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堅受禪

聖王昏主相繼殞落,曆史又一次出現改朝換代的劇變。物換星移,江山易主,而“古來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

楊堅以外戚身份一夜之間成為當時中國北方的實際主宰,是宇文贇的昏暴荒**才使北周政權如此輕易地落入楊堅之手,楊堅本人此前避禍尚唯恐不及,對掌權稱帝恐怕並無思想準備。然而,一旦大權在握,必須死死抓住不放,否則反罹其禍,成為別人的刀下之鬼。

楊堅生怕諸王在外發動兵變奪權,秘不發喪,借口將送千金公主往突厥和親,矯詔征周宗室五王,即宇文泰的五個兒子、周天元的叔父們回京。先時周天元嫌他們在京有礙他專權,即位不久就將他們外放就藩。五王接到楊堅發出的詔書後,均連夜趕回京師。

大象二年(580)五月丁未(二十三),楊堅才開始為天元帝發喪,扶靜帝宇文衍入居天台,宣布大赦天下,尊楊後為皇太後,朱後為帝太後,其餘陳後、元後、尉遲後皆削發為尼。以周天元之弟漢王宇文讚為上柱國、右大丞相,尊以虛名。楊堅自任左大丞相,假黃鉞,百官皆聽於左丞相。

祖籍山東勃海郡蓓縣(今屬河北)的內史下大夫高穎,明敏有器局,習曉軍事,有計略,楊堅命其子楊惠去延攬他入相府,高須欣然從命。高須的父親高賓原為北齊官吏,後背齊歸周,成為大司馬獨孤信的門人,改姓獨孤氏,加入了關隴軍事集團。後獨孤信得罪被誅,高賓還常往原先的主人家,看望獨孤伽羅兄妹,兩家關係一直很密切。這時,高須把自己的前途與獨孤伽羅、楊堅夫婦的命運緊密聯係在一起,獨孤氏也極力地向丈夫推薦他,楊堅於是任命高穎為相府司錄,委以重任。

楊堅剛登上了權力之巔,萬事開頭難。假黃鉞,都督中外諸軍事是漢末以來曆代權相專用的銜名。所謂黃鉞,乃黃金大斧。楊堅以皇後之父假黃鉞行周公事,朝內外臣民能心服嗎?對此,楊堅自己也沒有把握。楊堅曾夜召掌天文曆數的太史中大夫庾季才問以“天時人事”,庾季才稱“符兆已定”,楊堅默然良久仍心存疑慮。於是,楊堅大刀闊斧地革除周天元的苛酷之政,大崇恩惠,以收攬人心。他刪略舊律,作《刑書要製》,使法令清簡可用。又下令立即停止洛陽宮的營造,而一反周天元奢侈**逸之風,崇尚節儉,贏得中外臣民的一片讚揚之聲。楊堅還下令恢複被周武帝禁毀的佛、道二教,以前被迫還俗的和尚、道士,經官府勘驗簡視即可重新出家,此舉“上應帝命,下順民心”,因為當時佛、道信仰在民間備受推崇,行政權力並不能一下就將人們頭腦裏的信仰改變,所以此舉當即博得了廣大士民以及宗教人士的歡心,楊堅初步站穩了腳跟。

是年六月,周宗室五王陸續來到長安,立即被置於丞相府的嚴密監控之下,楊堅又用計將年幼無知的漢王宇文讚請出禁宮,使朝廷中樞政局初步穩定。

時有宇文泰的外甥蜀國公尉遲迥任相州總管,位望素重。相州,即北齊舊都鄴城(今河北滋縣南),周武帝將其表兄安置於此,就是要寄之以安危,讓尉遲迥總領舊齊之地,加強北周王朝的統治,所以其權力極大。楊堅想除掉尉遲迥這塊絆腳石,於是派老將韋孝寬任相州刺史,去鄴城替換尉遲迥。尉遲迥知楊堅心懷叵測,於是揭起反對楊堅的大旗,自稱大都督,擁趙王宇文招的少子為主,承製署置官司,並調集兵馬。當時尉遲迥的侄子尉遲勤為青州(治今山東益都)總管,立即起兵響應。周宗室宇文胄時任滎州(治虎牢,今河南滎陽縣西北汜水鎮)刺史,也起兵響應。徐州總管司錄席毗羅擁兵八萬,其弟席叉羅在兗州,均起兵響應。一時,潼關以東的山東諸州,除並州總管李穆、幽州總管於翼以外,幾乎全都響應尉遲迥起兵反叛。尉遲迥並遣子質於陳朝請求援助。

