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走近倫敦金融城

19世紀中期的英國工業革命大大增強了英國的經濟實力,隨著經濟實力的攀升,英國的海外貿易也極度膨脹,尤其在海上擊敗荷蘭艦隊之後,英國海外殖民地的擴張更是達到了巔峰時期,殖民地遍布全球。像荷蘭一樣,隨著經濟實力的迅速發展壯大,英國國內的剩餘資本也供不應求,一些資本家迫切要求進行海外投資。在這種背景之下,“一戰”前夕,英國的海外投資額已經高達幾十億英鎊,英鎊對於國際貿易的重要性也變得愈發突出,全世界將近40%的國際貿易結算是通過英鎊來完成的,英鎊迅速取代黃金,成為一種最為重要的國際貨幣。隨著英鎊在世界貨幣體係中地位的確立,英國逐漸取代荷蘭,成為了國際財富領域的龍頭老大,而倫敦則取代阿姆斯特丹,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財富中心,而倫敦金融城則成為倫敦的“城中之城”。

倫敦金融城麵積十分狹小,大約隻有2.6平方千米,但是每天在這塊狹小的地盤上工作的人員之數量是十分龐大的:在這塊僅有2.6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每天會有將近50萬人聚集於此地辦公。別小看這2.6平方千米領土,這塊小領土對於英國的重要性,絲毫也不亞於一塊很大的殖民地。在這塊土地上,聚集有許多相互關聯的諸如銀行、保險、航運、黃金、大宗物資等企業,各式各樣的經紀人或者代理人混跡其間,構成了一個被今天的人們廣為稱道的財富大市場,被人們稱為“城中之城”。之所以稱其為“城中之城”,是因為在這塊隻有2.6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擁有它們自己的市政府、市長和法庭。倫敦金融城與其他一些城市不同,由於它對英國經濟所做出的極大貢獻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它所享受的待遇遠遠超過其他任何一個城市。它所擁有的“特權”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麵。

其一,倫敦金融城盡管隸屬於倫敦市,但是卻有它自己的“市長”、法庭和警察,這形成了一套嚴格的管理體係,為它成為城中之城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再加上聚集在這塊狹小的地盤上的,基本上都是一些財富類的公司,而財富對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發展壯大所做出的貢獻是其他任何行業所無法比擬的,這為它從倫敦獨立出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7世紀以來,這塊狹小的土地一直是英國和國際財富壟斷資本的心髒,可以說,英國要想進一步進行海外擴張,要想保持“日不落帝國”的稱號,離不開這塊狹小土地的支持。因此,為了維護和鞏固王室的統治,拉攏聚集在這塊狹小土地上的大地主、大貴族,當時從法國來到英國的威廉國王賦予了這塊狹小土地一種特權——可以從倫敦城市中獨立出來,保留一塊專有領地,並賦予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大地主、大貴族們特殊的地位和權力。威廉國王規定,隻要經過王室的認可,這座倫敦金融城的“市長、市政官員”們就擁有一係列其他城市政府官員們所無法擁有的特權。盡管掛之以“市長、市政官員”的稱號,但是這隻是虛職,他們並不擁有作為一個市長和市政官員所擁有的政治上的權力,他們也不是政治家,更不是公務員,但是擁有很多自主的權力。坐上“市長”這把交椅的,是一些在當地擁有了金錢、信譽和名望的大商人。正式成為市長需要經過兩道程序,首先要經過當地商人的聯合推舉,其次要經過王室的任命。隻有在經過這兩道程序之後,才能真正成為"一城之主",擁有自治的權力。

其二,除此以外,倫敦金融城還擁有一項其他任何城市永遠無法享有的權力:即便英國女皇想要進城,都必須事先征得倫敦金融城市長的同意。英國皇室當初之所以規定這樣一條規則來限製自己,是為了體現對倫敦金融城特殊地位的認可和尊重,盡管這種許可是一種形式,因為女皇進城而不被市長許可的概率幾乎為零,但是畢竟可以從一個側麵體現出倫敦金融城在王室心中的崇高地位。

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倫敦金融城是英國經濟發展的指向標,英國之所以能稱霸世界,與這座倫敦金融城是分不開的。實際上,從羅馬時代以來,倫敦金融城一直是英國經濟活動的中心,這是英國其他任何一座大城市所無法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