大的進步。由於母子倆內心的想法不同,彼此都沿著自己的思維方向與對方談話,所以就出現了對話雙方的不滿甚至反感。由此,一場母子間的“舌戰”自然就不可避免了。

家長要想與孩子溝通,學會換位思考很重要,即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的內心感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說好每一句話。可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家長並沒有意識到換位思考的重要性,因此,在不經意間說錯了一些話。仔細回想一下,我們是不是經常說下麵一些話:

(1)孩子:媽媽,我累了。

媽媽:你剛剛睡過了,不可能累的。

孩子:(大聲的)我就是累了!

媽媽:(有點生氣)你不累,就是有點愛犯困,快換衣服吧。

孩子:(哭鬧)不,我就是累了!

(2)孩子:媽媽,這兒好熱。

媽媽:這兒冷,快穿上毛衣。

孩子:我不,我熱。

媽媽:我說過了,穿上毛衣!

孩子:(大聲的)不!我熱!

(3)孩子:這個電視節目真無聊。

媽媽:不會吧?它多有意思啊。

孩子:這個節目真傻。

媽媽:別亂說,它很有教育意義。

孩子:這個節目真爛。

媽媽:(有點生氣)不許你亂說話!

這是我們生活中經常發生的事情。在生活中,很多家長自以為自己是成人、是家長、自己“走過的橋,比孩子走過的路都多”,因此,總用大人的眼光看問題。用自己成長中累積的生活經曆來評定孩子的是是非非,對於孩子的世界,孩子的感受不屑一顧。這就導致很多時候與孩子的交談不歡而散。

因此,家長在指責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是不是也應該考慮一下孩子們內心的想法?是不是應該經常做一做“換位思考”:如果我是孩子的話,我會怎麽做?隻有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為孩子著想,才能避免和減少對話雙方的戒備和猜疑,弱化和消除對話過程中的不愉快情緒。家長學會換位思考,能更好地了解孩子和教育孩子,從而使對話朝著家長期望的方向發展。

一位父親和兒子為一件小事發生了爭執,誰也無法說服誰。父親靈機一動,不再和孩子爭執了,而是對他微微一笑說:“孩子,你能和爸爸爭執,說明你長大了,你能有自己的獨立思考方式,爸爸感到很高興。你這樣做肯定有你的理由,該怎麽做你自己決定吧!”父親這樣一說,兒子反而不好意思了,說:“爸爸講的也有道理,你的意見我會認真考慮的。”

你看,這就是換位思考的魅力。隻有做到換位思考,讓孩子將心比心,孩子的心靈才會向你敞開,教育才能得心應手。

要做到換位思考,其實很簡單,放下大人的架子,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想法,耐心地和孩子溝通交談。我們就會驚訝地發現,孩子的內心世界和我們的一樣精彩。而換位思考所帶來的,不僅僅是家長與孩子之間的理解、和諧,還能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也養成換位思考的好習慣,這有利於提高孩子的情商。

當然,家庭教育沒有現成的模式,因為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性。對於家長而言,在家庭教育方麵始終麵臨著新的問題和考驗,單靠簡單學習教育理論和生搬硬套其他家長的經驗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必須活學活用,因材施教,探索出一套適合自己孩子的行之有效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