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廷生活

朝堂議政。主要依靠朝議製度決斷各種政務,朝堂議政成為其日常生活的主要內容之一。秦始皇是一位勤政的皇帝,也比較遵守有關的工作製度。他通常通過各種形式的朝議及朝臣會議決斷政務,並以詔、製頒布實行。具體方式大體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朝議。“朝”,即朝堂、宮“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璽廷。 “朝議”,即帝王在朝堂召集群臣議事的禦前會議。實際上,“朝”不拘泥特定的建築設置。一般來說,帝王所到之處,無論朝堂屋宇、鞍前馬後、荒郊野外,都可以構成以帝王為中心的“中朝”“中廷”。

帝王集群臣,謀政務,不拘場合所在,皆為朝議。狹義而言, “朝議”特指禦前會議。廣義而言, “朝議”泛指朝廷的各種議事製度。根據規模,朝議有小型、中性、大型之分。中小型朝議皆由皇帝召集並主持,參加者為皇帝指定的朝廷重臣和親信及有關人員。與會群臣有建議權、批評權,可以借機進諫、 “廷爭”,而最終決策者是皇帝。

秦朝許多國家重大政務是在小型禦前會議上決斷的。這類朝議的議題大多屬於機要政務,參加者多為皇帝的重要親信輔臣和內侍。如秦始皇與李斯、尉繚等人決斷統一六國的方略。

中型朝議大多討論需要集思廣益的政務,需要吸收一些有關官員和具有專門知識的人會議,所以參加人數較多。如封禪及有關典禮儀式,事涉國家禮製、大典,秦始皇曾召集丞相、輔臣及精通典章製度的群儒多次會議。從曆代王朝通行的慣例推測,秦朝應當有一些中小型禦前會議是製度化的,帶有“常參”的性質,屬於日常工作製度範疇。

大型禦前會議更具有製度化的特點。這種會議定期召開,屬於皇帝日常工作製度之一。參與人數更多,大凡一切參與月旦朝見的官員都有參與權。

從《史記·秦始皇本紀》的有關記載看,秦始皇比較重視這些決策方式和工作製度。對於重大政務他通常允許廷爭,一些百官有爭論的議題,也允許進一步討論。例如,關於實行郡縣製的問題,就曾在朝堂上多次爭論。

第二種是宰輔會議。由丞相召集並主持, “三公九卿”等朝廷重臣及有關政府機構的官員參加。這類會議可能由若幹法定成員參加,並根據議題吸收相關人員列席。與會群臣可以各抒己見。

會議議題多由皇帝提出,群臣集議的結果呈報皇帝裁決。皇帝通常會以“製曰可”的方式批準群臣意見。群臣有不同意見時,皇帝從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案。皇帝有時對群臣集議結果加以修改,有時甚至完全推翻。

第三種是百官會議。百官會議一般由皇帝下詔舉行,由丞相主持,參加者幾乎包括所有朝臣。如秦始皇議定“皇帝”稱號就是通過這種決策方式。他先將更名號的議題提出,交由丞相召集群臣會議。對群臣提出的方案,秦始皇基本認可,隻是將帝號改為“皇帝”。關於是否實行分封製問題,秦始皇也曾“下其議於群臣”,將爭論交由百官會議。

無論采取何種議政形式,皇帝都是最終裁斷者,他可以采納眾議,也有權推翻眾議。 “兼聽”隻是為皇帝實行“獨斷”服務的。

批閱奏章。批閱奏章是秦始皇決斷軍國大事的重要方式,也是他一項重要的日常生活內容。侯生、盧生等術士曾背後非議秦始皇“貪於權勢”“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這段話可能反映了秦始皇晚年的政治狀況。當時秦始皇聽信盧生等術士的蠱惑,為了求仙隱居深宮,不見群臣, “聽事,群臣受決事,悉於鹹陽宮”。這種決策方式需要他親自批閱大量的公文,否則國家政務將受到嚴重影響。為了確保對國家中樞權力的控製,秦始皇隻得自我督促,不閱讀一定數量的公文,不得休息。當時各種奏章、公文以竹簡、木牘書寫,因此,秦始皇每日用秤衡稱量一定數量的簡牘,一一處理完畢。

皇權具有獨占性、排他性和獨斷性。皇帝必須親政、勤政才能防止太阿倒持,權臣亂政。因此,雄才大略的皇帝往往把皇權集中到極致,而昏聵懦弱的皇帝又往往大權旁落。

秦始皇是一位專斷的皇帝,對聽政、用人、刑賞大權緊握不放。這就決定了他必須親覽奏章,裁斷獄案,乃至擬定詔書。秦始皇又是一位“法治”皇帝,規範化乃至程式化的政治模式也需要大量的文牘支撐。他如此辛苦,固然與“貪於權勢”有關,卻也是實際政治的需要。隻要看一看,古代一切勤政皇帝的作為,特別是看一看清雍正帝等每日批閱文件的文字數量,就應當對秦始皇的勤政有所肯定。這也是一位合格的國家元首所應當做到的。秦始皇親掌大權數十年,僅批閱奏章一項就耗去了其人生之旅的大半生涯。

