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德國財富之爭的一個不為人知的分支

1.二月革命與十月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俄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蘇聯,都是德國的敵國,可德意誌第二帝國的秘密警察頭子馬克斯·沃伯格秘密幫助過列寧和俄國貴族,也就是說羅思柴爾德家族不僅是法蘭西銀行的控股者、奧地利央行的主導者、德意誌帝國銀行的主導者、美國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控股者,而且直接參與了摧毀沙皇俄國的兩次革命。

“1917年的十月革命摧毀了沙皇俄國。”這句話如果把二月革命看作是“十月革命的第一個階段"則是正確的,否則就要另作解釋了。摧毀沙皇俄國的是“二月革命”(1917年3月8日,俄曆2月),是由大貴族、大銀行家與布爾什維克革命力量聯手,摧毀了沙皇統治。這時俄國是兩個政府:一個是大銀行家、大商人主導的“資產階級政府”,一個是工人階級主導的“布爾什維克革命政府”。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俄曆10月)推翻的是“二月革命”後建立的資產階級政府,不是沙皇體製。

但是,這就埋下了革命領導層成分複雜的種子。沙皇俄國第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崩得”(猶太工人總聯盟)建立於1897年,對俄國革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肅反最終會把斯大林也清洗掉”

這句話出自一個英國政治家之口,被解釋為對“肅反不理智”的描述,所謂的“肅反”實際上要複雜得多,是一場尖銳複雜的鬥爭。契卡締造者捷爾任斯基在去世之前3小時的一份稿件中有這樣一句不同凡響的話:“我一看到我們黨的機構,看到我們的組織體係,看到我們難以置信的官僚現象、懈怠的工作效率以及極端混亂狀態,我就感到恐懼。”(這是肅反第一階段的開始時間)這吹響了肅反的號角。

有關托洛茨基是列寧指定的接班人的說法並不可信。列寧對托洛茨基的確一直是積極評價,可實際上背景很複雜。當時共產主義運動內部存在著“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之爭,列寧出於團結的目的,一直對“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中的“孟什維克”(他們和歐洲金融界關係更緊密一些,大多是猶太裔)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托洛茨基長期委以重任,多加讚許,但托洛茨基對列寧卻不是這樣。

1916年9月,托洛茨基被法國政府驅逐後來到美國,加入在紐約由布哈林主辦的俄語報紙《新世界報》。1917年他雖然當選了布爾什維克中央委員,但列寧投的是反對票(這說明列寧不同意他當中央委員,就不要說委托他管理整個黨了)。布哈林1917年成了蘇聯《真理報》的主編,後來和托洛茨基一起卷入一起暗殺事件(1934年12月,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列寧格勒市委第一書記和列

寧格勒州委第一書記基洛夫被暗殺,這是肅反第二階段的開始時間),托洛茨基被迫離開了蘇聯(他被允許帶著許多機密文件和個人財產去西方國家,說明他和布哈林有本質的區別),而布哈林在1938年3月被槍決,起訴條款包括:暗殺列寧(1987年11月7日,戈爾巴喬夫為其平反,蘇聯法院正式平反是1988年2月4日。1991年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宣布蘇聯解體,1992年1月布哈林成為華爾街金融家索羅斯出資建立的“俄羅斯民主基金會”,也稱“國際社會經濟和政治研究基金會”或“戈爾巴喬夫基金會”的首任主席)。諸如此類,甚至更加激烈的言論還有許多,其性質姑且不談,但在當時特殊的曆史條件下,這樣給一個同誌下“定義”,“會有非常消極的後果”(也是這種言論的目的所在),所以“孟什維克”被認為是“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中的“革命黨”,實際上卻是“形左實右”,在搞分裂。【揭秘德國】(托洛茨基晚年一直是由美國金融資本提1913年托洛茨基在寫給孟什維克領袖齊赫澤的信中這樣寫供生活費用和保衛,他遇刺不假,但原因卻道:“列寧是俄國工人運動中一可能和托洛茨基本人的背景一樣神秘莫切落後現象的職業得利者。”測。托洛茨基被描述為不斷攻擊斯大林,這是不對的,他從離開蘇聯到遇刺,在接受美國資本幫助的同時,對斯大林一直有褒有貶。也許他有點政治幼稚,但有耿直的一麵,這既是斯大林和列寧可以原諒他的原因,可能也是他遇刺的原因——這樣他才可以被宣揚為“反斯大林主義者”,事實絕非如此簡單。)

列寧要團結一切能夠團結的力量,但列寧遇刺後是絕對不會把黨的事業交給托洛茨基。雖然斯大林有以力治國的一麵,但殘酷的內外局勢也容不下繡花匠,這是時代的選擇,我們不能脫離曆史去評價一個曆史人物,那是不客觀的和不公正的。

“俄羅斯人民非常幸運的是,在俄羅斯經受艱難考驗的年代裏領導它的是天才而且堅忍不拔的統帥斯大林。他是一位傑出的人物,贏得了他所生活的我們這個殘酷時代的敬仰。斯大林精力過人、博學多識、意誌堅定……斯大林接手的是一個僅有犁杖的俄羅斯,但他去世後,留給人民的是一個核大國。”

——英國前首相丘吉爾1959年12月21日於英國議會下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