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捉竇建德

竇建德是河北、山東地區勢力最強的一支起義軍的領袖,出身農民,武德元年稱帝,國號“夏”。據《舊唐書·竇建德傳》記載: “建德每平城破陣,所得資財,並散賞諸將,一無所取。又不啖肉,常食惟有菜蔬、脫粟之飯。其妻曹氏不衣紈綺,所使婢妾才十數人。”頗受將士和百姓的擁護。然而,他沒有遠大的政治眼光,在軍事方麵又缺乏戰略戰術上的修養,因而敗在李世民的手下。

竇建德與王世充是唐王朝東征天下時所麵臨的兩大勁敵。李世民率大軍出關東征時,竇建德如果與王世充聯合抵抗,李世民是難以取勝的。然而,竇建德為了鏟除幽州羅藝和周橋城孟海公的勢力,聽任李世民對王世充用兵。武德三年年底,王世充在危難中派人向竇建德求救,然而竇建德此時卻渡河進攻孟海公,沒能出兵援助王世充。

竇建德的中書舍人劉斌為此曾向他進諫說: “今唐有關內,鄭有河南,夏居河北,此鼎足相持之勢也。聞唐兵悉眾攻鄭,首尾二年,鄭勢日蹙而唐兵不解。唐強鄭弱,其勢必破鄭,鄭破則夏有齒寒之憂。為大王計者,莫若救鄭,鄭拒其內,夏攻其外,破之必矣。若卻唐保鄭,此常保三分之勢也。若唐軍破後而鄭可圖,則因而滅之,總二國之眾,乘唐軍大敗,京師可得而有,此太平之基也。”

劉斌對形勢和利害的分析是很有道理的,及時救助王世充的建議,也是正確的。竇建德也曾高興地說: “此良策矣!”然而,為了攻擊孟海公,竇建德並沒有把這一“良策”立即付諸實施。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二月,竇建德攻下周橋,俘虜孟海公。

三月,竇建德命將領範願留守曹州,自己率大軍西救洛陽。然而,此時王世充的軍事實力已經大為削弱,洛陽城中又缺乏軍糧,形勢遠不如武德三年秋冬時節。雖然如此,竇建德此時畢竟還擁有很強的軍事實力,又挾著對羅藝、孟海公、徐圓朗作戰的勝利,無後顧之憂,將士士氣高漲,後方糧草的供給又比較有保障,竇建德救援洛陽的大軍,在西進路上接連攻克元州、梁州、管州、滎陽和陽翟。王世充的弟弟、徐州行台王世辯派將領郭士衡率兵數千人與竇建德的軍隊會合,共計兵十餘萬,號稱三十萬,駐紮在成皋,紮營於板渚。麵對竇建德來勢洶洶的大軍,李世民的將領之間產生了意見分歧。

竇建德的軍隊到達河南之前,竇建德曾寫信給李世民,請唐軍“退至潼關,返鄭侵地,複修前好”。為此,李世民召集將領商議對策。郭孝恪說:“世充窮蹙,垂將麵縛,建德遠來助之,此天意欲兩亡之也,宜據虎牢之險以拒之,伺機而動,破之必矣!"記室薛收讚同郭孝恪的意見,並進一步解釋說: “世充保據東都,府庫充實,所將之兵,皆江淮精銳,即乏糧食耳。以是之故,為我所持,求戰不得,守則難久。竇建德親帥大眾,遠來赴援,亦當極其精銳,縱之至此,兩寇合從,轉河北之粟以饋洛陽,則戰爭方始,偃兵無日,混一之期,殊未有涯。今宜分兵守洛陽,深溝高壘,世充出兵,慎勿與戰,大王親帥驍銳,先據成皋,厲兵訓士,以待其至,以逸待勞,決可克也。建德既破,世充自下,不過二旬,兩主就縛矣!"地分析了敵我雙方的形勢,承認敵人所擁有的實力和優勢,認為這是一場惡戰,不可僥幸以求速勝。然後,他又提出了分兵出擊, “深溝高壘”“以逸待勞”,特別是要搶先占據虎牢,那麽形勢將向有利的方向轉化。