另外,勳州(治今湖北安陸縣)總管司馬消難是八歲皇帝宇文衍的嶽父,對楊堅假黃鉞專朝政也極不滿,於七月也起兵響應尉遲迥,成為又一方叛軍主帥。

益州(治今四川成都市)總管王謙是西魏十二大將軍之一的王雄之子。楊堅為防止王謙的異動,派老將梁睿往成都任益州總管,接替王謙。王謙遂以匡複為辭,起兵叛亂,成為西南方的叛軍主帥。一時三方同時構難, “半天之下,洶洶鼎沸”,形勢相當嚴峻。

掌握了北周軍政大權的左丞相楊堅指揮若定,他先集中關中府兵,平定東方的尉遲迥。討逆大軍以上柱國韋孝寬為行軍元帥,梁士彥、元諧、宇文忻、宇文述、崔弘度、楊素、李詢等關隴勳貴皆為行軍總管。不久,楊堅又派心腹高穎去做監軍。與此同時,還派柱國王誼為行軍元帥,討擊南方的司馬消難。

當時,尉遲迥在山東聲勢十分浩大,楊堅平叛的關鍵在東方。大象二年(580)八月間,東討大軍在河南武陟與尉遲迥之子尉遲惇統率的十萬軍隊相持於沁水兩岸,高穎為官軍趕造了一座浮橋,使韋孝寬大軍得以渡過沁河。尉遲惇先布陣二十餘裏,企圖趁官軍半渡時邀襲,因而麾兵稍退,但其眾未經很好訓練,一退陣勢先亂,韋孝寬乘勢進兵猛擊,叛軍全麵潰退,唯尉遲惇一人單騎逃走,韋孝寬率軍一直追到了鄴城之下。

“稱兵鄴邑”的尉遲迥於是集中鄴城軍隊十三萬人,出城與韋孝寬率領的官軍決戰。叛軍列陣於城西南,官軍列陣於城西,官軍有府兵十萬以上,雙方可以說是勢均力敵。交戰之初,尉遲迥麾下親兵“黃龍兵”萬餘眾最為賣力,韋孝寬麾下的府兵先是不敵,而稍作退卻。這時,鄴城士民數萬也列於城旁觀戰,府兵將領宇文忻於是令部下以亂箭射向觀者,觀者喧嘩躲避,轉相騰藉,聲如雷霆。宇文忻忙向府兵戰士傳呼, “賊敗矣”,一時官軍士氣大振,轉身拚殺,一擁而上,勢不可當。叛軍一時不知所措,大敗而逃,尉遲迥走保鄴城。韋孝寬縱兵圍城,代人賀婁子幹先登破城,尉遲迥見大勢已去自殺,尉遲勤等人被俘。韋孝寬坑殺了在內城抵抗的數萬士兵,但將尉遲勤等關隴勳貴押至朝廷,卻受到了楊堅的寬待。

尉遲迥舉兵凡六十八天,因無籌略而最後歸於失敗。在河南方麵,楊堅任命於謹之孫於仲文為行軍總管,很快擊敗席毗羅部萬餘眾。楊堅下令拆毀鄴城城牆,以世子楊勇為洛州總管、東京小塚宰,總統舊齊之地。

在荊襄方麵,司馬消難得知尉遲迥兵敗的消息,士氣大減,很快被王誼所率官軍擊敗,逃往陳朝。在益州方麵,楊堅任命的行軍元帥梁睿、總管於義等人率二十萬大軍深入蜀境,很快擊破叛軍,執斬王謙,劍南悉平。