宮廷宴舞。宮廷宴舞是皇帝宮廷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宮廷禮儀的一個組成部分。宮廷宴舞包括筵宴與樂舞,二者還常常一同舉行。秦始皇時常飲宴群臣, “置酒鹹陽宮”。皇帝大宴群臣,享以珍饈美味,既是享尊稱禦,又是“君臣同樂”。富有天下的皇帝設宴,其豪華與豐盛可想而知。

秦始皇廣泛征集各國樂曲和伎樂娼優。見於文獻記載的秦朝宮廷樂器很多,當時宮廷中有大型樂隊和許多技藝高超的樂師。秦始皇陵陪葬坑還出土了半裸的百戲俑。俑人皮膚皆塗淺粉紅顏色,穿彩繪厚短裙,其他部位**。他們姿態各異,場麵活潑,神靈活現,反映了宮廷百戲場麵。

此外,見於《漢書·禮樂誌》的秦朝宮廷樂舞有五行舞、韶舞以及壽仁樂、昭容樂、禮容樂、韶樂。據《太平禦覽》卷五七一記載,秦始皇曾與群臣作歌曰: “洛陽之水,其色蒼蒼,祠祭大澤,倏忽南臨,洛濱酸禱,色連三光。”他還曾令人譜寫過《仙真人詩》以及歌詠其巡幸天下的樂章。

據《三輔黃圖》卷一記載,在秦朝的宮廷之中時常舉行歌舞酒會,“車行酒,騎行炙,千人唱,萬人和”。由此不難想象當年宮廷歌舞盛會的場景:秦皇置酒阿房宮,公卿百官數以千百計,三公獨席,群臣依序排定座次。以戰車行酒,以騎兵布菜。宮娥歌舞於前,百戲耍弄於側。酒酣耳熱,興之所至,皇帝作歌,群臣和之,萬眾歡悅,聲震宇天。

遊獵苑囿。至遲到西周,已經有了專門的射禮和畋獵製度。這種製度規定:天子在飲宴時可令群臣按照禮儀比試射箭,還要時常率領群臣到郊外會獵。這些活動的目的在於修身養性,倡導尚武,習練武藝,檢閱軍事。這些活動同時又是重要的宮廷娛樂方式。

與曆代帝王一樣,秦始皇喜愛遊獵苑囿。秦朝的皇家苑囿數量眾多,範圍廣大,僅見於記載的就有上林苑、宜春苑、驪山苑、梁山苑等。這些苑囿,山川相繆,樓台遙望,林木繁茂,鳥語花香。除野生的各種飛禽走獸外,還特意設有虎苑、獅子苑等豢養眾多的珍禽異獸,以供觀賞、遊獵。國家設置官吏並製定相關法律,對苑囿嚴加保護。其中上林苑包括數十個相對獨立的苑囿,阿房宮等大型宮殿建築群坐落其中。

這裏自然環境十分優越,是一個規模空前、宮苑結合的皇家園林。上林苑集當時宮廷建築和園林藝術之大成,在秦漢史上非常著名。皇帝在上林苑內,既可以遊獵、觀賞, “強弩弋高鳥,走犬逐狡兔”,又可以處理軍國大事, “庖廚不徙,後宮不移,百官備具”,還可以馳射上林,講習戰陣。秦始皇還曾把它作為避暑的夏宮和求神問仙的場所。

這些苑囿大多繼承前人,秦始皇又擴建了一些。據《三輔黃圖》記載, “長楊宮中有垂楊數畝,因為宮名,門曰射熊館”。秦始皇喜歡射雁,為此築高台四十丈,上設觀宇, “帝嚐射飛鴻於台上,故號鴻台”。秦始皇並不滿足,還想進一步擴大苑囿,使之“東至函穀關,西至雍、陳倉”。優旃以諷諫的方式說: “善。多縱禽獸於其中,寇從東方來,令麋鹿觸之足矣。”秦始皇這才放棄了如此規模地擴大苑囿的念頭。

在中國古代,帝王遊獵苑囿,不單純是為了娛樂,還有學習射禦、健身強體的目的。皇帝還常常以狩獵的方式檢閱軍隊,操練騎射,演習實戰。

先秦的《石鼓文》和西漢司馬相如的《上林賦》、揚雄的《羽獵賦》等,都曾繪聲繪色地描述過皇帝的苑囿和射獵活動。天子遊獵,戰陣森嚴,馬蹄聲聲,弓矢頻發,麋豕帶箭,飛禽落地,其場麵頗為壯觀。

秦朝皇帝常常在宮廷苑囿中“作角抵俳優之觀”。角抵類似相撲、摔跤。角抵既可以提供娛樂,又可以訓練徒手搏鬥。據說,秦始皇為了防範戰亂,將角抵作為軍事訓練的主要內容。他所製定的律令明確規定:皇帝檢閱軍容的一項重要內容是角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