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 美國人引以為豪的軍校
西點名言
每個人所受教育的精華部分,就是他自己教給自己的東西。
美國西點軍校建於1802年,全稱“美國陸軍軍官學校”,是美國軍隊培養陸軍初級軍官的學校。因學校位於紐約市北郊的哈得孫峽穀河上的肘狀的三角岩石坡地上,該點被當地人稱為“西點”,故習慣上又稱其為“西點軍校”。
200多年來,西點一直被稱為"美國將軍的搖籃",是培養將官的地方。“責任、榮譽、國家(Duty Honor Country)”是西點軍校的校訓,是西點人的靈魂,更是美國的國訓。
西點軍校著力於對人在性格、紀律、毅力等方麵進行塑造,其培養的不僅是一名軍人,而是美國社會的精英——這也是在它的辦學過程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地方。
西點軍校之所以充滿活力,永葆青春,經久不衰,始終受到世界各個國家的關注,一個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它堅持了內部機製的改革。
在戰場上,決定性的動力是“相信自己的贏家力量”。西點的學生們深知:在獸營中,隻有保持警覺的頭腦和靈敏的反應,你才能堅持下來,而這實際上又成了美國軍隊改革的“芯”動力。
今天的美軍,大多數將校軍官出自西點軍校,其精神力量也來自於西點。這個精神就是他們在擁有最強大軍事力量的同時,仍然保持著精神上的危機感和掙紮感,鞭策他們不斷進取、爭取更強。
1991年1月17日,世界人民正在慶幸冷戰結束時,一場被稱為“世紀末之戰”的海灣戰爭爆發了。
美國最高當局敲定了針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方案——“沙漠盾牌”計劃之後,一場橫掃中東的“沙漠風暴”行動開始了。
在海灣戰爭中,美國人最大限度地運用了它的全部軍事力量,充分反映了美國憑借它的軍事實力和居世界領先地位的先進技術裝備迅速幹涉別國事務的能力。
海灣戰爭使更多的人知道了布什、薩達姆、鮑威爾,還有“沙漠風暴”行動的最高司令H.諾曼·施瓦茨科普夫——美國西點軍校的榮譽榜上又增加一個新的名字,因為這位飲譽海外的司令官是該校1952年一團一連的學員。
一些教職員和同學,都還能記起40年前的這位諾曼,最喜愛的課目就是軍事藝術曆史,埋頭鑽研亞曆山大、愷撒、漢尼拔和拿破侖等世界名將的經典戰例,並宣稱他希望效法20世紀初羅馬帝國的馬其頓國王亞曆山大為國建功立業;最後,諾曼以排在全班10%的優秀學員名單中的成績畢業。
在美國人的心目中,西點軍校自1802年成立以來200多年的名聲確實不凡。它培養出了4000多名將軍,被譽為“將帥的搖籃”。西點人壟斷著美國的工程兵部隊,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陸軍和空軍的參謀長長期為西點人占據。
西點軍校還為美國培養出許多著名的政治家、企業家、教育家和其他各類人才。如曾經是美國至高無上的總統格蘭特和艾森豪威爾,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遠征歐洲的司令潘興,第二次世界大戰稱雄歐亞非戰場的麥克阿瑟、巴頓、布雷德利、史迪威等,還有國務卿小亞曆山大·M.黑格、軍火大王亨利·杜邦和威廉·B.富蘭克林,以及曾經是菲律賓鐵腕人物的菲德爾·拉莫斯總統……
西點軍校為美國培養了無數的軍事英才,從南北戰爭開始,西點軍校畢業生就在美軍中占據了關鍵的指揮崗位。據2007年統計,美國陸軍中有40%以上的將軍是西點畢業生。
西點人曾經驕傲地說:西點人的光榮就是美國的光榮;西點人的恥辱就是美國軍隊的恥辱;西點人的失敗就是美軍的失敗、美國的失敗。
正如1902年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在慶祝西點軍校建校100周年儀式上所說:“我們國家其他任何學校都沒有像它這樣,在刻有我們民族最偉大公民的光榮冊上寫下如此眾多的名字。”
西點新生一入學,首先就得接受16小時的榮譽教育,用具體事例說明珍惜榮譽的重要性和方式方法,以及榮譽感對一生的好處。然後,以不同的方式將榮譽教育體係貫穿於四年學習生活的始終,目的是讓每一個學員逐步樹立起一種堅定的信念:榮譽是西點人的生命。
學員必須要有鮮明的整體榮譽感,“每個學員決不撒謊、欺騙或盜竊,也決不容忍其他人這樣做”。軍校要求學員不得容忍或袖手旁觀同年級、高年級或低年級學員中的任何不榮譽行為。對違反榮譽或對軍校規定漫不經心,甚至尋找各種借口為之開脫的行為是西點軍校所不能容忍的。不管是無意地還是有意地違反規定,見之不報告,同樣也違反了規定,處罰甚至更重。
如果學員確信發生了違反榮譽準則的事情,他可以麵詢有嫌疑的學員,並給予對方解釋行為的機會。學員在麵對這種狀況時,通常有兩個責任:一是鼓勵涉嫌學員向相關榮譽代表報告此事;二是同時必須向自己的榮譽代表報告嫌疑案。
西點在其基本教育方針中指出:責任和榮譽是軍事職業倫理觀的基本成分,它們鼓舞並指導著畢業生努力報效國家。榮譽起著某種完美觀念的作用,這一作用既可以使愛國主義精神長存,又可以提供一種度量責任履行程度的天平。可以說,榮譽教育肩挑著責任和國家。
國家,旨在喚起一種為國家利益和民族理想服務的獻身精神。這是軍校培養學員的終極目標和最高要求,是西點軍校辦校基本方針的最本質體現。宣揚愛國主義精神,激勵西點畢業生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各種能力去報效祖國,這既是西點的精神,也是美國的國訓。
從1802年建校以來,西點軍校就在其“責任、榮譽、國家”的校訓指引下,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文化傳統和精神風貌,為美國工程技術教育和自然科學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自己在美國乃至全世界樹立了極高的聲譽。
西點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麵的,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西點在“責任、榮譽、國家”的大方向指引下,將學員的重點培養方式鎖定於精神層麵,即特別重視對學員“品德”方麵的要求。這裏所強調的“品德”,實則是西點校訓的具體要求,即責任感、正直、敬業、服從、誠實等等。
被尊稱為“西點軍校之父”的維納斯·塞耶上校在1817年至1833年擔任校長期間就反複強調:西點僅僅培養領導人才是不夠的,必須是“品德高尚”的領導人才。
頗具傳奇色彩的麥克阿瑟將軍,38歲便擔任了準將,是一戰中最年輕的將軍;39歲擔任西點軍校校長;45歲任少將,是美國曆史上最年輕的少將;50歲擔任美國陸軍參謀總長,是美國曆史上最年輕的陸軍參謀總長,也是當時唯一的四星上將。麥克阿瑟時刻把“責任、榮譽、國家”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他說:“西點圓了我當兵的夢,隻有上帝和國家能夠改變我的行動,而這一點就是西點的校訓,那是我的精神支柱。”
西點軍校小百科
西點軍校有這樣一則校訓:“正確的戰略戰術比優勢兵力更重要。"
思維決定一個人的選擇,包括他的前途。
在工作中,我們難免碰到諸多困難,這些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有人被嚇傻了,不懂得尋找解決之道。
成功不相信眼淚,它隻需要我們開動腦筋,尋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