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身世之謎 家世溯源

在《史記》中,對春秋戰國時期主要國家先人事跡的記載,唯有秦國的年代最久遠、世係最完整、事跡最豐富、內容最詳細。贏秦族屬是贏姓族群中的一支,而贏姓族群自認是黃帝的後裔。贏秦族屬究竟是否為黃帝、顓頊之後還有待於研究,但是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這個族群很早就在文化上歸屬於華夏族群,文明發展程度明顯高於其他族群,且長期占據“天下共主”的地位。

商周之際,圍繞“天下共主”的名分和權威,分別以商、周為首領的各個部族之間展開了激烈的戰爭。周武王與商紂王決戰牧野。紂王兵敗自焚。西周王朝建立不久,武王逝世,周公攝政稱王。管叔、蔡叔對此表示不滿,與紂王的兒子武庚聯手發動叛亂。周公率兵東征,苦戰三年,終於征服了東方。經過武王克商、周公東征,殷商及徐偃的勢力被鎮壓下去。失敗者有的被指令遷徙,有的則四處逃亡。在廣闊的中國大地上,出現了民族關係的重新組合。

作為商朝的臣屬和東夷集團的成員,嬴秦族屬的祖先在商周之際的政治變局中屬於失敗的一方,因而蒙受了挫折,被迫遠離故土。

因嬴秦族群是一個善於駕馭車馬的族群,並以善於**馬匹而聞名,他們又一次靠著祖傳的技藝和自身的才幹重新崛起。

在周穆王時期,贏秦族群中又出了一位養馬善馭的傳人,他的名字叫造父。造父善於駕馭戰車,他**出驊騮等八匹駿馬,獻給周穆王。周穆王很高興,並令造父為他駕車巡狩。就在周穆王巡狩的時候,淮水流域的徐偃王趁機率領一批諸侯反周。周穆王得到通報,立即回師。造父駕車長途奔馳,一日千裏,由於回來得迅速,得以平定叛亂成功。周穆王獎賞造父的功勞,以趙城為造父采邑。從此,造父便為趙氏,他也就成了趙國王族的始祖。戰國七雄之一的趙國就是由趙氏建立的。因此,秦、趙本是一個祖先。

由於造父的關係,嬴秦族屬最初依附於趙氏,以趙為姓(秦始皇出生時,一度以趙為姓,可能與此有關)。但秦人的直係祖先不是造父,而是女防。造父與女防都是嬴秦族屬中蜚廉的後裔。蜚廉有個兒子叫惡來革,女防是惡來革的兒子。

女防生帝皋,帝皋生太幾,太幾生大駱,大駱生非子。非子也叫秦贏,他是贏秦姓氏和國家的開山鼻祖。

非子也是靠養馬善馭發達起來的。他住在犬丘(今甘肅東南與陝西西南交界處),在當地以善於畜牧和**馬匹而聞名。犬丘人把非子推薦給周孝王,被任命在洲水與謂水匯合之處(今陝西寶雞一帶)主持當地馬政(管理飼養馬匹)。由於馬養得好,馬群繁殖得快,周孝王很賞識非子的才能,為獎賞非子的功勞,就把地處“ 渭之會”的秦作為非子的采邑。從此,嬴秦族屬成為周朝的附庸。

從實際政治關係來看,附庸通常接受大國統治,而自身又是具有一定獨立性的政治實體。附庸有政權、城邑、領土、族眾、臣民,其內部的政治關係和政權機構實際上也構成一個五髒俱全的“國家”。非子的食邑是秦,又身為欽定的贏氏繼承人,所以取名號為“秦贏”。

在秦贏時期,西周王朝已經把他的領地視為附庸,並賜予相應的名分、權力。由於秦贏的采邑在秦,所以這一支贏姓後裔被稱為“秦人”“秦族”。後來,秦文公進兵至洲渭之會時,也曾說: “昔周邑我先秦贏於此,後卒獲為諸侯。”可見,秦國王室也把秦贏得封邑視為重要的曆史界標。

秦嬴得到秦邑,秦有了公認的名分,有了封賜的地盤,有了法定的權力,後來在這個基礎上,最終建立了以“秦”為稱的公國、王國、帝國。

周朝的衰落為贏秦的崛起提供了曆史機遇,由於曆史的巧合,嬴秦的初創恰恰與西周的衰亡同時發生。

西周王權的衰落經曆了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到宣王末年和幽王之間,戎人大量侵入關中,威脅國都。