這樣,在不到四個月的時間,楊堅就平定了三方之亂,牢牢控製了局勢。在同一時間,京師長安的北周宗室諸王也蠢蠢欲動,作困獸鬥,想伺機除掉楊堅,奪回政權。先有畢王宇文賢謀圖取代楊堅執政,被誅。大象二年(580)七月,又有趙王宇文招邀楊堅至家中飲酒,欲席中行刺,賴大將軍元胄扣刀入衛,護持回府。宇文招恨自己未能及時出擊,彈指出血。壬子(二十九日),楊堅誣宇文招與越王宇文盛謀反,將他們及其諸子通通處死。同時,賞賜元胄不可勝計。十月,楊堅又殺陳王宇文純及其諸子。平定三方後,楊堅已穩操勝券,於是在十二月辛未(二十日)誅殺代王宇文達、滕王宇文迪及其諸子,宇文泰剩下的五個兒子全部被誅。稍後,楊堅又大開殺戒,殘忍地將周閔帝、明帝、武帝諸子通通殺死,不留餘種,所殺約不下五六十人。

盡殺宇文氏宗室,就是為自己稱帝做準備。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楊堅之心,較司馬昭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時關隴勳貴集團中再也沒有人出來抗爭了,北周統治集團已經認可了楊堅為其新的主宰。

關隴勳貴耆舊李穆,是西魏十二大將軍之一的李遠之弟,自雲隴西成紀人,西漢騎都尉李陵之後,李穆和他兩個哥哥李遠、李賢都很早就隨宇文泰開創關中局麵,領鄉兵從征累積軍功加官晉爵。李穆曾隨楊忠破江陵,討突厥,李氏兄弟作為北周佐命功臣, “子弟布列清顯”。但宇文護執政誅趙貴、獨孤信時,李遠及其子李植也慘遭殺害,李穆受牽連除名為民,到周武帝誅宇文護親政時,李氏子弟免官爵者才開始重返政壇。李氏家族和楊忠一樣,同為關隴勳貴集團的核心成員,李穆在北周晉位柱國,轉大司空,晉爵申國公。建德(572—578)初年拜太保,後任天下精兵所居之處的並州(治晉陽,今山西太原市)總管,成為北周末年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元老大臣。尉遲迥叛亂時,曾派使者招李穆共同起事,李穆鎖其使者,並將尉遲迥的書信送與楊堅。李穆之子李士榮暗中勸李穆乘機起兵爭奪天下,李穆不以為然,反而奉十三環金帶給楊堅,以表忠心。十三環金帶,即天子之服。不久,李穆又密上表楊堅勸進。李穆的舉動可以說集中代表了關隴勳貴集團大多數成員的政治意向。

關隴勳貴於謹的子孫一族人也都站在了楊堅一邊。平定尉遲迥的官軍統帥韋孝寬也是關中門閥。韋孝寬雖平叛勝利後不久去世,但他的子侄韋世康、韋洗、韋津等人都得到楊堅的信任,成為新朝佐命。除宇文氏宗室及外戚尉遲迥、司馬消難等極少數人員外,關隴勳貴幾乎是集體倒向了楊堅一邊。這是楊堅得以短時間內戰勝反叛,輕易代周建隋的最根本保證。

楊堅於是自稱大丞相,而罷左右丞相之官。大象二年(580)十二月甲子(十三日),八歲的周靜帝宇文衍降下詔書,說隨國公大丞相楊堅“應百代之期,當千齡之運,家隆台鼎之盛,門有翊讚之勤。心同伊尹,必致堯舜,情類孔丘,憲章文武。……伊尹輔殷,霍光佐漢,方之蔑如也”。這個為楊堅歌功頌德的詔書,絕非出自童稚的靜帝之手,而是楊堅授意而作詔書把楊堅吹捧為從天而降的聖人,有孔子之仁心,必成堯舜之大業,言外之意,說楊堅就是孟子預言的五百年必將興起的聖王,是周武帝事業的最好繼承人。而既有聖王之資,又豈能屈居八歲稚童之下。於是又加楊堅相國,總百揆,晉公爵為王。隨王可“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讚拜不名,備力錫之禮”,隨國詈丞相以下。這些都是非人臣之禮,是魏晉權臣篡位行禪代通用的慣伎。楊廣這時也就成了王子。

