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和姻親

秦始皇後妃妻妾成群,因而也子女成群。依據宗法家庭製度,作為父家長,他有權主宰子女的一切,包括婚嫁。於是,他又通過安排子女的男婚女嫁,締結了一批姻親。

秦始皇共有子女數十人之多,準確數字不詳。其中“有二十餘子”。皇子姓名見於曆史記載的有四人,即長子扶蘇、公子將閭、公子高和胡亥。第十八子胡亥後為秦二世。公主則不少於十人。

秦始皇與兒子們的關係,可以確知者有三件事:其一,秦始皇不封諸子,父子君臣關係相對簡化。其二,長子扶蘇備受器重,地位特殊,後因勸阻“坑術土”受到斥責,派遣到上郡監兵。秦始皇臨死命其會葬鹹陽。

其三,第十八子胡亥受到寵愛,秦始皇為其安排師傅,修習法律,又攜他一起出巡,使之得以篡奪皇位。其中第一件事標誌著秦始皇對帝王家庭關係的一大變革,也是秦朝所特有的政治現象。

秦始皇徹底廢除分封製度,堅決貫徹功勳爵製度,不僅功臣及宗室的公子王孫,就連自己的皇子皇孫也概不例外。他沒有封賜諸子尺土寸地,隻是對子孫、親屬實行“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的政策,讓他們安享富貴榮華。

臨終時,他依然“無詔封王諸子”。秦始皇的這個行為旨在維護一種他認定合理且親自製定的製度,與其個人的權力欲並無直接關係。從文獻記載看,秦始皇在世時,皇子皆稱“公子”,都沒有貴族頭銜。除地位特殊的長子扶蘇外,其他皇子一律沒有官銜。

對此,當時一些人就頗有微詞。後世的絕大多數儒者及一些舊史家和政論家也認為這是秦始皇貪圖個人權勢而導致的失策乃至無道,甚至將這列為秦朝亡國之因。其實秦始皇這樣做,與其說是主要出於對個人權勢的關切,不如說是探索“安寧之術”, “而求其寧息”的結果。

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適度分封子弟以體現其貴族地位或許是更有利於秦朝統治的長久之計,然而秦始皇的做法與漢唐宋明諸侯王僅食租稅的製度沒有太大的差別。在“家天下”的時代,秦始皇這樣做對製度之“公”是有所貢獻的。在秦始皇在位期間,君臣父子之間大體相安無事,也得益於這種政治安排。從今天的角度看,秦始皇的做法頗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或許正是由於“子弟為匹夫”,諸子不參與政治,父子君臣之間的關係相對簡化,所以曆史文獻沒有留下有關秦始皇與其諸子之間發生權力之爭和皇子受到處罰的記載。秦始皇在世期間,除地位特殊的長子扶蘇因勸阻“坑儒”受到斥責外,也沒有皇子皇孫過問政治的現象。

秦二世將十幾位兄長一網打盡,趕盡殺絕,竟然沒有遭到有力的反抗,這也與皇子無權無勢有直接關係。但是,漢高祖以秦始皇為教訓,大封宗親諸子,使他們有權有勢,不是照樣引起了骨肉相殘嗎?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處理受君臣關係製導的親屬關係是很難找到萬全之策的。

在諸子中,唯一受到秦始皇重用的是長子扶蘇。首先,依據宗祧繼承製度,長子是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立嫡立長是最高權力平穩傳承的最佳選擇。秦始皇是計劃讓扶蘇接班的,他的選擇符合公認的政治準則。

其次,扶蘇的政治素質很高,也博得父皇的賞識。在趙高看來,在秦始皇的二十多個皇子中,扶蘇的政治素質最高,他品格高尚,知人善任,能夠贏得士人的忠誠。從扶蘇的作為看,他很有政治眼光, “數直諫上”,符合忠臣孝子標準。再次,秦始皇付以重任。

秦始皇令蒙恬北禦匈奴而扶蘇為監軍。扶蘇是最受賞識的皇子,蒙恬是最受信任的將領,秦始皇把秦朝最精銳的邊防軍托付給他們,這是莫大的信任。正如蒙恬所說: “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將三十萬眾守邊,公子為監,此天下重任也。”

由此可見,這對君臣父子的關係相當好。如果在尋常百姓家,他們的父子關係狀況應當屬於相當好的。

秦始皇早就在內心中選定了扶蘇。他對扶蘇情有獨鍾,在政治結構中給予特殊安排,使之在諸子中一枝獨秀,這便是明證。

可是,秦始皇在處理父子關係時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沒有及時明確扶蘇的太子地位。一個曆史的偶然,使趙高的奪嫡陰謀得逞。它成為導致秦朝速亡的最重要的原因。

秦始皇為什麽會犯這個錯誤?學者們有各種猜測。貪戀個人權勢?自信長壽成仙?扶蘇之母不受寵愛?不滿扶蘇直言強諫?痛感扶蘇政治上不夠成熟?無論如何,都與父子關係受君臣關係製導有關。

在中國古代國家,選立嗣君是至關重要的國家大事,屬於最棘手的政治難題之一。無論早立或遲立,立嫡或選立,不立或改立,都有可能引發嚴重政治問題。秦始皇遲疑不決,結果當斷不斷,反受其亂。他剛剛告別人世,便禍起蕭牆,諸子及其子孫幾乎被小兒子胡亥屠戮殆盡。這是後話。

作為家長,秦始皇有權決定子女的婚配,所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秦始皇子女的婚姻都屬於政治聯姻。其中,最重要的姻親是秦始皇的主要輔臣李斯,史稱李斯“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諸公子”。其次是王翦,他也是秦始皇最得力的助手,在統一戰爭中功勳最大,封爵最高,朝班也名列第一。

關於華陽公主下嫁王家,曆史傳說留下了一段佳話: “華陽在富平縣東南三十裏。始皇二十二年,李信伐楚敗歸。時王翦謝病家居。始皇疾駕人頻陽,手以上將印佩翦身,授兵六十萬。後三日,翦發頻陽。始皇降華陽公主,簡宮中麗色百人為媵,北迎翦於途。詔即遇處成婚。翦行五十裏遇焉。列兵為城,中間設錦幄,行合巹禮,信宿,公主隨翦入都。詔頻陽

別開主第。今名相遇處為華陽。”

秦始皇巡遊四方,帶著部分妻妾,她們可能也攜兒帶女,或途中生兒育女。因此,有關於秦始皇東巡時所死之女的傳說: “女陵山在(曲阜)縣北二十裏。《太平寰宇記》:相傳秦始皇東巡,女死,葬此。”

經秦二世、項羽兩度大屠殺,秦始皇的子孫幾乎損失殆盡,但是他的血統有可能通過各種途徑傳之久遠。據說,公子扶蘇的一枝苗裔輾轉流亡到日本,以養蠶為業,且人丁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