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己留一點餘地

溝通案例

兩位推銷員在推銷同一款襪子。

第一位推銷員隨手拿起一隻襪子,緊接著又拿起打火機,在襪子下麵輕快晃動。火苗穿過襪子,而襪子未受到損傷。在他一番介紹之後,襪子在顧客手中被傳看著。一位顧客要拿打火機試驗一下,急得推銷員趕忙補充說:“襪子並不是燒不著,我隻是證明它的透氣性好。”顧客終於明白怎麽回事了,襪子的質量沒得說,但當時的氣氛明顯地影響了顧客的消費情緒。

第二位推銷員,也是一邊說一邊演示。不過,他介紹得非常周到。他是這樣說的:“當然,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科學性,襪子怎麽會燒不著呢?我隻是證明它的透氣性好。它也並不是穿不破的,就是鋼也會磨損的。”這番介紹沒有給天**挑剔的顧客留下可乘之機。接下來,他一邊給大家傳看襪子,一邊講解促銷的優惠價格,銷售效果明顯好於第一位推銷員。

自以為是的人總覺得自己的見解沒有錯,容易把話說滿,不給自己留下餘地。杯子留有空間,是為了輕輕晃動時**不會溢出來;氣球留有空間,是為了不會因輕微的擠壓而爆炸;人說話留有空間,是為了防止“例外”發生而讓自己下不了台。

老板新策劃了一個項目,想交給小韓負責。老板向小韓介紹完情況後,問他:“有沒有問題?”小韓立即拍著胸脯回答說:“沒問題,放心吧!”過了一周,小韓沒有任何動靜。老板問他進度如何,他才老實說:“沒有想象中那麽簡單!”雖然老板同意他繼續努力,但對他拍胸脯的信誓旦旦的表現已經產生了反感。

空話、大話連篇的人,吹得天花亂墜,實際行動卻不見幾分,難免讓人覺得華而不實、難以信任。不如低調一點,做的比說的多,多幹活兒少說話,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價值。把話說得太滿、太大,就像把杯子倒滿了水,再倒就溢出來了;也像把氣球充滿了氣,再充就要爆炸了。不如留點餘地,讓自己能從容轉身。凡事總有意外,使得事情產生變化,而這些意外並不是人人都能預料到的。話不要說得太滿,就是為了容納這個“意外”。

在做事的時候,對別人的請托可以答應接受,但最好不要“保證”,應代以“我盡量”、“我試試看”等字眼。上級交辦的事當然要接受,但不要說“保證沒問題”,應代以“應該沒問題,我全力以赴”之類的字眼。這既是為自己做不到所留的後路,也無損你的誠意,反而更顯出你的謹慎。別人會因此更信賴你。即使事情沒做好,也不會太責怪你。

一家酒店的服務員,發現客人陳先生結賬後仍然住在房間,而這位陳先生又是經理的親戚。如果直接去問陳先生何時起程,就顯得不禮貌,但如果不問,又怕陳先生賴賬。

於是,她考慮再三,想好了說辭後,敲開了陳先生的房門:“您好!您是陳先生嗎?”“是啊!”陳先生回答說,“您是——”“我是酒店的工作人員。聽說您前幾天身上不舒服,現在好點了嗎?”“謝謝您的關心,好多了。”陳先生很感激地說,“聽說您昨天已經結賬,今天沒有走成。這幾天天氣不好,是不是飛機取消了?您看我們能為您做點什麽?”服務員試探地問。“非常感謝!昨晚結賬是因為我的表哥今天要返回,我不想賬積得太多,先結一次也好。大夫說,我的病還需要觀察一段時間。”“陳先生,您不要客氣,有什麽事隻管吩咐好了。”服務員弄清了原因,告辭離去。

這位服務員找客人談話的目的是要弄清楚客人走還是不走,如果不走,就弄清楚原因。但這個問題不好開口,弄不好既得罪客人又得罪經理。她的話說得非常巧妙,先是寒暄一下,然後又問客人需要什麽樣的幫助,也表示出了自己的關心,使客人深受感動,不知不覺中就明白了原因。 事情做絕,不留餘地,不給別人機會,不寬容別人,處理事情下狠手,都是不理智的行為。無論矛盾有多深,最好都不要說出“勢不兩立”之類的話,否則日後萬一有合作的機會,一定會左右為難,尷尬萬分。

想要把握分寸,給自己留點餘地,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話不要說過了頭

事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說話時,如果違背了常情常理,就會給別人留下把柄。因此,在談話時,要記住話不要說過了頭,違背了常情常理。

2.話不要說得太絕對

人們考慮問題都喜歡來個相對思考,對於絕對的東西,在心理上有一種排斥感。比如,你斬釘截鐵地說:“事實完全就是這樣。”別人在心裏會有疑問:“難道真的一點也不差?”也許你的表達是真實的,可是當別人心裏老是琢磨“難道一點也不差”的時候,他對你的話是不可能讚同的。

在談話時,即便是我們有把握的事,也不要把話說得過於絕對。絕對的東西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而且如果對方有意挑刺,還真能挑出刺來。與其給別人一個挑刺的借口,不如把話說得委婉一點。同時,如果不把話說得那麽絕對,我們還可以在更為廣闊的空間與對方周旋。

3.話要說得圓滑

當我們為了某個目的與他人談話時,話就要說得圓滑一些。話說得太直,會激惱對方,即便是理在己方。說得圓滑一點,能留下回旋的餘地,從容地達到我們談話的目的。

溝通處方

給自己留下一點餘地,不僅可以為自己提回旋的空間,而且可以給對方留下一個謙虛的良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