李世民認為薛收講得很對,但蕭瑀、屈突通、封德彝卻提出不同的意見,說道: “吾兵疲老,世充憑守堅城,未易猝拔。建德席勝而來,鋒銳氣盛,吾腹背受敵,非完策也,不若退保新安,以承其弊。”針對兩種不同的意見,李世民說道: “世充兵摧食盡,上下離心,不煩力攻,可以坐克。建德新破海公,將驕卒惰,吾據虎牢,扼其咽喉。彼若冒險爭鋒,吾取之甚易。若狐疑不戰,旬月之間,世充自潰。城破兵強,氣勢百倍,一舉兩克,在此行矣。若不速進,賊入虎牢,諸城新附,必不能守;兩賊並力,其勢必強,何弊之承,吾計決矣!”李世民采納了薛收的合理建議,決定立即出兵占據虎牢。

屈突通等人又向李世民請求解除洛陽之圍,退兵新安,李世民不予采納。李世民將部隊分成兩部分,派屈突通等人協助齊李王元吉繼續圍困東都洛陽,而李世民則率領驍勇三千五百人直取虎牢。當時,王世充登城望見唐軍有一支人馬向東移動,但不知唐軍的意圖如何,竟不敢從城中出兵采取行動。

搶占虎牢,可以隔斷王世充與竇建德之間的聯係。因此,李世民與竇建德誰能搶先占領虎牢,對於雙方交戰後的戰局十分重要。事實表明,李世民的積極作戰方針是正確的。如果消極退卻,必然促成王世充、竇建德兩支軍事力量的聯合作戰,形勢對唐軍將極為不利;而以搶占虎牢為首要目標的積極方針,則有利於分割王世充和竇建德,以便於集中力量首先打敗強敵竇建德,然後各個擊破。關鍵時刻的正確決策,再次顯示出李世民善於采納正確意見,獨具戰略家的膽識和雄才大略。

李世民所率領的這支東進部隊,路經河陽、鞏縣,到達虎牢。虎牢守將沈悅請求翻城而降,李世劫於夜間“派兵接應”,終於攻克虎牢。三月癸末日,李世民率大軍進駐虎牢。搶先占據虎牢,使李世民在戰略上獲得了主動地位。

竇建德對於唐軍的實力和李世民的指揮才能深有了解,因而在李世民搶先占領虎牢、擺出一副進攻的姿態後,他小心謹慎,不肯輕易出戰。竇建德的軍隊距離後方很近,糧草供應方便,而唐軍卻遠離關中與河東,糧草接濟不如敵方便利,加之又與王世充的軍隊對峙、交戰半年有餘,利於速決。可見,竇建德所采取的小心謹慎、拖延時間以捕捉戰機的作戰方針無疑是正確的。

三月甲申日,李世民為迫使竇建德的主力出營決戰,親率五百名精銳騎兵,出虎牢東二十餘裏,窺視竇建德的軍營,沿路分別留下騎兵,令李世劫、程知節、秦叔寶分別率領,埋伏在道旁,自己隻帶領四名騎兵向竇建德軍營前進。隨行的將領有善於使槊的猛將尉遲敬德,而李世民則善於使用弓箭。行進中,李世民對尉遲敬德說: “吾執弓矢,公執槊相隨,雖百萬眾若我何!"在距離竇建德兵營三裏的地方,竇建德的巡邏騎兵遇見李世民,誤以為是自己的偵察兵。李世民大聲說道: “我秦王也!”於是張弓射箭,擊斃敵兵一將。