大年一過,改元大定(581)。二月壬子(初二),楊堅下令“以前賜姓,皆複其舊”,普六茹氏改回楊氏,凡宇文泰所改胡姓全部改為漢姓。這時六鎮鮮卑及關隴勳貴上層已基本漢化,此令一下即獲得普遍歡迎。甲寅(初四),隨國始建丞相以下百官。丙辰(初六),又有周帝詔楊堅建天子旌旗,

出警入蹕,備天子之禮。爾後不久,八歲的周靜帝以“眾望有歸”,乃下詔自請禪位,宣詔稱: “周德將盡,妖孽遞生,今便祗順天命,出遜別宮,禪位於隋,一代唐、虞、漢、魏故事。”百官以太傅李穆為首勸進,齊呼“萬歲”。隨即,楊堅按早已安排好了的程序,接受大周社稷。

二月甲子(十四日),楊堅正式稱帝,國號隋。原封隨國, “隨”字有走腳邊傍,走為奔跑似不雅,故下令除去,改“隨”為“隋”,作為國號,為己專有。天子易姓了,於是大赦天下,改元開皇,一個新的漢族王朝便在中國北方出現了。楊堅即隋朝開國皇帝,後諡曰“文”,稱隋文帝。

楊堅即皇帝位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廢除宇文泰改製時所采用的《周禮》六官體製及禮儀製度,按照漢魏以來發展演變而成的三公九卿三省六部體製改革中央官製,使新朝儀製麵貌煥然一新,以三省六部為政務中樞,恢複禦史台、諸卿監等傳統行政部門,以示自己是秦漢以來漢族正統王朝的直接繼承者。楊堅一即位就確立了“除舊布新,移風易俗”的執政方針,恢複漢族文物衣冠典章製度,當然是順乎民心,順乎曆史潮流的。

在即位的當天,隋文帝即任命高潁為尚書左仆射兼納言,虞慶則為內史監兼吏部尚書,李德林為內史令,元暉為都官尚書,元岩為民部尚書,長孫毗為工部尚書,楊尚希為度支尚書,幾天後又補選趙哭為尚書右仆射。三省大吏和六部尚書組成了新的政權班底,一改西魏北周胡漢雜糅、刻意複古、名不副實、行政不力的狀況。

乙醜(十五日),隋文帝追尊父親楊忠為武元皇帝,母親呂苦桃為元明皇後,並為父親立廟,廟號太祖。隋文帝自己後來駕崩後亦由兒子隋煬帝立了廟,廟號高祖,所以隋文帝又稱隋高祖。楊廣之母獨孤伽羅被立為皇後,楊廣之兄楊勇立為皇太子。己巳(十九日),隋文帝封周靜帝宇文衍為介國公,宇文氏諸王皆降爵為公。楊廣的姐姐楊麗華改封為樂平公主,已不再是北周皇太後了。其時楊麗華尚年輕,隋文帝本想讓她改嫁,但樂平公主誓死不從,楊廣這位可憐的姐姐從此當了一輩子的遺孀寡婦。

乙亥(二十五日),隋文帝又封弟楊慧為滕王,楊爽為衛王,封皇子楊廣為晉王,楊俊為秦王,楊秀為越王,楊諒為漢王;任命歸順於己的北周重臣元老申國公李穆為太師,鄧國公竇熾為太傅,任國公於翼為太尉,當然了,這幾個元老並無實權。

楊廣轉眼之間就由雁門郡公榮升為晉王,按中國傳統的年歲記法,楊廣當年虛歲十三,而他卻即將被賦予重大的使命,擁兵握權了。

父親楊堅隆重莊嚴的登基大典讓小楊廣激動不已,自此後天下就是自家的天下,自己就是高貴的皇子了。這當然是楊廣生命曆程的大轉折,曆史注定他將不會是一個平庸的凡夫俗子。

從北周武帝天和四年(569)到隋文帝開皇元年(581)的十二年間,中國北方的確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轉眼間兩個王朝滅亡了,一個新的王朝建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