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羅思柴爾德銀行家族的第一桶金

“拿破侖當政以後,曾經試圖將威廉王子拉到自己一邊,威廉王子首鼠兩端,不願在形勢明朗之前選邊站隊,最後拿破侖不厭其煩,宣布‘要把赫思·凱瑟(威廉王子家族)從歐洲的統治者名單中清除出去',隨即法軍大兵壓境,威廉王子倉皇流亡到丹麥,出逃之前,將一筆價值300萬美元的現金交給梅耶保管。就是這300萬美元為梅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權力和財富,成為梅耶通往他的金融帝國的第一桶金。”

曾經有對曆史感興趣的讀者問過筆者:“這段曆史是否屬實呢?”之所以有這種疑問,在於德意誌第一帝國的皇室裏麵找不到這個"威廉王子"。筆者感覺這屬於藝術真實,有別於曆史真實。由於涉及德國猶太銀行家族的代表人物——羅思柴爾德家族的起源,故此有必要回顧一下曆史真實。

(一)“威廉王子”是誰?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因為《貨幣戰爭》中提到的“赫思·凱瑟(威廉王子家族)",普遍被理解為“德國的王子”,可普魯士王國或德意誌第一帝國的皇族卻沒有這樣一個曆史人物。後來,經過仔細琢磨,感覺“赫思"會不會是德語"黑森(Hessen)”呢?原因有四:

1.宋鴻兵先生在書中提到過這個"威廉王子"“租借軍隊”,故可能是曆史上著名的“黑森雇傭軍”。

2.法蘭克福就屬於“黑森州”。

3.羅思柴爾德家族在18世紀末,為黑森伯爵的家族提供過金融服務。

4.黑森伯爵的領地,在過去被稱作"黑森·卡塞爾地區",發音很類似於宋鴻兵先生所提到的“赫思·凱瑟(威廉王子家族)”。

在世界財富之爭的記錄中,不能把藝術真實等同於曆史真實,必須明確一個問題:在德意誌第一帝國的皇室中,“威廉王子”這個曆史人物並不存在。這個藝術人物的原型應該是“黑森伯爵·威廉九世”。“神聖羅馬帝國”有一種“候選侯”體製,原來是和皇族推選有關,但此時是一種榮譽頭銜,無實際意義(可以看作“候選侯”的“封地”,是一個“諸侯國”,但這實際意義不大,因為這些領地本來就是合法的和世襲的),1803年他被授予了“候選侯”(選帝侯是德國曆史上的一種諸侯國勢力過於強大導致的特殊現象,也就是指一些擁有“選舉”德意誌國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權力的諸侯,這種“選舉權”有政治價值,但“因人因時而異”,隨著“神聖羅馬帝國"的名存實亡,逐漸變成了一個榮譽頭銜)。如果把“伯爵領地"看成一個“諸侯國",那麽他父親去世之前,他在諸侯國內部,也許可以被看作“一個諸侯國的小主人”。但可以肯定,他絕對不能被看作是“德意誌第一帝國的王子”(不是一回事),而是黑森伯爵的兒子,可以勉強理解為“黑森選帝侯領地的王子”,他是黑森伯爵[1803年以後,他也稱"黑森候選侯·威廉一世",1803—1806年,黑森領地才有候選侯領地的地位(由於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滅亡,這種投票權,也隻是榮譽性質了),此前僅僅算作伯爵領地,雖然自行其是,也反映了“神聖羅馬帝國”權威的衰落,德意誌邦國有這種傳統,但“德皇”有實權的時候並不多]。

(二)猶太銀行家羅思柴爾德家族的“第一桶金”是否來自“威廉王子”的“300萬美元資產”?

其實這個問題意義不大。因為《貨幣戰爭》裏麵拿破侖打“威廉王子”,應該是指1806年拿破侖廢除“候選侯”體製(也就是1805年12月2日“三皇會戰”以後的事),原書沒有說,但至少可以肯定是1800年以後的事。

1.有關"紅盾家族”資產的神秘來源,絕不是依靠“黑森邦國",也不是曆史記錄的、短暫的幾十年的“業務收入”,應該有長得多的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一些舊事”,但這些無法考證,故這裏不作結論。

2.1800年法蘭西銀行建立時,原始股份高達0.3億法郎(很快就增加到0.9億法郎,法蘭西銀行的“業務量”則是以10億為單位),羅思柴爾德家族是大股東,並且同時主導著法國和"德國"

(此時還是“神聖羅馬帝國”,即德意誌第一帝國)的金融事務,單就“法蘭西銀行大股東"的金融影響力,就已經是歐洲級別的跨國壟斷金融資本了,這不是一個德意誌小邦國可以與之相提並論的,1806年的區區“300萬美元的資產”,對於那時控製了法蘭西銀行的羅思柴爾德家族來說,隻能說是一筆很小的業務。

3.羅思柴爾德家族和黑森伯爵家族的關係,是前者扶植了後者,而不是相反。扶植黑森家族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延續銀行武裝,重點用於影響“北美事務”,黑森伯爵不過是古代歐洲跨國壟斷銀行家族的一個工具和傀儡。

4.羅思柴爾德家族在1800年實際上擁有法蘭西銀行之前,就已經主導了整個德意誌第一帝國,即“神聖羅馬帝國”的金融事務,而黑森伯爵的領地不過是數以百計的德意誌小邦國中的一個。