周幽王荒**無道,寵幸王妃褒姒,重用奸佞虢石父,還多次烽火戲諸侯。他違背立嫡立長的宗祧繼承法則,廢黜申後及太子宜臼,終於釀成大禍。

公元前771年,申侯聯合繒國、犬戎、西夷共同起兵。幽王以烽火報警,而各地救兵不至。犬戎攻克鎬京,斬殺幽王,滅亡西周。經過諸侯之間的一番政治較量,廢太子宜臼即位,是為周平王。公元前770年,周王室被迫遷都洛邑(今河南洛陽),史稱東周。

周平王將都城遷洛邑,標誌著王室衰微。周王室喪失大片領土,所能直接支配的土地和臣民的數量隻相當於較大的諸侯。周王室在領地內依然繼續搞分封,其土地進一步被諸侯、封邑蠶食、分化,以致王室困守一隅之地,方圓百餘裏,還不如一個普通的諸侯國。天子的權威從此一落千丈。與此相應,出現了權力不斷下移的局麵。史稱“諸侯恣行,政由強國”,古代中國進入了一個政治大動**的時期。

到戰國時期,諸侯紛紛稱王。公元前367年,由於多年來不斷被大國蠶食,已經變得非常弱小的周王室又一分為二,形成“東周”“西周”兩個小國。這種政治大變局為各個諸侯國的崛起提供了機遇。

在兩周之際的政治變局中,秦襄公應對合理,獲得重大的政治利益。幽王舉烽火征兵之時,起兵勤王的諸侯寥寥無幾,而秦襄公率兵救周,捍衛王室, “戰甚力,有功”。在擁立太子宜臼之後,秦襄公又親自率兵護送周平王東遷。為了獎賞功勳, “平王封襄公為諸侯,賜之岐以西之地”。他宣布: “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贏秦得到封爵賜土,從此躋身諸侯之列,正式建立國家。

襄公封侯是贏秦在政治上的一次重大收獲。

取得諸侯地位之後,秦國的先公先王不再靠為君王馭車使馬、鎮守邊陲去贏得寵幸,而是開始運用禦國使人之術、開疆拓土之戰,經營自己的邦家國度。他們打著周天子的旗號東征西討,不斷擴大勢力範圍。到秦穆公時,秦國已躋身強國之列。

秦穆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他任賢用能,爭霸中原,東服強晉,飲馬黃河,又揮師西向,開拓疆土,稱霸戎狄,建立了赫赫武功。秦國的疆域在東、西兩個方向上都有較大擴張,已經基本占有關中。

在秦穆公統治時期,政治局麵已經從春秋初期的局部兼並戰爭階段發展到大國爭霸戰爭階段。爭霸戰爭大多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其主要目標是奪取諸侯盟主的地位,即實際上的“天下共主”地位。

爭霸戰爭是局部兼並戰爭的必然結果。通過局部兼並戰爭形式的大國,無論維護既得的區域性霸權,還是進一步謀求號令其他國家的地位,都必然與其他大國發生利害衝突,因而兵戎相見。這就必然導致爭霸戰爭頻繁爆發。於是五霸迭興,征戰不已。

爭霸戰爭的序幕是由齊桓公拉開的。曆來有“春秋五霸”之說,即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並沒有實際上取得霸主地位,秦穆公也不曾做會盟諸侯的盟主。而吳王夫差、越王勾踐都曾會盟諸侯並享有盟主名分,均有資格列為霸主之列。實際上的霸主遠不止於此。齊桓公“攘夷”的主要對象就是日益強盛的楚國。楚國與齊、晉長期爭霸,曆久不衰。

公元前623年,秦穆公采納由餘的謀略,利用西方諸戎各自為政,互不統領,派遣大軍討伐,各個擊破。秦國相繼攻占大片領土,關中地區諸戎或並入秦國版圖,或臣服於秦國,史稱“益國十二,開地千裏,遂霸西戎”。秦穆公開拓疆土,廣地益國,把秦國的領土西展至陝甘邊境,北拓至陝西北部,又東滅梁、芮,打通進出東方的通道,進而虎視中原。