竇建德軍營大驚,出動五六千騎兵追逐,隨行人員都驚慌失色。李世民對幾名隨行騎兵說: “你們先行,我與尉遲敬德殿後。”於是,與尉遲敬德“按轡徐行,追騎將至,則引弓射之,輒斃一人。追者懼而止,止而複來,如是再三,每來必有斃者,李世民前後射殺數人,尉遲敬德殺十許人,追者不敢複逼”。就這樣,李世民用猶豫徘徊、欲行又止、逐漸退卻的方式將敵人騎兵引誘到伏擊圈內,李世劫等人率領伏兵奮起攻擊,大破敵軍,斬獲三百餘人,俘獲敵軍驍將殷秋、石瓚等回歸虎牢。

當然,這次伏擊對於竇建德的主力並無損傷,但是俘虜敵軍驍將卻使敵軍士氣受挫。這時,李世民又寫書信向竇建德陳述不該救助王世充的道理,對竇建德進行攻心戰。

書信說:

趙、魏之地,久為我有,為足下所侵奪。但以淮安見禮,公主得歸,故相與坦懷釋怨。世充頃與足下修好,已嚐反複,今亡在夕,更飾辭相誘,足下乃以三軍之眾,仰哺他人,千金之資,坐供外費,良非上策。今前茅相遇,彼遽崩摧;效勞未通,能無懷愧。故抑止鋒銳,冀聞善擇;若不獲命,恐雖悔難追。

竇建德的大軍被牽製在虎牢以東,不能西進。一個多月的時間過去了,幾次小規模的交鋒都以失利告終,主力又不敢輕易出營與唐軍決戰,軍中的將士多思鄉欲歸。李世民派王君廓率輕騎兵襲擊運糧士兵,俘獲竇建德的大將張青特。

竇建德的大軍不能越虎牢西行,他的謀士淩敬向他提出了渡河進攻山西的作戰方案。淩敬說: “大王悉兵濟河,攻取懷州、河陽,使重將守之,更鳴鼓建旗,逾太行,入上黨,徇汾、晉,趣蒲津,如此有三利:一則蹈無人之境,取勝可以萬全;二則拓地收眾,形勢益強;三則關中震駭,鄭圍自解。為今之策,無以易此。”淩敬的戰略設想是高明的。如果付諸實施,唐軍因搶先占據虎牢而獲得的優勢將立即化為烏有,而竇建德大軍的“入上黨,徇汾、晉”,又勢必震動關中,使李世民不得不回師救援,處於被動地位,洛陽之圍將自動解除;而竇建德軍隊的北渡黃河向山西進軍,可立即擺脫在虎牢之東不得西進的被動局麵,使自己處於主動的有利地位。總之,在竇建德與李世民虎牢相峙的局勢中,如果按淩敬的方案走北上進攻山西的這步棋,整個戰局對於竇建德來說,可以因此而活脫自如,步步主動有利。

竇建德也認為淩敬的方案可行,想要聽從。然而王世充卻意識不到這一方針可使洛陽之圍自動解除。他像快要淹死的人抓住一根救命稻草那樣,以為竇建德一旦在虎牢前線渡河攻取山西,自己將立即被淹死。

為此,他接連派使者請求竇建德不要放棄直接救援洛陽的作戰方案,又暗中用重金賄賂竇建德的部將,阻撓淩敬作戰方案的實施。接受了賄賂的將領們向竇建德說: “淩敬書生,安知戰事,其言豈可用也!”竇建德聽取了將領們的話,又改變了主意,對淩敬說: “今眾心甚銳,天讚我也。因之決戰,必將大捷,不得從公言。”淩敬在竇建德麵前據理力爭,竇建德為此而發怒,令左右將淩敬從軍帳中拉出帳外。

竇建德的妻子曹氏讚同淩敬的方案,她見事關全局,便向丈夫進言說:“祭酒(即淩敬)之言不可違也。今大王自滏口乘唐國之虛,連營漸進以取山北,又因突厥西抄關中,唐必還師自救,鄭圍何憂不解!若屯兵於此,勞師費財,欲求成功,在於何日?"竇建德聽不進妻子曹氏的勸告,說道: “此非女子所知!吾來救鄭,鄭今倒懸,亡在朝夕,吾乃舍之而去,是畏敵而棄信也,不可。”

