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課 隆德大學名人榜——林奈

隆德名言

知心朋友相隔千山萬水,也似近在咫尺。

林奈的傳奇人生

林奈是瑞典植物學家、冒險家,首先構想出定義生物屬種的原則,並創造出統一的生物命名係統。17世紀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博物學家搜集到大量的動物、植物和化石等標本。在1600年,人們知道了約6000種植物,而僅僅過去了100年,植物學家又發現了12000個新種。到了18世紀,對生物物種進行科學的分類變得極為迫切。林奈正是生活在這一科學發展新時期的一位傑出的代表。

林奈1707年生於瑞典。林奈的父親是一位鄉村牧師,他對園藝非常愛好,空閑時精心管理著花園裏的花草樹木。幼時的林奈,受到父親的影響,十分喜愛植物,他曾說:“這花園與母乳一起激發我對植物不可抑製的熱愛。”

8歲時得“小植物學家”的別名。林奈經常將所看到的不認識的植物拿來詢問其父,他父親也一一詳盡地告訴他。

有時林奈問過父親以後不能全部記住,而出現重複提問的現象。對此,其父則以“不答複問過的問題”來督促林奈加強記憶,使他的記憶力自幼就得到了良好的鍛煉;他所認識的植物種類也越來越多。

在小學和中學,林奈的學業不突出,隻是對樹木花草有異乎尋常的愛好。他把時間和精力大部分用於到野外去采集植物標本及閱讀植物學著作上。

從1727年起,林奈先後進入隆德大學和烏普薩拉大學學習。在大學期間,林奈係統地學習了博物學及采製生物標本的知識和方法。他充分利用大學的圖書館和植物園進行植物學的學習。

1732年,林奈隨一個探險隊來到瑞典北部拉帕蘭地區進行野外考察。在這塊方圓7401千米的荒涼地帶,他發現了100多種新植物,收集了不少寶貴的資料,調查結果發表在他的《拉帕蘭植物誌》中。

1735年,林奈周遊歐洲各國,並在荷蘭取得了醫學博士學位。在歐洲各國他結識了那裏的一些著名的植物學家和得到了國內所沒有的一些植物標本。在國外的3年是林奈一生中最重要的時期,是他學術思想成熟、初露鋒芒的階段。

例如,他的《自然係統》就是在1735年出版的。在此書中,林奈首先提出了以植物的**進行分類的方法。1738年,林奈回到故鄉,回到母校烏普薩拉大學任教,著書立說,直到1778年去世。

從1741年起,他擔任植物學教授,潛心研究動植物分類學。在此後的20餘年裏,共發表了180多種科學論著,特別是1753年發表的《植物種誌》一書,是他曆時7年的心血結晶。在這部著作中共收集了5938種植物,用他新創立的“雙名命名法”對植物進行統一命名。

林奈的偉大成就

林奈在生物學中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為分類體係和雙名製命名法。在他看來:“知識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事物本身。這意味著對客觀事物要具有確切的理解;通過有條理的分類和確切的命名,我們可以區分開認識客觀物體,分類和命名是科學的基礎。”

《自然係統》一書是林奈人為分類體係的代表作。在林奈以前,由於沒有一個統一的命名法則,各國學者都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命名植物,致使植物學研究困難重重。其困難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麵:一是命名上出現的同物異名、異物同名的混亂現象;二是植物學名冗長;三是語言、文字上的隔閡。

林奈依雄蕊和雌蕊的類型、大小、數量及相互排列等特征,將植物分為24綱、116目、1000多個屬和10000多個種。綱、目、屬、種的分類概念是林奈的首創。林奈用拉丁文定植物學名,統一了術語,促進了交流。

他采用雙名製命名法,即植物的常用名由兩部分組成,前者為屬名,要求用名詞;後者為種名,要求用形容詞。例如,銀杏樹學名為GINKGOBILOBAL.,GIKGO是屬名,是名詞;biloba是種名,是形容詞;第三個字母,則是定名者姓氏的縮寫,L為林奈(linne)的縮寫。結合命名,林奈規定學名必須簡化,以12個字為限,這就使資料清楚,便於整理,有利於交流。

