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水利事業

對於水利事業曹操雖無係統言論,亦無可稱之為大舉,但其實踐表明,他是相當重視的。曹操的水利事業,主要是為適應戰爭和屯田的需要而建立的。因此,也可反過來說,戰爭和屯田推動了曹操及其後代的水利事業。

首先,鼓勵各地將守建設水利,以利屯田,惠及民人。

建安初年,曹操以劉馥為揚州刺史。劉馥既受命,隻身到達合肥空城,建立州治, “於是聚諸生,立學校,廣屯田,興治芍陂及茹陂、七門、吳塘諸竭以溉稻田,官民有畜”。據《三國誌集解》注引《方輿紀要》說,芍陂在壽州安豐城南(今安徽壽縣南),亦名期思陂,周圍二百二十四裏,引淠水開六門灌田萬頃;茹陂(《禦覽》茹作茄)在光州固始縣(河南今縣)東;七門堰在廬州廬江縣(安徽今縣)東南,劉馥斷龍舒水,灌田千五百頃。七百年後宋人劉敞《七門廟記》記謂七門三十堰灌田“凡二萬頃”;吳塘在舒州懷寧縣(治今安徽潛山)西。可見其規模之大,收益之豐,利及後世子孫。

中國著名帝王

建安六年(210),曹操從譙縣至浚儀(今河南開封),親自督治睢陽渠。建安七八年間,大旱蝗蟲起,夏侯惇“乃斷太壽水作陂,身自負土,率將士勸種稻,民賴其利”。建安十五年(210),曹操在鄴建銅雀台,鑿渠引水自鄴城西,向東經銅雀台下伏流入城,穿城過,名長明溝。因此,曹操《登台賦》有“引長明,灌街裏”之句。

曹操親督水利並鼓勵將守重視水利,對於他的許多遺臣以及其子曹丕都有深刻的影響。曹操死的那年,曹丕以其父的愛臣、諫議大夫賈逵為豫州刺史,賈逵“外修軍旅,內治民事,遏鄢、汝,造新陂,又斷山淄長溪水,造小弋陽陂,又通運渠二百餘裏”。

魏文帝即位後鄭渾為沛郡太守, “郡界下,患水澇,百姓饑乏。渾於蕭(今安徽蕭縣西北)、相(今安徽灘溪縣西北)二縣界,興陂遏,開稻田。……遂躬率吏民,興立功夫,一冬間皆成。比年大收,頃畝歲增,租入倍常,民賴其利,刻石頌之,號曰鄭陂”。

別如牽招為雁門太守, “因山陵之宜,鑿原開渠,注水城內,民賴其益”;野王(今河南沁陽)典農中郎將司馬孚在沁水上壘石為堰,以資溉田,謂之石門。

其次,鑿運渠,通糧道,以利軍事。曹操深知水運的方便之處,因而很是注重開鑿運渠事宜。

建安九年(204)正月,為征袁尚,“濟河,遏淇水入白溝以通糧道”;

建安十一年(206),將征烏桓, “築渠,自呼範(今滹沱河)入派水,名平虜渠;又從溝河口鑿入潞河(今北運河前身),名泉州渠,以通海”。另外,還為了溝通泉州渠與濡水(今灤河),修了一條人工渠,名曰新河。建安十八年(213),又“鑿渠引漳水入白溝以通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