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 基督學院的傳奇色彩

牛津名言

生命對某些人來說是美麗的,這些人的一生都為某個目標而奮鬥。

基督學院享有不稱為College的特權,在牛津大學它通常被稱為“TheHouse"。這是牛津大學最大的學院之一,1546年由紅衣主教沃西創建。基督教堂學院與英國政治淵源很深,曾在內戰時作為查理一世的臨時首都,在近代200年內產生了16位英國首相和11位印度總督。

基督教堂學院是牛津最大的學院,也是最富裕的學院之一,是唯一一所擁有一座大教堂和自己的畫廊的學院。人們視基督教堂學院為英國貴族的教育搖籃,是治國才能和醜角藝術的高等學府,從伊麗莎白時代的騎士和詩人菲利普·悉尼,到撒切爾執政時**四射的部長艾倫·克拉克。在成為首相之前,威廉·格拉斯通在這裏學習過希臘語和數學,安東尼·伊登在這裏學習過東方學。索爾茲伯裏侯爵、德爾比伯爵、巴特蘭、坎寧、皮爾……這所學院成為牛津大學最先收取門票的學院,這早就不足為奇了,那是向旅遊者們收取的名人稅。一則有關哲學家艾爾弗雷德·J·艾爾的逸事證明了這裏的院士是什麽級別的人物。1987年,在紐約的一次晚會上,艾爾發覺拳王邁克·泰森在騷擾模特納奧米·坎貝爾,艾爾勸泰森別煩她。“他媽的,你知道我是誰嗎?”泰森問道,“我是重量級世界冠軍!”艾爾則回答說:“我是牛津大學前任邏輯學教授。”

學院漂亮的教堂建於1546年,是英格蘭最小的教堂。建築最大的特點在於內部的雙拱頂,讓大堂顯得更加高大壯麗。14世紀安裝的大型窗格,使建築產生了哥特式的輕盈和空間感。名家設計的鮮豔華麗的彩色鑲拚玻璃令教堂內的光線顯得光彩迷離,特別是聖壇旁名為聖凱薩琳之窗(St. Catherine's Window)的彩色玻璃窗,把《愛麗絲漫遊仙境》中愛麗絲的姐姐愛蒂絲描繪成聖人,吸引了大批書迷前來觀賞。

在聖母禮拜堂中有聖弗拉伊茲懷特德墓,這座教堂的前身就是這位撒克遜公主在公元8世紀修建的一座修道院。旁邊還有另外幾座名人墓地,其中最著名的是哲學家伯克利主教,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站在牛津的中心,Carfix,目光很容易就被南邊一座高聳的鍾塔所吸引,那就是基督教堂學院的湯姆塔,它由英國17世紀著名的建築師克裏斯多弗·雷恩(christopher Wren)爵士設計,看到它那高聳穹頂的人不自覺地會聯想起英國國教總堂——倫敦的聖保羅大教堂。沒錯,聖保羅大教堂也出自雷恩爵士之手。湯姆塔會在每天晚上9點零0分準時敲鍾101下,那是為了紀念最初學院的101位學生,因為學院設立之初有101位學生。過去,學院的所有大門全部在最後一聲鍾響後關閉,回來晚的學生據說還要被處以罰款。這一規定到1963年才被廢止。為什麽會選擇9點零5分而不是9點整?那是因為這裏比格林尼治天文台靠西,有5分鍾的時差。

湯姆中庭擁有美麗的噴泉,是牛津最大的四方形中庭之一。大廳內四壁均為曆代名人肖像,如亨利八世、賓夕法尼亞州的創始人威廉·佩恩,以及在此做過數學講師的劉易斯·卡洛爾。

基督教堂學院另一處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的教堂。雖然這也是絕大多數學院都有的建築,但是這座教堂的地位不同,它是牛津市的主教教堂(Cathedral),同時也是全英國最小的主教教堂,學院的院長同時也是牛津的主教。基督教堂學院似乎總與傳奇故事、玄幻魔法有緣。很早就風靡整個西方,後來被搬上好萊塢熒幕的《指環王》(The Lord ofthe Ring)就誕生在這裏。

19世紀的一本兒童讀物《愛麗絲漫遊仙境》。這本書的作者劉易斯·卡洛爾就是該學院的學生,並在其母校研究教學長達47年之久。他童心未泯,喜歡與兒童交朋友,且擅長講故事,與院長的女兒小愛麗絲成了忘年之交,用他天才的語言能力編織了這樣充滿想象力又充滿數學邏輯的童話故事,向全世界的兒童奉獻了《愛麗絲漫遊仙境》和《透過透明的玻璃瓶》這兩件最美好的禮物。中庭中的一棵大樹,據說就是兔子先生帶著愛麗絲跳進去的奇境入口。基督教堂學院飯堂,從門口數過來的第五扇,就是著名的“愛麗絲之窗”。彩色玻璃依次勾勒出作者卡洛爾、小女孩愛麗絲、壞脾氣紅心皇後和渡渡鳥,透過陽光隔著長長的餐桌與就餐的學生兩兩相望。