林奈的植物分類方法和雙名製被各國生物學家所接受;植物王國的混亂局麵也因此被他調理得井然有序。他的工作促進了植物學的發展。林奈是近代植物分類學的奠基人。

林奈能取得這些成就,是因為他對植物的特殊感情和好學精神,具有廣博的經曆以及有利的學習、深造條件等,還在於他重視前人的工作,虛心取人之長並加以發展。

如在1729年,林奈讀到法國植物學家維朗特著的《花草的結構》一書,受到啟發,他根據植物的雌蕊和雄蕊的數目進行植物分類。再如,古希臘時的亞裏士多德建立的動、植物命名法規已經具有雙名製的萌芽,隻是到了林奈才將雙名製完善和推廣。

林奈的最大功績是把前人的全部動植物知識係統化,摒棄了人為的按時間順序的分類法,選擇了自然分類方法。他創造性地提出雙名命名法,包括了8800多個種,可以說達到了“無所不包”的程度,被人們稱為萬有分類法。這一偉大成就使林奈成為18世紀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

林奈對“生物分類學”的研究

分類學家認為分類學的發展可分為兩個時期:林奈以前的時期,人為地根據植物的用途或一個至幾個明顯的形態特征進行描述分類,稱為人為分類;林奈以後的時期,依據最能反映不同植物類群之間親緣關係和係統演化的主要性狀進行分類,稱為自然分類。通過長期不懈的努力,至今對自然界已知物種數目的統計約在140萬~180萬種,其中每個類群已被記錄的數目與估計數目都有一定差距。

已被鑒定和描述的物種大多數為昆蟲和高等植物,大量的昆蟲、蜘蛛、線蟲、藻類、細菌、病毒和真菌尚未被描述,而且定名種的最終數目可能達到500萬種或更多。

研究生物學所涉及的首要問題,在於正確闡明每一種被研究對象的係統位置,明確它與其他物種的親緣關係。經典分類學以植物體的形態特征,尤其是花部的特征為分類基礎,所獲得的上述結果不僅局限於鑒定物種,確定其等級,建成分類係統,而且還用於研究植物種間親緣關係及整個生物界係統發育的演化過程,使人們對分類學的概念從靜態的創造論轉變為動態的進化論。

在宏觀植物學領域,分類學不僅建立起一個個植物自然進化係統,還一直活躍在生態係統學研究領域,如今已經應用於關注生物豐富度的生物多樣性研究,鑒定大量從野外采集的物種標本,實現對群落生態學的研究,闡述環境變化與植物之間的相互關係。試想沒有明確的物種基礎知識,這些相關研究會處在何等窘迫的狀態!

生物分類的習慣是根據個別的模式標本作為種的鑒定,因而把個體當作基本的分類單位。1940年代赫胥黎在他的《新係統學》中,以種群分類概念代替模式分類概念,使分類學除用形態特征作為分類性狀外,還引入了生態、行為、生理、生化、地理等方麵的資料作為分類依據,以生物學概念替代純形態概念。

1963年斯尼茲和索卡爾聯合出版《數值分類學原理》,提出用數學方法來劃分種和高級階元。對所研究的生物類群的許多性狀加以數值化,再用計算機運算、對比和統計分析,根據它們之間的相似程度來分類。

德隆大學小百科

隆德大學與世界上的許多大學、大學網絡以及研究機構進行合作。隆德大學是世界上10個國家的17所著名大學組成的大學網絡U21在北歐的唯一成員。隆德大學還是哥本哈根、馬爾默和隆德的12所大學所組成的厄爾鬆大學的成員。與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大學進行的教師和研究人員的廣泛交流,使隆德大學更加真正做到了國際化。隆德大學接受交換計劃和個人身份的外國留學生。有12種國際碩士課程都用英文授課,碩士課程畢業後可授予瑞典的碩士(Magister)學位。