王世充的遣使告急、以金行賄和竇建德拒不采納淩敬建議的言論和行動表明,在隋末爭奪天下的角逐之中,王世充與竇建德雖然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和廣闊的地盤,但王、竇缺乏遠大的政治眼光和戰略才能。二人或以勇猛善戰著稱,或者善於以小恩小惠爭取將士與百姓之心,但在決定命運的生死關頭,一個是至死抓住稻草不放,一個是被告急者的涕泣和守信觀念所拘束。在李世民與王世充、竇建德的生死決戰時刻,淩敬的方案對於王、竇二支勢力來說,可謂是天賜的一線生機,然而他們卻執迷不悟,拒不采納。強大的軍事實力在王、竇二人手中發揮不出應有的威力,王、竇二人自取滅亡的命運已經是注定的了。

兩軍對峙之中,一份軍事情報加速了竇建德、王世充的滅亡進程。

唐軍的諜報人員獲得了“建德伺唐軍芻盡,牧馬於河北,將襲虎牢”的確切情報。對於這一情報的獲得,李世民高興萬分,他決定將計就計,把竇建德的主力從板渚的軍營中引誘出來,聚而殲之。

武德四年五月戊午日,李世民率兵北渡黃河,到達廣武,察看敵軍形勢,同時將千餘匹戰馬留在黃河北岸的河邊放牧,誘使敵軍出營,至傍晚時返回虎牢。

第二天,竇建德果然傾巢出動,自板渚出兵到牛口布陣,北距大河,西薄汜水,南屬鵲山,由北至南,橫亙二十裏,鼓噪前行。

唐軍的眾將領見竇建德所布下的軍陣氣勢浩大,兵馬漫山遍野,依山傍水,都有些害怕。李世民見此情景,率數名騎兵登上高丘瞭望敵人軍陣。然後向眾將領鼓舞士氣,說道: “賊起山東,未嚐見大敵,今度險而囂,是無紀律,逼城而陣,有輕我心;我按甲不出,彼勇氣自衰,陳久卒饑,勢將自退,追而擊之,無不克者。與公等約,甫過日中,必破之矣!”

麵對著來勢洶洶的敵人,李世民的“我按甲不出,彼勇氣自衰”的策略是正確的。竇建德對唐軍有輕視之意,派三百名騎兵向西渡過汜水,距唐軍兵營一裏處停止前進。竇建德派使者給李世民軍中傳話: “請選銳士數百名出營交戰。”

李世民派王君廓選二百名手持長槊的銳士出營交戰。交戰中,唐軍忽進忽退,雙方均無勝負,各自引兵而還。竇建德的部將王琬乘坐隋煬帝的驄馬,鎧仗很是鮮明,到陣前誇耀示眾。李世民望見後說道: “彼所乘真良馬也!”尉遲敬德聽統帥誇獎戰馬,便請求出陣奪取。

李世民忙阻止說:“怎可因一匹戰馬而使我喪失猛士。”李世民這句話的弦外之音,是用激將法試尉遲敬德的本事,尉遲敬德不聽勸阻,與高生、梁建方三騎出陣將王琬擒拿過來,引戰馬馳歸回營。敵陣的將士被尉遲敬德等三人擒將奪馬的神奇舉動驚呆,無人敢向前抵擋。李世民下令將散放在黃河北岸的戰馬召回,待戰馬全部回營後再與敵軍交戰。

竇建德自清晨布陣完畢,直到中午時分唐軍主力仍不出陣交戰。竇建德軍陣中的將士,從清晨到中午白白地緊張了大半天,此時都頗感饑餓疲倦,軍隊隊形開始散亂,將士們爭著飲水,想要退卻。

李世民抓住敵陣鬆馳懈怠的時機,命令宇文士及率三百名輕騎經過竇建德軍陣的西側急馳南上,並告誡宇文士及說: “賊兵如果不動,你應引兵歸營;如果敵兵出動則引兵東出。”