基督教堂學院的這些傳奇故事大概使不少人相信這裏是有魔力的,要不為何在英國內戰時,連皇帝查理一世也要逃到這裏躲避?雖然他最終還是沒能幸免於難,但是這並不影響基督教堂學院成為全世界玄幻故事迷們心目中的聖地。

這聽上去似乎像個悖論,這所讓全世界投身於嚴謹科學的學者和青年學子們向往的知名學府,卻同時也是癡迷於沒有答案的傳說故事的人們朝拜的地方。但牛津大學就是這樣一個充滿矛盾和悖論的地方,它的“混沌”和“清晰”一樣出名,幾乎每一個牛津學子都可以和你高談闊論一番牛津各個時期的校友們如何如何影響或改變了英國、歐洲乃至世界的曆史進程,卻沒有人能說清楚自己學校的曆史,以至於關於牛津大學究竟成立於哪一年一直以來仍爭論不休,連最早的學院是哪一所都沒有定論,

隻好把默頓(Merton)、貝利奧爾(Balliol)和大學(university)這3所均成立於13世紀早期的學院並稱為“牛津三老”。

基督教堂學院等級森嚴的食堂

喜愛《哈利·波特》這部電影的觀眾一定會對影片中霍格沃茨魔法學校那宏偉莊重、穹頂布滿星星的大餐廳印象深刻。這個餐廳是影片的一個主要場景,小主人公們每天都在這裏用餐,哈利·波特和好友的很多計劃都是在餐廳用餐時形成的。而每年一次的新生入學歡迎晚宴、確定新生去哪個學院讀書的“分院”儀式、聖誕節晚餐、國際魔法學校的學生舞會也都是在這個大餐廳中舉行的。這個餐廳的原型就是世界著名學府英國牛津大學的基督教堂學院食堂,也叫“大禮堂”。

牛津大學基督教堂學院始建於1546年,是牛津大學最大也是最古老的學院之一,基督教堂學院食堂是這個學院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現在仍然作為學生食堂。

令人羨慕的是,牛津大學的學子們可以每天在這個被波特迷視為聖地的地方用餐,教授們也仍保留著與學生共同進餐的傳統,這個餐廳的原型就是世界著名學府英國牛津大學的基督教堂學院食堂,也叫"大禮堂"。

和《哈利·波特》電影中一樣,食堂的座位也是按照級別劃分的。比如餐廳的座位有“高桌”和普通座位之分,隻有教授、資深研究員或訪問研究員等才能登上“高桌”,學生隻能坐普通座位。

基督教堂學院食堂之所以有這樣的傳統,是因為學院的創始人是個主教,學院也曾一度叫主教學院,因此在很多地方保持了宗教上的等級劃分。當然,這也在某種程度上激勵學生刻苦學習,早日登上“高桌”。基督教堂學院走出了很多名人,英國哲學家洛克、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愛麗絲漫遊仙境》的作者卡洛爾以及英國多位首相和眾多議員都曾經在這個食堂用餐。當年的他們是否也和現在的學生一樣,在談笑風生中計劃著自己如何可以早日成為那些著名校友中的一員?

說到這個大飯堂,還流傳著一則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傳說16世紀某個聖誕日,有一名基督教堂學院的學生背著書包在山路上行走,意外地與一頭凶猛的野豬相遇,野豬一次次張開獠牙大嘴撲向學生,學生情急之下靈機一動,迅速從書包裏取出一本剛才還讀得頭昏腦漲的亞裏士多德的著作,塞進野豬的嘴巴裏。亞裏士多德果然是嚼不碎、咽不下去的東西,野豬沒吞噎幾下便憋死了。學生叫同學們上山把那個野豬頭割下並烤熟了,當夜就端到教師的聖誕餐桌上。教師們知道學生們嘲弄他們高深的學問活生生把一頭野豬給憋死了的不言之意,卻哈哈一笑,然後盡享那香噴噴的美味。從此,這道美味便成了聖誕晚餐的招牌菜。

因為這則故事,基督教堂學院有了一處“野豬窩”。離開大飯堂,經湯姆方院往右方向,可以見到對麵有一個拱門,這是走向學院學生公寓BlueBoarst的通道。Blue Boarst的英文原意是“藍色的野豬”。學生公寓的招牌上還畫有一頭很誇張地站立起來張牙舞爪的藍色野豬。世界一流學院的學生公寓居然淪為“野豬窩”,如果不了解亞裏士多德把野豬憋死的故事,還真的百思不得其解呢。

牛津小百科

研究與商務部(Research and Commercial Services)是牛津大學管理機構中的重要部門,因為它負責資助研究項目、與工業界聯絡以及其他相關活動,負責與一切校外研究基金相關的事務,監察從研究課題的申請階段到控製研究階段的相關條件的協商,及至代表校方對研究協議或獎勵的授權等。研究與商務部的責任還包括對討論會、知識產權和保密問題提供谘詢,以及發行與科研有關的出版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