到戰國初年,韓、趙、魏三家分晉,東方大國對秦國的威脅和阻隔一度有所緩解。於是,秦國利用這個時機,征服山西全境的諸戎,進而征服甘肅東北及漢中一帶的諸戎,到秦孝公以後,秦國開始頻繁地侵淩中原各國。

“商鞅相孝公,為秦開帝業。”秦國之興,源遠流長,而秦國之強,自孝公始。秦孝公信用商鞅,厲行變法,以法治、耕戰富國強兵,使秦國很快躍居戰國首強。

戰國號稱“大爭之世”,史稱“戰國時期”, “今取古之為萬國者,分以為戰國七”。參加“大爭”的“戰國”主要是號稱“戰國七雄”的韓、魏、趙、楚、燕、齊、秦。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秦惠文君即位。不久,新君及其寵臣為了報私怨、爭權力將商鞅殘酷地處死。商鞅車裂身死,滅族無姓,然而“秦法未敗”。

秦惠文王(秦惠文君)贏駟是秦國第一位稱王的國君,他雖殺害了商鞅,卻又繼承了商鞅的事業,致力於法治和耕戰。秦惠文王確定以“連橫”破“合縱”的外交方略,不斷蠶食三晉,侵略強楚,屢屢得手,還多次擊敗各國聯軍。在秦惠文王時期,秦國國勢的重大進展集中體現在滅巴蜀取漢中,大幅度擴張了地盤。

這個時期最重要的政治現象是各國紛紛稱王,掀起了稱“王”運動。

楚國早在春秋時期已經自稱為王。魏惠王是戰國時期第一個正式稱王的諸侯國君。齊國的崛起動搖了魏國的首強地位。公元前334年,魏惠王與齊威王會盟徐州(今山東滕縣東南),相互承認為“王”。公元前325年,日益強盛的秦國繼魏、齊之後稱王,韓、鄭也相繼稱王。

公元前323年,魏、韓、趙、燕、中山五國合縱攻秦,相互承認為“王”。後來,衛、宋等國也稱王。在商周時, “王”是最高統治者的稱謂。稱“王”運動標誌著各國已經不再尊重周天子的“天下共主”地位。它們從形式到內容都變成名副其實的獨立國家。從此時開始,各國之間的戰爭實質上已經屬於統一戰爭的範疇。

公元前310年,秦武王贏**即位。他進一步完善官僚製度,初置丞相,以樗裏子、甘茂為左右丞相。秦武王雄心勃勃,圖謀“車通三川,窺周室”,打通秦國到周室的通道。於是,秦武王派甘茂等人進攻韓國,並於公元前307年攻克宜陽,斬首六萬人。秦軍又渡河,攻占武遂,築城設防。秦國的勢力深入中原,並在周王室麵前耀武揚威。秦武王派樗裏子帶車百乘覲見周天子,周天子隻能曲意逢迎。就在這一年,迷戀象征最高權力的周鼎的秦武王因舉鼎受傷而早逝。武王無子,他的異母弟贏稷(一名則)繼承王位,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是一位自覺堅持法治的君王。他任用的輔政大臣有範雎(張祿)、蔡澤等。他們都是商鞅學派的後學。在這些大臣的輔佐下,秦昭襄王先後解決諸公子叛亂和魏冉專政等內政問題,進一步強化了中央集權。

秦昭襄王稱“帝”是一件標誌性的曆史事件。不斷攻取楚、魏、韓土地而耀武中原的秦昭襄王不滿足於“王”的稱號,欲為自己加上“帝”號。為了弱化各國的抵製,他拉攏齊滑王共同稱帝。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自稱“西帝”,並派使節尊齊潛王為“東帝”。誰知齊國另有所圖,為了收買人心,防止秦國獨尊,齊滑王竟背叛盟約,與諸侯會盟,出兵逼迫秦國取消帝號,秦昭襄王被迫去帝號。

秦昭襄王在位長達五十六年之久,他使秦國的首強地位進一步鞏固。他一度稱“帝”,並滅亡了西周,把周天子納為自己的臣屬。他是秦始皇的曾祖父,秦始皇就出生在他在位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