宇文士及率騎兵到達敵陣前沿,敵兵果然出動。李世民下令全軍: “可以出擊了!"這時,河邊的戰馬已經回到陣前,勇士們登上戰馬,奮勇向前。李世民率輕騎兵率先衝出陣中,大軍隨即出動,東渡汜水,直逼敵陣。竇建德的群臣正在向他朝見,唐軍的騎兵突然而至,朝臣趨就竇建德。竇建德召騎兵向前抵禦唐軍,因中間有朝臣的阻隔,騎兵無法向前。竇建德見形勢緊張,揮手令朝臣退卻,就在這進退之際,唐兵已經到達。急迫之中,竇建德的軍隊退依東坡。竇抗引兵進擊,交戰後小有不利。李世民率騎兵前往救援,所向披靡。交戰中,隻見淮陽王李道玄多次挺身殺入敵陣,再入再出,坐騎身上被射中的箭羽多如蝟毛,他仍舊是勇氣不衰,用箭向敵人射擊,無不應弦而倒。

李世民為李道玄換了一匹戰馬令他隨從自己作戰。在李世民、李道玄的帶領下,敵我雙方的主力部隊都投入了戰鬥,二十餘裏長的戰場上,隻見塵埃滿天,人馬的呼喊聲震撼著整個大地。此次戰役規模之宏大、程度之激烈以及雙方投入的兵員之多,實為隋末以來曆次戰役中前所未見。

李世民在奪得戰役的主動權後,率史大奈、程知節、秦叔寶、宇文歆等人卷旗而入,從敵軍的陣後殺出,張設唐軍旗幟。竇建德的將士回首見自己軍陣的後麵都已張出唐軍的旗幟,以為大勢已去,軍陣頓時潰散。唐軍乘勝追擊三十裏,斬首三千餘級。

竇建德本人也身中槍傷,逃竄到黃河與汜水合流處的牛口渚。惶恐之際,竇建德想起了軍中曾流傳過的一首童謠: “豆入牛口,勢不得久。”於是心中暗自煩惱。霎時間,唐車騎將軍白士讓、楊武威追逐而來,竇建德墜於馬下。白士讓不知此人是誰,正想要舉槍刺殺,竇建德在地下仰麵說道:“不要殺我,我是夏王,你可以因此富貴。”白士讓下馬俘獲竇建德,押至李世民麵前,李世民責怪他說: “我自討王世充,何預汝事,而來越境,犯我兵鋒!”“今不自來,恐煩遠取。”做了俘虜的竇建德回答說。

虎牢一戰,竇建德被俘,大軍全部潰散,俘獲五萬人。李世民當即將俘虜遣散,令他們各自還歸鄉裏。竇建德全軍覆滅,洛陽城中的王世充已成為甕中之鱉,關東再無強敵,李世民用不著以竇建德的俘虜來補充自己的兵源了。

虎牢戰役結束後,李世民囚竇建德等人於洛陽宮城之下,令王世充自城上觀看。王世充在城上與城下的竇建德交談,哭泣不止。李世民令長孫安世“入城言敗狀”,王世充召諸將商議突圍,諸將不肯,王世充不得已“素服率其太子、群臣二千餘人詣軍門降”。李世民東征王世充、竇建德獲得了勝利。

李世民從出兵關東到攻克洛陽,曆時十個月。前八個月是同王世充作戰,後兩個月是同竇建德作戰。當竇建德西救洛陽之時,李世民敢於同王、竇二人同時作戰,於虎牢之戰畢其功於一役,王世充、竇建德都成了唐軍的俘虜。

武德四年六月甲子日,二十五歲的唐軍統帥、秦王李世民身披黃金甲,齊李王元吉、李世劫等二十五將隨從其後,鐵騎萬匹,甲士三萬人,前後部隊高奏軍樂,凱旋京師長安,向唐高祖獻俘,慶祝東征的勝利。

王世充被赦為庶人,竇建德被斬於市,時年四十九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