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然麵對流言蜚語

溝通案例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經常相互攻伐。為使雙方能遵守信約,國與國之間常將太子交於對方做人質。有一年,魏國和趙國簽訂了和約,魏王要把兒子從京都大梁送到趙國的都城邯鄲去做人質,並派大臣龐蔥陪同前去。

龐蔥深知魏王的脾氣,耳根子軟,容易偏聽偏信,擔心自己一走,國內那些反對他的人會製造流言蜚語。

於是,他臨行前特意對魏王說:“如果現在有人報告大王,說大街上來了一隻老虎,您相信嗎?”

“我不相信。”魏王回答說。

龐蔥又問:“如果第二個人也說大街上有老虎,您相信嗎?”

魏王說:“既然兩個人都這麽說,我就會半信半疑了。”

龐蔥再問:“如果第三個人也說大街上有老虎,您相信嗎?”

魏王說:“大家都這麽說,我隻得相信了。”

接著,龐蔥感慨地說:“大王,老虎不會跑到大街上來,這誰都知道。可經過三個人一說,大街上有老虎的事就成真的了。我想邯鄲離大梁比宮裏離大街要遠得多,隻怕日後議論我的人還不止三個,大王要仔細考察才行。”

魏王點點頭說:“寡人心中有數,你放心去吧。”

於是,龐蔥辭別魏王去了趙國。果然不出龐蔥所料,他剛一走,誹謗他的話就不斷地傳到魏王耳朵裏,魏王很快也相信了。到太子質押期滿回宮後,魏王就不再見龐蔥。

對此,龐蔥坦然處之,過著自由自在的隱居生活。

在流言蜚語未產生前,龐蔥已有了心理準備,所以他雖然受到魏王不公正的待遇,卻仍能以正常的情緒生活。這說明他是一個意誌堅強、頭腦清醒的人。

遺憾的是,很多人遭受流言蜚語卻不能坦然處之。尤其在職場中,同事每天與你在一個單位中工作,彼此之間免不了會有各種雞毛蒜皮的事發生,引起各種各樣的矛盾。這種矛盾有些是表麵的,有些是背地裏的,種種矛盾交織在一起,便會引發衝突。

一個單位裏,這樣的人越多,人際關係越複雜,“內耗”越嚴重,工作效率也越低。相反,如果大家都能集中精力工作,不過多關注他人的缺點,人際關係就會比較正常、簡單,工作效率就會提高。

當你發現昔日交往甚密的同事在背後四處散播謠言、詆毀你時,你可能很想和他大吵一通,揭露他的謊言,讓其他同事認清他的真麵目。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大家是同事,如果你擺出絕交的態度,隻會將整個辦公室的氣氛弄僵。更何況,上司最不喜歡下屬因私事而影響工作。所以,對待這樣的人和事你要冷靜麵對,別說過火的話。

對這樣的同事,你隻要暗中與他疏遠就行了。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時間久了,誰是什麽樣的人,大家自然也就清楚了,他給你造的謠自然也就不攻自破了。到那時,被孤立的是他,而不是你。

麵對流言要根據具體的實際情況隨機應變。值得注意的是,在流言未起之前就把容易引起流言的事明白地“公告”出來,先打個“預防針”,以免讓不明內情的人懷疑、猜想,也讓惡意攻擊者抓不著把柄,我們這樣正身,“流言”就會少一些。

現實生活和工作中,一些人總喜歡說別人的閑話,而不顧他人的苦樂和禍福;或者居心叵測,別有用意地製造“閑話”,以達到傷害他人的目的。那麽,我們到底應該如何麵對流言蜚語,才能使自己免受其害呢?

1.采取泰然處之的態度

對於閑言碎語,你應泰然處之,沒有必要去過多計較。很多時候,流言似乎具有粘連性,你不應付它還好些,你應付它,它也就有了“真正的主人”,不僅消止不了,反倒更“說明問題”,越描越黑。

流言如一隻好鬥的公雞,隻要你輕蔑它,不和它硬鬥,它自己慢慢地就會沒有勁頭了。有某部電影裏的台詞這樣說:“對於閑言碎語,沒有必要去計較,也計較不過來。自己想怎麽活就怎麽活,自己選的路,願意走的盡管走下去。如果這個人說這麽走,那個人說那麽走,那你就永遠在原地呆著吧!”

2.用事實來說話

要製止流言蜚語,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自己拿出修身的實際行動。世上不平、可憤之事太多了。你不去“理”流言,流言卻偏愛“理”你。如果事情沒有什麽大不了的倒無妨,倘若事關重大,什麽場合你都保持沉默就不可取了。要用事實來說話,證實自己究竟是不是流言中所描述的那樣。

3.必要時要予以適當回擊

隻要是流言,總是造謠者在編謠造假,哄騙世人,誣陷攻擊別人,進而達到他自己的卑劣目的。我們不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因為假的就是假的,流言蜚語總是有自相矛盾之處。抓住了對方自相矛盾的地方,予以堅決的回擊,對方搬起的石頭就會砸到自己的腳上。

溝通處方

無論你怎麽小心做事,謹慎做人,總難免會有愛挑事端的人散布你的謠言。如果你對這些所謂的謠言太過在意,它們就會如影隨形,讓你不得安生;如果你能坦然麵對這些謠言,明白清者自清,謠言也就會慢慢化為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