三皇會戰

“第三次反法聯盟”中“神聖羅馬帝國”的弗朗茨二世、沙皇俄國的亞曆山大一世、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拿破侖都親臨戰場,故史稱“三皇會戰”。因為會戰是在1805年12月2日發生在今捷克地區的奧斯特裏茨村,故這個戰役被稱作“奧斯特裏茨戰役”。這次戰爭實際上導致了德意誌第一帝國在1806年的實際終結。在曆史上,黑森伯爵家族受到了這場戰爭的影響(黑森伯爵領地被並入了“萊茵聯邦”,實際上歸了拿破侖),但拿破侖從來就沒有特意發動過針對黑森伯爵——“威廉王子”的戰爭(因為拿破侖不會對"神聖羅馬帝國"一個伯爵單獨宣戰,也沒有發生過),“三皇會戰”時拿破侖也是被動迎戰,不是主動出擊。《貨幣戰爭》中的藝術性描寫值得讚賞,曆史真實和藝術真實的賞析出發點不同,這不是一個對錯的問題。

(三)黑森伯爵·威廉九世、“黑森雇傭軍”與古代歐洲的金融資本

1.黑森伯爵·威廉九世

他出生於德意誌第一帝國,“神聖羅馬帝國”的一個伯爵世家,“卡賽爾”即“Kassel”,現黑森州的一個城市,曾被當作黑森首府,故有“黑森·卡賽爾地區”的地名。他之所以被羅思柴爾德家族看中,在於他的外祖父是英王喬治二世。

武裝銀行聖殿騎士團1314年正式滅亡之前,這筆幾乎凝結了當時歐洲所有財富的跨國金融資本出現了分裂。一支就是以更加隱秘的方式轉移到普魯士地區的武裝銀行條頓騎士團,在德國古典共濟會的主導力量受到打擊時,一個更加詭異的組織——現代光明會——逐漸主導了德國地區的共濟會運動。而跑到英國的金融資本則更加專注於銀行業務本身,最終建立了英格蘭銀行(1694年7月27日由英王威廉三世授權成立這個股份製“獨立央行”,1714,年“喬治一世”也就是“黑森伯爵·威廉九世”的太老姥就從德國跑到英國當國王去了,深刻地影響了英國的政治走向)。

這時,猶太金融資本與英國金融資本逐漸出現了一些分化,這也反映在古典共濟會與現代共濟會的矛盾上。羅思柴爾德家族的主要根據地是德國當時的金融“聖地”——法蘭克福,他們一直試圖壓製和控製英格蘭銀行股東為首的銀行家集團,但一直沒能完全做到。這就是後來美聯儲和英格蘭銀行“聯合中有鬥爭,鬥爭中有聯合”的深層次原因。

德國金融資本有一個特點和傳統,就是金融與軍事相結合。所以,羅思柴爾德家族一直試圖通過黑森伯爵·威廉九世與英王喬治一世開創的“漢諾威王朝”(因為喬治一世是德國漢諾威人,他和兒子一直都不會說英語,這個詭異的曆史事件,幕後操縱者就是歐洲跨國壟斷金融資本)的血緣關係,來影響英國的政局,其主要手段就是為英國提供軍隊。

英國政府沒有支付這筆“雇傭軍”的費用,“免費”使用這些訓練有素的雇傭軍,付出了昂貴的政治代價——“北美領地”的失去!這些雇傭軍的費用主要由羅思柴爾德家族“墊付”,實際上轉換成了影響英格蘭銀行的“國債”,等於增加了一個新的“國際債權人”,間接影響了英鎊的發行。更主要的是:羅思柴爾德家族不僅逐漸主導歐洲的“法郎體製”,而且通過銀行代理人摩根財團在美國建立了“美元體製”。美聯儲史的創始人之一,美國詩人、著名學者“艾茲拉·龐德”一直認為,羅思柴爾德家族同時主導著美國和歐洲的貨幣和金融,這不是單純的觀點,而是一個曆史事實,有長期的發展過程。

黑森伯爵·威廉九世這個人物,起到了一個組織雇傭軍的作用。僅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就曾經為英國提供過3萬人以上的黑森雇傭軍。但這些雇傭軍卻“病死、失蹤"大於"戰死”,大多數最後成了美國早期的公民,與他們戰鬥的主體不是所謂的“美國大陸軍",而是共濟會成員法國“拉法葉侯爵”(他的背後就是羅思柴爾德家族,曾直接出任“法國大革命政府的司令"),這場所謂的"美國獨立戰爭”就是一場銀行家主導的精彩鬧劇,隻可惜森森白骨夢中人。

2.滅掉黑森伯爵領地的就是羅思柴爾德家族——拿破侖的"萊茵邦聯"(1806—1813)

1805年12月2日"三皇會戰",“神聖羅馬帝國”參加的“第三次反法同盟"戰敗,直接導致了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也就是德意誌第一帝國的實際滅亡。同年,拿破侖軍隊進駐黑森伯爵的世襲領地,正式將其並入了“萊茵聯邦”。名義上加入這個"邦聯"的各方是“獨立國家”(宣布自願脫離“神聖羅馬帝國”),

但實際上是法蘭西第一帝國中由拿破侖直轄的一塊領地,“拿破侖是萊茵邦聯的法定保護者,並主管軍事和外交”,這個地區的貨幣和金融,由法蘭西銀行和各邦國由包括猶太銀行家羅思柴爾德在內的大銀行家族建立的“特許銀行”共同控製,他們之間有合作也有爭鬥。但由於"馬太效應"的存在,控製了法郎體製製高點的羅思柴爾德家族逐漸占據了主導地位。

“黑森雇傭軍”是古代歐洲銀行家族建立跨大西洋金融僭主體製過程中的一個因素,“黑森伯爵領地”的消失,不過是曆史任務的完成,不過是法國財富之爭的漣漪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