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南北、東西經濟差異和主要城市

德國各地區工農業都較發達,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相差不大。近年來,在新技術革命浪潮中,出現了明顯的南北地區分異,南部地區發展迅速,北部地區處於劣勢。德國統一後,原東德地區與原西德地區也存在著較明顯的地區差異。

北部地區一般指原西德北部的北萊茵一威斯特法倫州、下薩克森州、石勒蘇益格一荷爾斯泰因州和漢堡、不來梅兩個城市州。北部地區是德國工業革命起源地,煤炭、鋼鐵、造船等傳統工業在經濟中占有較高比重。隨著傳統工業的衰退,失業人數增加,出現了結構蕭條;同時,由於北部地區的企業界普遍存在著回避風險和革新的保守思想,又往往滿足於鋼鐵、化學、機床等產品可以向俄羅斯和東歐國家出口,所以,在新技術革命中起步晚,使其在全國經濟中的地位下降;經濟增長緩慢,1983年至1990年8年中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為1.4%~2.5%。

魯爾區所在的北萊茵一威斯特法倫州和漢堡州為北部地區的核心,長期在德國的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

北萊茵一威斯特法倫州,是德國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的地區,其出口額占全國出口額的1/5以上。煤炭資源豐富,魯爾煤田與萊茵褐煤田都在區內。區內有德國第四大城市科隆,人口96.4萬,位於萊茵河左岸,是德國重要交通樞紐與工業城市,7000噸的海輪可沿萊茵河上溯至科隆港,並駐有德國航空公司總部和建有日過境近千列的大火車站;西通法國,東達柏林,南往法蘭克福和南部地區的高速公路在此交會。科隆西距萊茵煤田很近,電力、化學工業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此外,汽車、機械製造、電子電氣等多種工業部門都很發達。科隆還是德國保險業的集中地。北萊茵一威斯特法倫州的首府——杜塞爾多夫,是重要的經濟中心,人口57.3萬,位於萊茵河右岸、科隆與杜伊斯堡之間,與魯爾區經濟聯係密切,是德國許多大公司總部所在地,也是銀行業與批發業的中心,機械製造、機車製造、化學、電器等多種工業部門均較發達。原西德首都——波恩,也在北萊茵一威斯特法倫州內,位於州的南部、萊茵河畔,人口29.3萬,是德國西部的文化及交通中心,有2000多年的曆史,城內多中世紀的教堂、宮殿和博物館等,為一具有田園風光的城市,森林、公園和綠地占城市麵積的3/4,城市居民除政府工作人員外,絕大多數從事服務業和商業。德國遷都柏林後,這裏仍為行政管理和科學文化中心。工業化程度不高,有生產實驗室設備、玻璃、陶瓷等工廠。

漢堡是德國最大的海港和第二大城市,人口170.6萬。位於易北河下遊,距易北河口120千米。為德國海外貿易的門戶,年吞吐量為6000萬噸,有造船、煉油、石油化工、印刷、煉銅、電子、食品等多種工業,現在已發展成歐洲北部的一個服務大都市,有發達的銀行業、保險業和眾多的新聞、廣播、電視、製片廠、廣告代理處等媒體部門。

南部地區包括南部的黑森州、薩爾州、萊茵蘭一普法爾茨州、巴登一符騰堡州和拜恩(巴伐利亞)州。由於地處內陸,對外聯係不便,資源缺乏,傳統工業不發達,長期是德國經濟較落後的地區。

70年代以來,南部地區充分利用擁有的雄厚智力資源,在新技術革命浪潮中,加強人才培養,大力促進技術和科學在經濟、教育以及社會等方麵的應用,重視吸收外來投資,揚長避短,積極發展消耗原料少、技術水平高的新興工業部門,使其在全國的經濟地位不斷提高。1983年至1990年的8年中各州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在3%以上,超過北部地區。特別是巴登一符騰堡州和拜恩州發展尤其迅速。這兩個州過去一直是全國經濟最落後的地區,現在,經濟與稅收增長率都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而失業率大大低於全國平均數。電子、精密儀器製造工業的從業人數和電氣工業的產值均超過了北萊茵一威斯特法倫州。來自地中海沿岸的3條輸油管的修建,使這兩個州的煉油能力已占全國1/3以上,超過了北萊茵一威斯特法倫州,成為德國新興的經濟重心區。

拜恩州是目前德國經濟發展最快的州。全國第三大城市慕尼黑(人口125萬),是全國著名的大學城,德國國家科學院的大部分研究所也都分布在慕尼黑及其附近地區,技術力量雄厚。現在慕尼黑地區已成為德國最大的微電子工業中心和西歐重要的電子工業基地,一些新型的航空航天產品,如西歐國家聯合研製的“旋風"戰鬥機、“阿麗亞娜”火箭的發動機都在這裏製造。此外,還有汽車、機車車輛製造、光學儀器、啤酒等多種工業部門。

巴登—符騰堡州是德國人均收入最高、失業率最低的州。該州以研究經費高而位於世界前茅。州內以技術先進的汽車、電工器材、醫療器械、鍾表生產為主。此外,珠寶、皮革、樂器等的生產也在全國占重要地位。全國最大的汽車公司戴姆勒一奔馳公司的主要小汽車、中重型卡車的製造均在此。州內98%的企業為中小企業,它們技術先進、生產靈活、產品更新快,能適應不斷變換的市場需求,生產率和利潤率均高,而且布局分散,利於吸收各種勞動力,所以州內經濟異常活躍。巴登一符騰堡州的工業,1/2以上集中在中部的內卡河穀地。斯圖加特是最大的工業中心,人口58.9萬,有汽車、電機、精密機械、電子、紡織、製鞋等多種工業部門。其西部的辛得芬根是奔馳汽車公司總部和汽車總裝廠所在地。附近微電子和信息工業密集。

東部地區指原東德地區,包括梅克倫堡一前波美拉尼亞州、勃蘭登堡州、薩克森一安哈爾特州、薩克森州、圖林根州和首都柏林所在的柏林州。東部地區工業發達,工業在經濟中居主導地位。有機械、采煤、鋼鐵、化學、紡織等多種工業部門,形成以柏林、德累斯頓、萊比錫、馬格德堡為中心的工業區。

首都柏林是全國第一大城市,人口347.2萬(1996年)。工業發達,為多部門綜合工業中心,以生產優質產品著稱。電子、電機、精密儀器儀表、印刷等工業最發達。地處歐洲中心位置,扼東、西歐交通要衝,有運河通易北河、奧得河,可與波羅的海、北海相通,是德國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最大的大學城。萊比錫人口48.1萬,附近有豐富的褐煤資源,素以發達的印刷業著稱於世,印刷機械、農業機械、紡織機械、精密儀器和化學工業等發達。從12世紀起,即有每年春、秋兩季在此舉行國際博覽會的傳統。現在正在發展成為德國東部重要的金融中心。德累斯頓跨易北河兩岸,人口47.4萬,為曆史文化名城,機械製造業發達。以生產光學機械(照相機、攝影機、放映機等)和精密機械、儀器著稱。

東部地區與西部地區經濟差距明顯。東部地區的國內生產總值隻占全國的1/10。勞動生產率為西部的54%,職工收入為西部的82%,進出口貿易額是西部的1/10,科技水平落後10~15年。其交通、通訊設施落後於西部,工廠設備陳舊,能源和原料消耗高,環境汙染較嚴重。近年來已完成企業的私有化,並獲得經濟的持續增長。但是,東部地區仍為德國經濟最落後的地區,其經濟調整及技術改造任務艱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